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人物

旗下栏目:

张义清:一辈子的坚守 两代人的初心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曹钢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29 09:23:20

95281595984412367.jpg

张义清在林区巡护中随时察看虫情。张明月摄

今年59岁的张义清,是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樵岭前营林区的一名护林员,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林二代”。从1980年参加工作至今,整整40年了,他的岗位始终在远离城市几十公里外的护林点,一辈子造林、修枝、防火、治虫,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

张义清的父亲叫张绪智,是1957年原山建场第一年就来林场参加工作的第一代务林人。母亲是石炭坞向阳村的农民,与林区挨得很近。张义清至今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四五口人住在一间破旧的平房里。到了冬天,外面下着大雪,天寒地冻,一家人连双袜子都穿不上。由于父亲每天忙着大造林、大会战,早出晚归,全家里里外外都是指望母亲一个人操持。作为家中长子,八九岁的张义清也帮着大人上山拾柴火做饭,但常年吃的都是玉米面窝窝头和萝卜缨咸菜,偶尔赶上母亲用点油炒一炒,多少能见点荤腥,就算全家人改善生活了。

当年林场植树造林劳动量大,计划经济下每个人的定量又不够吃,很多时候张绪智和同志们都是饿着肚子在荒山上植树造林。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张义清也从未听父亲叫过一声苦,说过一声累。那时,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尽快让原山的座座荒山绿起来。到1982年光荣退休,张绪智在石炭坞营林区种了一辈子的树,有时跟老伙计谈起造林情景,心里永远那么满足,脸上挂着笑容。

1980年张义清19岁,初中毕业后,正赶上林场照顾职工子女就业,一共招收了31名原山子弟,他也像父亲那样扛起铁锨、镐头,成为一名原山护林员。最早是在樵岭前营林区,1988年调到石炭坞营林区,1994年再回到樵岭前营林区,他一辈子就干了护林员这一件事。

前段时间,张义清的摩托车坏了,需要找个补轮胎的。老伴儿对他说,三路那里有一个修车的。可是他想了半天也不知道三路在哪儿。“不怕大伙儿笑话,快60岁的人了,到现在连博山城区也没转全乎。”张义清不好意思地说:“这还得怨我父亲,他在世的时候家里大小事情啥也不用我操心,总是说,你啥也不用管,一门心思把咱们的林子守护好就行了。”

张绪智干活利索,脾气也很耿直,不怕得罪人,遇到破坏林木的事情他总是要一管到底。他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教育张义清的。

就拿今年春天来说吧,上面在林区安装防火监控,施工中张义清发现工程人员用的钢筋达不到标准,而且数量也不够。要是这样把铁架子竖起来,在山上风大雨大的,没准用不了多久就得倒。自己作为一名林场人,既然看到了就要管。可对方说,你就是个护林的,管不着。张义清立即向营林区领导做了汇报,最终在场里的协调下,对方更换了钢筋,增加钢筋的数量,确保了工程质量。

40年来,很多人并不熟悉张义清,有的同事在一个单位认识几十年了,彼此之间说的话加起来也不超过10句。但是一提到“原17”,就知道是杏树峪大顶护林点。有人问张义清,干了40年的护林员,报告过多少次火警、火情?这个他还真没仔细统计过,1996年之前,一进入防火期几乎每天林区周围都是火警不断。自打孙建博书记上任后,坚持“防火就是防人”理念,以人为本抓防火,与周边乡村实行“大区域防火”,林区内连续24年实现零火警。但每个防火期报告外围火情也要10次左右。张义清不无自豪地说:“都说我们护林员就是林场的眼睛。这么多年了,哪里有烟点,什么样的烟,在林区外围还是插花地界,立即就能准确报出来,并且第一时间报出防火路线,引导专业防火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火场。”

张义清说,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难,说到底就是“用心”二字,眼到心到。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游客和驴友眼中四季变换的美景,是护林员心头沉甸甸的责任。就拿林场人经常从事的守坟头来说吧,不是说你到了清明、除夕人家上坟你去守着就行了。这是谁家的坟,姓啥叫啥,住在哪里,习惯哪个时间上来?你得提前弄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有人说,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40年呀?就这么两点一线的过一辈子,人生有什么意义?

张义清却告诉我们,父亲在林场干了一辈子,直到2013年去世,自己身后连一片瓦都没有留下,也没有给兄妹3人盖过一间房子。1987年,张义清结婚时家里最值钱的电器就是一台落地电扇。直到1989年,工作了快10年才攒钱买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每到晚上,左邻右舍的大人孩子都挤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剧《渴望》。那时候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林场人的生活能一天天好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场里不等不靠带领职工发展副业,除了造林、护林,张义清和同事们也养过猪、种过菜,可是辛辛苦苦忙活一年,非但没有过上好日子,到1996年还拖欠了3个月的工资。而今天,林场人早已实现了“山上一张床,山下一套房”。对于现在的生活,张义清非常满足。为了按时赶到护林点,每天五点钟他就起床,开始浏览“学习强国”,学完后,老伴儿也把热乎饭端到桌子上了。晚上七八点钟从山上下来,一进门也能吃到热乎饭。当年,从石炭坞家里步行走到樵岭前营林区上班要用3个多小时,直到1983年才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自行车。现在,他每天骑摩托车上班,前不久又换了一辆新的,这已经是张义清骑过的第三辆摩托车了。张义清工作的第一个护林点是在南大峪,那里没有护林房,后来到了石窝顶护林点,总算是有了个能遮风避雨的地方。而现在的护林房配备了太阳能发电,可以照明,可以取暖,还可以做饭,很多护林员都是开着私家车到营林区上班。

张义清没有多少文化,常年在山上护林防火,也不善与人交谈。但林场的同志们都知道,40年,虽然他的头发花白了,但是林场却越来越绿了;40年,他的腰变弯了,但当年亲手栽下的、只有指头粗的小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40年,当年的毛头小伙子已经成了年近花甲的老人,但是林场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这,也许就是张义清人生最大的意义吧!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场里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张义清说:“就算不发工资,我也要看好林子。就像1996年底,当时正值防火期,虽然3个月没有工资,但是山上的林子不能没人管啊,就是饿着肚子我们也要坚守在护林点上。”

截至2020年,当年与张义清一起进场的31个人,还有9个人在场里上班,再过两三年他们这些老伙计就全部退下来了。他心底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守护了40年的这片生态林,谁来接他的班?这片林子谁来守护?他们也能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管护好几代务林人打造的这片生态林吗?

不过,张义清始终坚信:在一代又一代原山人的辛勤努力下,这片生态林一定会越来越好,林场人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手记

正如文章中所提到的那样,和张义清一起处事快20年了,之前在一起说过的话也不超过10句。即便在单位干了这么多年的宣传工作,却很少想到要写写护林员这个群体。是的,他们的确太过普通,太过平凡,一辈子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是最容易被社会所忽视的群体之一。但是,这个城市不可能只有精英和明星,还有许多像张义清一样的普通劳动者,在无人喝彩的地方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是最平凡的,却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不平凡。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