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气候变化

旗下栏目: 净气技术 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

全球变暖,北极融化,人类将何去何从?

来源:国际环保在线 作者:许闰发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10 14:09:38

假若北极冰川融化,地球将会变成怎么样呢?

首先,冰川融化,海平面将会大幅度上升。欧洲环保总署署长Jacqueline McGlade女士警告说,如果北极的冰雪全部融化,地球的海平面将会上升7米左右。这意味这海拔七米及以下的地区将会被淹没,例如太平洋上的众多岛屿国家(斐济、新西兰、汤加等),还有印度洋的马尔代夫、欧洲的荷兰等国。对于我们中国来说,东部人口最稠密的平原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沿海地区将大部分被淹没。

世界末日的搜索结果_百度图片搜索.jpg

图片来源:网络

其次,被冻结的病毒和微生物被释放出来,人类将面对严重的健康威胁。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2018年北极报告单》曾推测:“像西班牙流感、天花或黑死病这样的已经被消灭的疾病可能被封冻在永久冻土中。”这并不是无稽之谈。2016年夏天,西伯利亚一批驯鹿游牧民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其中的一个小男孩和2500头驯鹿死亡后,这种疾病被确认为炭疽热。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病源竟然是永久冻土层内一具死于75年前一场炭疽热疫情的驯鹿尸体。这具尸体被热浪解冻,其身上携带的炭疽杆菌复活,最终造成了这场不幸。2014年,法国科学家克拉弗维领导一个团队复活了被封存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中长达3万年的两种病毒——“西伯利亚陶罐病毒”和“西伯利亚软体病毒”。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这项研究说明病毒能在永冻土中存活极长时间。随着永冻土因全球变暖融化,存在远古危险病毒从永冻土中复苏的可能性,不排除将来某些病毒能对人类造成感染。”

Anthrax-Spores-600x300.jpg

导致炭疽热的炭疽杆菌  图片来源:网络

与此同时,汞也将进入食物链,当地居民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汞威胁。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曾估计,极地冰川和永久冻土中共存储着165.6万吨汞:约是全球其他所有陆地、海洋和大气中汞含量的两倍。这些汞在正常情况下被冻结在土壤当中,不会有什么大的危害。但是,随着全球变暖,冻土解冻,这些汞就会被释放出来。一部分形成汞蒸气进入大气循环,一部分随着河流进入水循环,一部分被植物吸收进入生物循环等。而一旦这些汞进入了食物链,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就不可避免地摄入体内,后果不堪设想。

更为严重的还在后头,冻土层中150亿吨的碳也被释放出来。据英伦网报道,解冻的碳中,大约10%可能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总量将达到1300亿到1500亿吨,相当于美国保持目前的年排放量一直到2100年的总排放量,地球将进一步升温。大量的二氧化碳出现,间接加剧南极的冰川融化。Jacqueline McGlade女士曾表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南极的冰盖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消失,可能只需要四五年时间,南北极的冰盖就完全融化。”届时,全球海平面至少上升66米,相当于33层楼的高度。这意味着全球大部分陆地被淹没,原本的“大陆”变成了“孤岛”,全球超过4/5的人口受灾。即使活下来了,人类也要面对饥荒、缺水、病毒等严峻的生存问题。人类将面临大灭绝。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对北极海冰30年的监控数据,北极2016年11月的海冰平均面积为908万平方公里,比1981年至2010年少了约195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北极海冰平均每年消失6.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英格兰。而随着全球气温的攀升,这个融化速度还在不断加快。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资助的一科研小组曾发布警告称,如果人类对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认真加以控制,北极冰川2040年前后将会全部融化,化成一片寒冷的汪洋大海。

然而,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去年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7年增长了1.7%,达到331亿吨,为2013年以来的最快增速。不断增加的碳排放导致地球气温逐年攀升。近年来,这种变化在世界各地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人类从未如此真实地感受全球变暖的威胁。

去年7月,北极圈出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温——32℃。这比往年高出了十到二十摄氏度,这就好比我国南方气温突然从30℃变成了50℃,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据。

北极高达32℃,北极熊频繁淹死,下一个灭亡的就是……_百科TA说_1.jpg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