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城乡污水

旗下栏目: 城乡污水 工业废水 流域治理

案例|滇池流域村庄生活污水“三池”处理系统浅析

来源:《环境科学导刊》 作者:单蓓等 人气: 发布时间:2017-12-18 14:22:26

       滇池位于昆明市西南,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称。近二三十年来,滇池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对点源污染进行治理,但对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的改善收效甚微,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面源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滇池流域村庄的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流经村庄的河道和沟渠,致使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滇池。随着农村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流域最主要的面源污染源的村庄生活污水越来越成为滇池流域治理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也是滇池污染治理过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滇池流域村庄生活污水“三池”处理系统浅析

       2011年7月,在一湖(滇池)两江(盘龙江、牛栏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会议上,昆明市委、市政府针对目前滇池流域村庄生活污水的特点,选用造价低、维护简单、易管理的“三池”系统,并大力推进其在滇池流域的建设。截止2011年底,687个村庄己完成了183个“三池”建设。“三池”即相连的沉砂池、隔油池和生态净化池,依次对流入的污染物进行净化,最终排入农灌沟渠加以回用,并确保无污水直接进入河道。

       一、“三池”系统的建设(以大渔村为例)

       1.设计规模和标准

       大渔村隶属于呈贡县大渔乡,地处大渔乡西南边。现有居民938户,人口2 074人,参考《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以及近年来滇池流域村庄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实施经验,最终确定人均综合生活污水日排放量为50L/d,因此整个村污水量为103.7m3/d。集水沟渠是雨污合流制,初期雨水进入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后期雨水溢流进入农灌沟渠进行直接回用,整个系统设计规模为150m3/d。工程总投资约15.5万元,占地面积1564m2。出水水质执行《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B标准,具体设计水质见表1。

滇池流域村庄生活污水“三池”处理系统浅析

       2.工艺流程设计及其核心单元的解析

       根据大渔村的土地利用情况与排水系统现状,采用隔油沉砂池+生态沟+植物稳定塘的“三池”处理系统。主要包含四个组分:溢流堰,隔油沉砂池,生态沟,植物稳定塘。处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滇池流域村庄生活污水“三池”处理系统浅析

核心单元解析

       (1)生态沟

       生态沟渠可通过植物及沟渠中附着的大量藻类和微生物降解和吸收污染物质,同时增加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为后续处理步骤创造良好的条件。折流式生态沟可充分利用土地,减少占地面积和工程量。沟埂底角设计为450梯形,既解决垂直沟埂易塌方的问题,又增加了埂表面湿生植物的种植面积。

       (2)植物稳定塘

       作为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的生物处理构筑物,植物稳定塘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分解吸收污水中的各类污染物。其作为“三池”处理系统的主体工艺,具备以下优势:可充分利用地形,工程简易,基建投资省;管理简单,运行维护费低,处理效果稳定;底泥清淤所需周期长;稳定塘中可以种植菱白、慈菇、藕等经济作物,同时放养田螺、鲍鱼、墉鱼、鲤鱼、卿鱼等水生生物,形成良好的水生生态系统,滤池性鱼类的存在还可抑制藻类的过度生长,同时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3)生态沟和稳定塘生态系统的建立

       在生态沟渠和稳定塘周边和浅水区域种植挺水植物,在深水区域种植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在选择和配置方面,应选择生命力强、生物量大、生命周期短、纳污能力强、便于收获及具有一定美学和经济价值的植物;采用多种植物进行搭配,不仅可在视觉上进行相互衬托,提高物种多样性,充分应用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构建更为健康的生态系统,而且可使污水处理的能力得到增强。同时投放的水生动物也是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运行效果

       对大渔村“三池”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采样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其对COD、NH3-N、TP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68.8%、71. 7%和81.3%,表明该处理系统对污染物的削减效果明显,对村庄污水的净化能力显著。

       二、“三池”处理系统和其他村庄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

       1.一体化设备

       一体化设备主体工艺采用生物膜法,通常由调节池、酸化池、生化池、过滤池和消毒池五部分组成。一体化设备的污泥产量较少,过滤池中的污泥可以回流到酸化池中,具有流程紧凑、污水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其价格相对较高,处理水量小,因此不太适宜用于该流域村庄污水的处理。

       2.土壤渗滤

       土壤渗滤利用土壤毛细血管浸润扩散原理,在渗滤过程中利用存在于土壤各种微环境中的不同功能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和净化,具有基建及运行管理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氮磷去除能力强、处理水质好、可用于污水回用等特点。但容易发生土壤堵塞导致系统散失处理功能,对地面景观和卫生环境也有一定影响,还有可能污染地下水。

       3.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指模拟自然湿地,人工设计建造的由填料、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组成的统一体,利用湿地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人工湿地操作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投资少、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可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现有的荒地、洼地、沼泽地来进行修建,己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人工湿地占地面积较大,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随着运行,污水中悬浮物被截留下来,营养物质不断积累,植物腐烂,加上农村技术管理的欠缺,更容易产生淤积阻塞现象,导致湿地水流不畅,最终可能导致系统崩溃。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