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人物

旗下栏目:

退休21载 植绿5000亩——记临汾市乡宁县退休干部郑中午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王秀娟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8-08 11:34:09

2.jpg

八月二日,郑中午(左)和他的老伙伴常珠焕正在察看有机蔬菜的物理除虫情况。梁建法摄

绿树红杏掩映,田间阡陌纵横,时有农人劳作,这里是临汾市乡宁县昌宁镇田家垣村高岭凹一带的“才子庄园”,一位75岁的老人在这里远近闻名,他用21年的时间让一座荒山披上了绿装,他就是乡宁县退休干部郑中午。

12年点蜡烛开荒地绿荒山

一个人退休之后的生活要怎样度过,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还是下棋打牌云游四方?郑中午的选择是绿化荒山。

因为曾经在林业部门工作5年,郑中午对林业工作情有独钟。当年,从山西师范大学毕业后,郑中午先后在教育、电力、林业、公安等部门任职。当时郑中午颇有才干,当上级领导征求意见,想让他当乡党委书记的时候,他说首选“林业局长”。这个选择在别人看来是有点“傻气”的,但是郑中午认为,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心甘情愿奉献永不言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只要开始栽树,就兴致勃勃,不觉得累”。如今,当有人问已经75岁的他“这么大年纪了,不觉得累吗?”时,郑中午的回答依然是“有心劲不觉得累”。

1998年,53岁的郑中午因为政策原因从县公安局局长的位置上退居二线,凭着一股“心劲”,1999年9月,经过实地考察,他与田家垣村签订了5000亩的荒山承包协议。从此,修路、整地、栽树,一干就是21年。

“这块地方当年人烟稀少,是偏远荒坡,山上一块地也没有,更没有路,我就想先把荒山绿化一下。”8月3日,在漫山遍野的绿树中,身板精瘦的郑中午老人走路带风,他指着周围的几个山头给记者讲述当年的情景。

最开始的12年,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也不能忍受的,因为山上没有电、没有水。每次上山,郑中午都要买一箱蜡烛:“一上山就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什么新闻、电视都不想了。”

蜡烛一点就是12年。

打土窑是郑中午做的第一件事。在被当地人称为“才子疙瘩”的高台下,郑中午挖了一孔窑洞,作为自己在山上的住所,后来,他将这里起名为“才子庄园”,颇有几分诗意。那时候,郑中午一上山就住20多天甚至一个月,然后才下山回家换换衣服。从山中提水泡干粮吃成为他的生活常态。半年多之后,郑中午整理出来几亩地,到了第二年春天,山上就可以种粮、种菜了。后来,汽油发电机、柴油发电机在山上都用过。直到2009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才子庄园”才通了第一条水泥路,2011年通了电,2014年送上自来水,山上才过上了和山下一样的生活。

从前没有干过农活,郑中午说:“戴上草帽、穿上布衣,向老百姓学习,人家咋着咱咋着”。很快,修剪树枝、种地开荒都像模像样了,周边的老百姓都赞叹“没想到一个退休干部能把农活干得这么好”。

21年来,郑中午以山林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地、种树,甘之如饴地过着农民的生活。他说:“山上的树木大部分都是我自己育的苗,除了省钱以外,还因为自己育的苗适宜这里的土壤气候,成活率特别高。”

干一件事,最难的是坚持,但是郑老说:“每年规划要干几件事,如果干不了,哪怕放慢脚步只干一件,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21年不言弃换来“满山元宝”

凭着永不言弃的精神,郑中午让一座荒山变了样。

当年一拃长的树苗现在已经长成了五六米的大树;原来沟边没有地,杂草丛生,现在已经是成片成片的果园、梯田,桃红杏黄、粮果遍地;原来光秃秃的山、裸露的土地,现在植被面积已经达到80%了……

如今的“才子庄园”,山上有油松、白皮松、元宝枫、国槐、刺槐、侧柏等优质树种30余万株;栽种金银花、连翘、山桃、山杏等50余万株;栽植核桃、山楂、桃、杏、梨、葡萄等5000余株;整修机耕梯田1000亩;年产玉米、小麦、杂粮等15万余斤。2013年,郑中午又牵头成立了乡宁县绿海仓林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周边石咀、高家河、薛家原等村的百余户村民都加入合作社,成为“才子庄园”的签约合作者。但郑中午坚持一条原则:“不管收成如何,不能上化肥、不能上农药,必须保证农产品的有机品质”。2017年,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对“才子庄园”5000亩农产品基地的空气、土壤、水分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诸项指标均符合有机环境条件,并于当年发放西红柿有机转换证,2018年发放有机小麦证书。

周边的老百姓骄傲地夸赞,现在我们的山上是“满山元宝枫、遍地金银花”,经过上级林业部门评估,山上的经济价值已经达到3000多万元。

然而,手握“元宝、金银”的郑老也有苦恼。他的苦恼不是吃苦受累、种树种菜,而是一些无法预知的“不诚信事件”。曾经有西安、北京来合作的客商,一开始谈得好好的,但是从山上拉走树苗后就杳无音信了;有些绿化项目的树木都长大了,款还没有付;有的20万元的苗木款只付了四五万元……这些年,郑老前后被欠的苗木款有100多万元。还有一次,一个客商订了5万斤有机西红柿,签了合同,但摘了1万多斤后就找各种借口不履行合同了,然后又买了便宜的菜品搅和到一起鱼目混珠降低成本,打的广告依然号称来自“才子庄园”……正直善良不骗人的郑中午对这些乱象伤心难过又深感无奈,“不理解为什么对别人的信任换来的是欺骗”。

人们说“你看你现在又黑又瘦,不挣钱还赔钱,图啥呢?”好在郑老有良好的心态,上当受骗后,再也不出售苗木了,地里的生态农产品合作也更谨慎了,他说:“我的初心就是要绿化荒山,追求生态效益。但是如果能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在山上做更多的事情,也可以让当地的农民有更多的收入。”

61年老伙伴并肩战斗

说到郑中午的多年坚持,除了家人的支持之外,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这个人就是他的初中同班同学常珠焕。

常珠焕与郑中午同龄,两人从1959年认识到现在已经61年了,从学生时代到古稀之年,两人的关系一直要好。常珠焕曾经是乡宁县药材公司的总经理,因为父亲生病需要人照顾就辞职在家,卧病5年的父亲病逝后,常珠焕就在2000年上山和郑中午一起绿化荒山。

郑中午说,常珠焕是一个与他“结伴而行、同出同归”的人,“爱干活、不计较。我从来没有给他发过工资”,郑中午这样评价他的伙伴。“多年来,他让我负责管账、记工,山上每间房子的钥匙我都拿着,我知道这些年他没挣下钱,又怎么能要他的钱呢。”常珠焕说。

开山种树、填沟种田,不是动动嘴就可以,而是要实打实地扑下身子、一身汗一身泥地干。刚上山的时候,连住的窑洞也是紧缺的。郑中午说:“我们两个人一孔窑洞,睡一盘炕,他在后边,我在前边。”“当初,上山帮忙的人多了,有帮一两天的,也有一两个月的。我想,他最多帮上半年就差不多了,没想到,他一帮就是21年。”常珠焕说:“国家发着退休金,不愁吃穿,孩子们都成了家,心里也没有负担。我不喜欢唱歌跳舞打牌,更喜欢山上的生活。”

20多年来,两个老伙伴一起去种树、育苗,给果树套袋、疏花、修剪、打麦,在山上干活,回到窑洞拉家常,在蜿蜒的山间小路上,有“一滴汗水滴八瓣”的辛劳,更有一路上的欢声笑语。山上最多的时候雇三四十人一起植树、种地,工余时间,学过医的常珠焕还会给乡亲们量血压、讲健康知识,两个老伙伴和周边村民都成了好朋友,从不感到寂寞。

每遇到什么事,两个老党员还会一起商量、互相支撑。郑中午对常珠焕赞誉有加:“每当我觉得累、觉得难的时候,老常的支持和陪伴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常珠焕说到老同学郑中午满是佩服:“其实我们的困难很多,最难的不是体力而是经济困难,老郑有种永不服输的精神,每每遇到坎,他总是积极想办法。”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两个年逾古稀的老伙伴依然每天上山,看着山上的一棵棵油松、一株株侧柏,仿佛看到自己的孩子一般欣喜。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梦想正在这里一步步变为现实。正如郑中午所说:“只要心存希望,不管多大年龄都会有动力。”这份动力让他用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用他热忱的赤子之心回报着家乡、回报着社会。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