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气候变化

旗下栏目: 净气技术 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

百年来人类活动深刻影响中亚生态环境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周立华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20 06:38:39

2.jpg

应该从绿洲化和荒漠化过程的人—地关系调控与承载力角度,对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及流域环境的调控进行科学区划;加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和荒漠化的适应性研究,理清其中的驱动机制;研究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强的大背景下,亚洲中部绿洲环境的发展变化前景,促进亚洲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的变化,既受长期气候演变的影响,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大量证据表明,自从人类出现以后,地球系统演变就叠加了人为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地球环境的变化给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亚洲中部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气候干旱,年均降水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是古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在全球变暖的区域降水和水文响应自然背景下,研究亚洲中部地区近百年来气温变化、湖泊变迁、荒漠化发展和绿洲兴衰等生态环境变化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揭示其驱动机理,对于实现亚洲中部地区人地关系和谐,以及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中科院院士陈发虎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影响与丝路文明变迁研究”,以及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欧亚腹地环境变迁与丝路文明兴衰的战略研究”团队,围绕这些问题开展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初步研究结果。

首先,近百年来,亚洲中部干旱区气温显著升高,增幅高达1.6℃,远高于北半球的变暖幅度;随着未来全球变暖加剧,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气温增幅将普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极有可能成为欧亚大陆的增温核心区域。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亚洲中部地区降水、湿度以及河川径流量等都有增加趋势。近80年来,亚洲中部干旱区作为一个整体,无论是区域年平均降水还是季节平均降水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年降水增加趋势为1.2 mm/10a。径流变化表现出非线性波动上升趋势,流域流量变化主要受局部气候因子,如山区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

我国西北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向“暖—湿”型转变,降水、湿度、河川径流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基于第五次耦合地球系统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多模式集合平均的气候模拟和预估结果发现,亚洲中部干旱区普遍呈现增暖变湿的趋势,其中暖湿化以我国西北干旱区更为显著,这有利于当地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改善。

其次,亚洲中部地区有数万个大小不等的湖泊,但由于近百年人类活动的破坏,不少湖泊消失了,更多的湖泊缩小了,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甚至是生态危机。

咸海是亚洲中部诸多湖泊环境变迁问题中的典型代表。在短短30年时间里,由于对水资源的不当管理、人类活动的过度利用,导致世界第四大湖咸海几乎消亡,造成咸海流域水质量严重恶化、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大量盐化、盐尘暴频度和强度增加,大气温度升高和相对湿度下降,生物物种、种群减少和改变,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等生态灾难。

无节制的灌溉用水是近百年咸海危机的主要原因。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大量调用了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使其入咸海水量逐年减少,同时改变了咸海的水生态环境。

对于咸海危机的治理而言,上下游国家的共同协商与合作无疑是最基本的条件。然而,随着苏联解体、中亚国家独立,上下游国家利益的不同和力量对比的错位加大了问题解决的难度,使国家关系和水资源问题陷入了恶性循环。国际社会应该更多关注国际河流管理这一难题,国际法在协调跨界河流水量分配的关键问题方面应该起到积极作用。

其三,近百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人口迅速增加,以及人类活动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不断加大,亚洲中部一些地区土地急剧荒漠化,严重困扰着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人为不合理经营活动的影响,蒙古国草原畜牧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超载放牧,加上畜群结构失调、无计划利用草场等人为因素造成该国草原荒漠化加剧,多以重度的沙漠化类型为主。

中亚五国深居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气候干旱,荒漠广泛分布,由于大规模发展灌溉,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水文网,改变了水文条件,造成近几十年来土地沙漠化发展迅速。特别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5国的植被退化面积不断扩张。

中国北方干旱区荒漠化土地分布广泛,由于乱砍滥伐、水资源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造成该区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渍化问题十分突出。基于Landsat系列影像的遥感解译研究表明,2010年中国北方干旱区仅沙漠化土地面积就达18.78万平方公里。

其四,伴随着湖泊的萎缩和荒漠化的发展,亚洲中部地区人类的主要生存空间——绿洲的发展也受到严重威胁。近百年来自然因素是绿洲发展和衰败的客观条件与宏观背景,人为因素则是绿洲兴衰的主导因素。影响绿洲兴衰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和社会稳定、生产方式与技术变革、政策驱动与资源利用等,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性。

人工绿洲的扩大与发展会带来正向和逆向两方面的影响。逆向影响包括水土、水盐平衡失调,天然绿洲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沙漠与绿洲之间的过渡带缩小,沙漠向绿洲入侵的缓冲作用减弱,威胁到绿洲安全。正向影响包括环境承载人口数量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益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得到发挥、小气候条件得到改善。

绿洲化和荒漠化是干旱区系统两个反向发展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绿洲化优化了局地生态环境,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但低水平、无序的绿洲开发使绿洲稳定性下降,同时引发包括荒漠化在内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今后,应该从绿洲化和荒漠化过程的人—地关系调控与承载力角度,对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及流域环境的调控进行科学区划;加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和荒漠化的适应性研究,理清其中的驱动机制;研究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强的大背景下,亚洲中部绿洲环境的发展变化前景,促进亚洲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