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土壤修复

旗下栏目: 土壤修复 濒危物种 林业矿业

稀土开发如同“拆弹”,溶浸采矿别踩“环保红线”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7-04 09:23:49

日前有新闻报道,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在广西督查时接到了关于稀土环境污染问题的举报和投诉达35件,矛头直指稀土开采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浸矿溶液,对于重稀土开采所用的浸矿法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在现代工业时代中如何强调稀土资源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但是稀土资源开发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一直颇受关注。

溶浸采矿法的功与过

稀土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其成分均为地球上绝对珍稀的元素:轻稀土元素包括镧、铈、镨、钕、钷、钐、铕,重稀土元素包括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在我国,前者富藏于北方,后者分布于南方。

据介绍,稀土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开采、提取、分离的方式,而这些方式一般都会造成环境污染。例如北方轻稀土,开发利用多以物理方式为首道工序,即先开采矿石,再进行分离处理。这种开采方式形成了庞大的尾矿库,是粉尘、辐射污染的巨大隐患和源头。    

而对于南方重稀土的开采和提取,我国目前仍以溶浸采矿法为主要方法。即对矿山直接施以酸碱溶液(如硫酸铵)进行浸泡,在山地进行溶液和稀土分离成分的回收处理。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王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浸泡溶液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稀土中的元素也不可能被完全回收,二次污染不可避免。”

“溶浸采矿法如果不在可控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后果不言而喻,环保督察组在广西督查时发现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此。”王军说。

溶浸采矿是唯一方法

“不论轻重,稀土的开发利用就像一个‘拆弹过程’,技术不好,就会引发环境污染的爆炸,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存在这一困扰。”李梅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稀土专家叶祖光教授、稀土提取分离技术泰斗张国成院士就对稀土和环境关系的问题表示了担忧。今年年初,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学科带头人李梅教授及其团队以“从源头上改变稀土提取的原料结构,让整个稀土提取工艺不产生三废”为终极目标进行的研发工作获得成功,他们完成了“混合型轻稀土资源清洁高效提取技术及应用”的研发,并随后完成了白云鄂博尾矿的全回收试验,新技术已经做好了推广应用准备。

这种新技术是否可以使用在南方的重稀土矿,比如广西地区?内蒙古科技大学张栋梁博士给出了答案:“我们的技术是为物理式开采的稀土矿量身定做的,核心工艺在开采之后的环节。而重稀土矿的稀土元素品位极低,无法进行矿山开采,只能使用溶浸采矿实现提取。”

李梅教授表示,在我国北方轻稀土矿逐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南方重稀土矿的问题仍是环境治理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监管与创新必须并重

王军教授和李梅教授都向记者形象描绘了无度使用溶浸采矿法开采稀土的情形和后果:数吨甚至数十吨带有强刺激气味和强污染性的溶液被浇灌在植被茂密的山上,顺着山脊缓缓流下,流向山脚的森林、农田、河流,同时,山石被溶液腐蚀而变得松脆。久而久之,树木枯死、河流污浊、农田贫瘠,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随时可能发生……

“我们希望有一种新的技术可以替代现有技术,避免或降低稀土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技术研发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目前,加大对稀土开采的监管,是国家应该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李梅教授表示。

早在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中国稀土状况与政策》的白皮书就划出红线: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而事实上,国家对稀土开发的要求一直都可谓细致、严格,即使是浸矿开采,只要范围可控、操作合法,是完全合规的。

“可以说,环保督察组在广西发现的问题,都可归为人为,”王军说:“区别于白云鄂博矿,南方的稀土开采,拥有化学常识的老百姓都可以做;虽然谁都知道国有资源严禁个人开发,但是稀土有着高昂的价格诱惑,在这种利诱下,违法违规进行开采的行为时有发生,这就为国家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管理部门能够让这条红线更加醒目,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