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人物

旗下栏目:

孙伟:秸秆利用廿载“三级跳”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周静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20 12:00:44

3.jpg

孙伟在介绍各种秸秆制品。

在别人眼里,秸秆是污染源,是“一把火”,而在孙伟眼里,秸秆是新能源,是“一把钱”。

黑龙江鑫金源农业环保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伟在自己的办公室旁边,开辟了一间“秸秆制造”陈列室,从防火板材到各种包装,从日用品到生物肥,从饲料到燃料,应有尽有。而在他的办公桌里,还有他压箱底的秘密武器,“这种地膜是纯秸秆制作的,遇水即可降解,而且降解时间可控。秸秆的各种综合利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下一步就是组织工业化生产。”

孙伟是“农垦二代”,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后,1999年结识了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专家,从此,他20年的事业围着秸秆转:从钻研技术开始,到组建产业联盟,创办产业研究院,组织高峰论坛,再到2017年创办黑龙江鑫金源农业环保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他的公司已在省内签约三个市(县)农业环保产业园项目,其中安达市生物质气化热电联产项目和饶河县生物质气化热电联产项目被列为全省百大项目。

饲料化让奶牛吃上“面包草”

1999年,一乳品企业欲进驻黑龙江,但苦于建设大型牧场饲料短缺,于是请孙伟和几个专家寻找既经济安全又能稳定供应的饲料源。

“我和中科院几位专家研究用微生态制剂进行青黄贮。青贮是把鲜棵植物压实封闭后致使厌氧发酵,黄贮是利用干秸秆做原料,最后都是产生有机酸,经久不坏,既可减少养分损失又有利于动物消化吸收。青贮技术推广的比较好,黄贮在当时应用的比较少。因为这个技术的原理和面包发酵原理差不多,于是我们就提了一个口号,‘奶牛吃上面包草,一天增长三公斤’。”

曾经“一烧了之”的秸秆,经过奶牛的过腹增值,立即变废为宝。不仅奶牛膘情上去了,产奶量增加了,而且原料奶的品质明显提升,玉米秸秆也得到了转化。“一举四得”增加了孙伟继续研究秸秆综合利用的信心。

搭平台促秸秆利用产学研结合

这些年,研究秸秆的人很多,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亮点纷呈。孙伟没有一条道跑到黑,而是在“秸秆垛”上,架起“望远镜”,搭起大平台。

2016年9月,应黑龙江省会展事务局邀请,孙伟组织黑龙江省农牧林生物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六十余家会员单位,组展了第五届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生物质综合利用展区。这个展区是在全省主办的大型博览会中唯一的生物质领域专业展区,参展单位涵盖了秸秆五化、畜禽粪污利用领域的多家知名企业以及多家科研院所的新技术、新成果等,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之后,生物质综合利用展区成为了全省哈洽会(中俄博览会)和绿博会的常设展区。

2017年6月,孙伟牵头主办了首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生物质能源发展高峰论坛,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从首届高峰论坛开始,孙伟便采用论坛和展会相结合的形式,邀请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解读政策、科研院所的专家讲解技术、业内优秀企业推广产品,形成一套产、学、研相结合的闭环产业推广模式。

2018年6月,在省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黑龙江省生物质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孙伟出任院长。目前已有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加入到生物质产业研究院中,为生物质产业研究院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

“秸秆综合利用非一人之力所能及,尤其我省粮食生产‘十六连丰’,秸秆资源量处于全国首位。这么大的量,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并肩作战。当然,搭这些平台,也是为了省内有需求的人或企业就近了解最先进的秸秆处理技术,接触最高端的秸秆处理机械,选择最适合的秸秆处理方式。”

建园区将秸秆吃干榨净

“我们农业环保产业园是近年来我国生物质应用的龙头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环保产业园不是单纯地做生物质气化,而是打造农村生物质的应用及周边地区其他需求的综合处理方案。这种新模式的探索将会为我国农村及县域发展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在农村生物质有效应用、绿色生态环保及精准扶贫等领域作出贡献。”孙伟说,那些单打独斗的秸秆处理模式仿佛就是小舢板,而农业环保产业园是一艘巨轮。“以我们安达市环保产业园为例,秸秆和畜禽粪污经过气化后,一部分用于发电,一部分可提取生物质焦油、乙醇和氢气。而副产物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的废水,但这个‘废水’里含有木醋液,是很好的叶面肥和化工原料。一种是粉状的草木灰,是做有机肥最好的原料。一套流程下来,秸秆基本‘吃干榨净’,能做到‘零排放’。而且不仅仅秸秆,林业废弃物、畜禽粪污、污泥、生活垃圾等都可以作为气化原料。产业园里的生物质气化热电联产项目建成后,可消耗秸秆32万吨。2×1亿立方生物质天然气提氢项目建成后,光是提取的车用氢气,就够哈尔滨市所有出租车跑一冬天的。还有生物质焦油3.6吨,生物炭复合肥15万吨,而且能带动1500个人就业。”

20年里,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经历了“三级跳”——从过腹增值,到“五化”利用,最终上天(发电、氢气)入地(饲料、基料、有机肥)。孙伟说自己虽然辛苦,但更幸运,因为每一次的跳跃里,他都能立在潮头。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