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气候变化

旗下栏目: 净气技术 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

危机中的城市:如何应对气候灾害(2)

来源: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21 18:40:24

报告要点:

◢2018年,有620座城市向CDP公布了环境数据,其中85%认识到了气候灾害。

◢城市报告的主要灾害包括:洪水(71%)、极端高温(61%)和干旱(36%)。

◢与尚未进行脆弱性评估的城市相比,已进行脆弱性评估的城市能对以上风险做出更加充分的准备:后者识别出长期风险的可能性是前者的2.7倍,采取行动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可能性是前者的5.7倍。不过,尽管脆弱性评估能够有效提高城市应对风险能力,在620个公布环境数据的城市中,仅有46%进行了脆弱性评估。

◢城市报告结果显示,对长期风险的报告尤其不足,只占报告城市的11%,而短期风险报告城市则占42%。

报告概述(续):

城市采取了何种行动?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提高应变能力是城市决策者应对挑战的关键,城市还可因此获得许多附加利益,并逐渐成为一个更富足、更健康的生活和工作场所。CDP数据显示,一些城市已经制定了增强抗灾能力的政策,其中最广泛采用的措施包括:洪水测绘(167座城市)、危机管理(126座城市)、社区参与(106座城市)、植树造林(99座城市)、制定长期规划(88座城市)。

尽管城市报告的解决方案中包括了政策制定、项目设计和基础设施规划三种类别,但多数以政策方面的解决方案为主,而投资大型基础设施的城市较少。在气候危机步步紧逼的今天,单靠政策已难以应付即将到来的灾害——城市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城市机体足够坚固。

城市报告中,“制定长期规划”被认为是提高应变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这意味着我们目前迫切需要一些具有影响力的长期城市项目,包括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解决方案的投资。如果这些项目迟迟不能付诸实施,城市将无法统筹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没有评估,无从管理

对城市来讲,需要迈出的第一步是进行完整的城市脆弱性评估,以了解其当前存在的和长期可能存在的气候风险。目前只有46%的城市完成了脆弱性评估。相较于未进行风险评估报告的城市,已进行评估的城市表现出对上述风险更加充分的准备。进行了评估的城市报告长期风险的可能性是未评估城市的2.7倍、采取适当行动的可能性是未评估城市的5.7倍。

1.jpg

“脆弱人群面临风险加剧”是城市报告中提及最多的风险

高质量的脆弱性评估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才可以识别一直以来被忽视的脆弱领域,从而更好地理解城市脆弱性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未来,如何推动行动

随着城市人口预期持续增长,在未来几十年,城市将继续面临无数挑战,其中一些挑战将会削弱城市对危机和灾难的应对能力。城市的出路在哪儿?报告表明,通过适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领域的投资,城市可以改善市民的生活,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在2018年,城市通过填写CDP问卷,在“影响城市应对气候灾害能力”方面识别出了一系列有利和不利因素,其中有利因素456个,不利因素863个。此外,CDP的报告还表明,城市在识别不利因素方面的能力优于识别有利因素的能力。

全球范围内,对于城市适应环境变化的最大阻力是城市预算(87个城市),贫困(66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58个城市)、住房(58个城市)和不平等(54个城市);而有利因素则包括:构建社区(56个城市),土地规划利用(44个城市)、教育(35个城市)、基本服务(33个城市)和政府能力(30个城市)。

2.jpg

建设城市适应能力的征途上,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

城市做出行动的路上,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障碍,城市的地理位置不同,障碍类别也各异。这意味着,在建设城市适应能力的征途上,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比如在拉丁美洲和非洲,基础服务薄弱甚至缺失仍然是城市适应能力的最主要障碍因素,而在欧洲和北美,基础设施落后和城市预算紧张则是主要障碍。

同样,不同城市的有利因素也不尽相同,但我们依然能够发现共通之处。北美、欧洲、大洋洲和非洲,在这四大区域,推动城市采取行动的关键因素是同一个,即“高质量的信息”。这也再次表明城市衡量和了解其风险和机遇的重要性。

城市行动的第一步

气候变化对全球城市构成了严重威胁。我们的地球的大气温度已经比工业化前上升了1摄氏度,尽管全世界采取了积极的行动来减缓进一步的变暖,但这无法阻止风险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里继续出现。

因此,城市必须采取行动,增强自身的风险适应力,保护市民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城市行动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的脆弱性。所有城市都应该进行全面的脆弱性评估,既包括当下风险,也包括短期和长期的未来风险。

只有这样,城市才能做出正确的规划,确保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不会加剧气候危机;才能在未来气候危机新常态下站稳脚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