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气候变化

旗下栏目: 净气技术 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

从2°C到1.5°C:差异与行动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高雅丽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04 10:15:43

1.jpg

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之一。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再到卡托维兹气候大会,全球气候治理一直在艰难中不断前行。6月2日~5日开展的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再度关注全球气候治理议题。

迅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1.5℃增暖》特别评估报告指出,要实现《巴黎协定》所设定的1.5℃温控目标,需要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如果不迅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将对全球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性影响。

卡托维兹气候大会指出,本世纪要实现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C以内,并向1.5°C温控目标努力。从2°C到1.5°C,中间的温升目标只差0.5°C,二者所造成的气候影响的差异在哪里?

“由于极端气候事件随温度的升高呈现的是非线性的变化趋势,因此少暖0.5°C所能够避免的气象灾害风险和减少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天军告诉《中国科学报》。

周天军表示,全球陆地季风区生活着约2/3的人口,若将全球增温控制在1.5°C,和2°C温升相比将能显著减少20%~40%的季风区面积和人口对类似10年一遇和20年一遇这样的“危险”极端降水事件的暴露度。

为了向1.5°C目标迈进,各国都在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而努力,诸多国家制定了低碳发展战略或2050年低碳发展目标。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副主任黄磊说:“对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我国而言,低碳转型的发展道路面临诸多挑战。目前我国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位,并且能源消费量和温室气体排放还将继续增长,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持续推进低碳转型

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实施,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中国启动了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分阶段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我国的碳市场从电力部门的试点至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例如,欧盟从2005年开始建设碳市场,虽然在过程中作了诸多改善,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国际碳市场大部分是失败的经验,因此我国逐步发展的思路值得肯定。”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溥说。

虽然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成为世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但由于我国能源消费的基数很大,化石能源占比目前仍然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

不过,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看来,“今天的决策影响到2050年1.5°C目标的实现,我认为当前中国需要一个非常强势的气候变化战略目标来驱动技术创新”。

气候治理呼吁技术创新

全球气候治理是一个严峻且极其庞杂的课题,重点在于各国的“共识与行动”。

“随着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欧盟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减弱,发展中国家集团内部的分歧加大,沙特等欧佩克(OPEC)国家对淘汰化石能源持保留态度,国际社会寄希望于中国展现领导力,提高减排力度。”黄磊表示。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与合作需求。

事实上,气候模式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完整地研发一个气候系统乃至地球系统模式需要数百人的跨学科团队合作、世界顶级的高性能计算机的支撑、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周天军说,许多发达国家气候模式研究的成功经验是举全国之力集中力量研发一个业务应用和科学研究统一的模式,或者两个分别侧重业务预测和科学研究的模式。“相比之下,我国目前气候模式研发工作的组织在顶层设计上有待加强,一方面存在多头投入、低水平重复、碎片化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方向上又缺乏长远布局。”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