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气候变化

旗下栏目: 净气技术 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

科技东风为基层吹来气象信息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卜叶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30 09:20:28

3.jpg

被泥石流冲毁的房屋

自3月起,中国南方各地相继进入汛期。今年的汛期比往年来得要早一些,降雨量多于往年,出现大量“大江”“大湖”,防汛形势严峻,少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中国科学报》跟随中国气象局一行走访防汛抗洪一线,亲历科技东风如何把气象信息吹到基层最后一公里。

提前预测 下好“先手棋”

进入汛期后,我国先后出现20余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仅5月下旬至6月,南方地区连续出现6次强降雨过程,江南中南部、华南北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二到四成。多轮暴雨洪涝过程造成江西、广东、广西等南方多地“江湖”告急,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灾情。

为何今年雨水这样多?江西省气象台副台长、首席预报员张瑛表示,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导致向我国大陆输送的水汽充足,并造成我国南海及其附近地区对流层低层为反气旋式环流异常,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西南风偏强,因而水汽输送偏强。有利的水汽输送条件造成南方地区秋冬季以来降水持续偏多。

江西省气象局局长詹丰兴表示,今年的降雨量虽不及1998年,但降雨重叠区域多。

江河湖泊备感压力外,水库也“神经紧张”。“一场50毫米的‘入门级’暴雨,就会导致塘湾水库水面升高1米。这样的暴雨接连出现,水库转眼间就达到警戒水位,使水库周边及下游群众面临风险。”江西省贵溪市塘湾水库负责人江成林说。

严峻的防汛形势,给气象预报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早在今年年初,中国气象局就对今年的天气做出预判,提前部署全国汛期任务。

总结经验 练就“千里眼”

“你告诉我局部地区是哪里。”这样定点定量预报的“压力”接二连三,笼罩在预报员的心头。

不同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不同,根据这一原理可探测气象。雷达回波强度越大,回波颜色越亮,表明大气越不稳定,更容易产生雷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气象台台长李向红介绍,回波强度是雷达测量降雨量的基本数据,而回波强度取决于某些雷达参数。“这两年,以气象雷达为代表的天气预报设备升级后,数据质量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高。尽管如此,具体到灾害点、到村、到镇的预报仍有难度。”

6月的一次极端天气过程,李向红全程坚守岗位,四天四夜没回家。从汛期开始,两片乌云似的黑眼圈始终挂在眼睛上。

预报员的工作量很大。李向红表示,一次天气预报除了要综合考虑外强迫以及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数值模式、物理概念模型以及诊断分析等多种预测结论以外,还要结合国家气候中心及周边省份的预测结论。

桂林市气象局局长薛荣康表示,预报是综合设备数据和经验的结果。“预报员每天要参与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沟通交流预报思路,对照观测站的当天气象信息,审查自己的预报结果,总结经验。”

近年来,遍布在各个城市边缘的气象观测站逐步实现自动化,能够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测采集自然界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气压、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多种气候参数。

“天气预报准不准,对照一下观测站的数据便一目了然,”薛荣康说,“有时候,预报与观测站监测数据一致,但城市居民依然感觉预报不准确,这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等因素干扰了结果。因此,部分城市近期根据城区居民体验,增加了城市体感温度等内容。”

引入通信技术 管好“消息树”

“预报越接近发生时间越准确,但这就意味着留给防范灾害的时间越少。”李向红说。预报准确性与时间的矛盾纠缠着,引入现代化通信方式,管好“消息树”,提高预报信息的传递效率成了焦点。

为加强部门联动,强化气象信息共享,广西、江西气象部门与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水文等部门结为“亲密战友”,成立多部门协作的微信群,第一时间形成防汛抗洪合力。

气象信息又如何传递到居民手中呢?近几年,江西、广西均建立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系统纵向连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及各市县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横向连接政府应急系统、气象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实现对各类预警信息方便快捷地一键式发布。

詹丰兴介绍,该系统实现了多个发布系统以及微博、微信、邮件等多种发布渠道的整合与对接,各发布单位不需要再登录多个系统完成预警发布任务,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发布效率。

此外,一些对气象有要求的产业分别成立了微信群,气象部门在群里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并提出防范建议。例如,桂林市气象局每天均会在“全州沃柑气象服务”“全黄、灌凤应急联动群”微信群内发布天气预报和服务信息。

开展科普培训 打响“发令枪”

信息发出后,居民到底收到没收到?是否了解如何避险?真正的生死时速在灾情一线上演。

6月9日凌晨5点,广西全州县龙水镇全佳村的雨越下越大,正在村里巡逻的村支书蒋吉富收到全州县气象局发布的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后,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转移了250名村民。随后,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22座民房瞬间被冲毁,50座房屋、200余亩水田被淹,但无一人伤亡。

“我除了是村支书,还是义务气象信息员。极端天气发生时,要排查隐患点,上报险情,根据指示,组织村民撤离。”蒋吉富说。

“抢险救灾的‘发令枪’一响,群众即刻便能接收到信息并采取行动,这得益于气象信息员制度。”薛荣康介绍,在偏远的乡村,像蒋吉富这样的气象信息员很多,几乎遍布各个地质灾害高发区域。每年气象部门都会对信息员进行培训,内容涉及如何识别隐患点、如何快速撤离等。

即便如此,还有一些“信息”和“信息员”无法到达的“盲区”,比如地理位置偏僻的农村、老弱病残集中的区域、人口流动性大的景区、人迹罕至之地等。

“比盲区更可怕的是村民愚昧的心。有些已经撤离的或者好奇心强的村民,知道洪水、泥石流就要来了,十分兴奋,偷偷折回去‘看海’,跳进洪水里抓鱼,往往失去了生命。”了解基层的蒋吉富说。

如何照亮盲区?詹丰兴表示,这些区域大而散,信息覆盖难度大,应该加强科普,提高居民自救互救意识和常识。“科普工作不能只在世界气象日、全国安全生产月等节点上下功夫,而是一年到头都要做,要常态化、业务化、规范化,让更多人受益。”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