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气候变化

旗下栏目: 净气技术 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气候特征及相关政策建议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2-27 11:26:10

编者按: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气候融资是应对气候变化范畴下的特定概念,与国际气候谈判、全球减排息息相关。在应对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中国政府正在顶层设计指引下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引导资金流向低碳、绿色领域,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以及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提高做出贡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梳理了过去一年全球气候融资领域的最新进展,形成《2018中国气候融资报告》,将于近期出版。本文系该报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融资进展”章节部分内容,我们在公众号上发布该报告的重点内容,以供各界了解中国气候融资最新进展。

应对气候变化是长线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单靠一个国家是无法有效解决的,需要全球通力合作。近几年,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仅自身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也积极对外提供气候援助。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符合亚欧经济整合的经济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类活动比较集中和强烈,且相当多国家的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较弱,亟需气候资金投入以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经济。因此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是“一带一路”顶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主要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气候特征,并提出中国在“一带一路”投资中考量气候风险的政策建议。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情况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可持续化等特征下的新经济发展时期,构建互相合作与共同发展的经济大走廊, 将给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会,提升国家经济实力与竞争力。

(一)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减缓,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逐渐显现,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全面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原则。“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建立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1]。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东起东亚经济圈,西至欧洲经济圈,沿路包含了六条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即: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合作走廊[2],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合作提供了绝佳平台。

(二)“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已与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年均增长7.2%,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5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9.2%[3]。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建境外经贸合作区82个,新增投资25.9亿美元,占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新增总投资的87%。

二、“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气候特征

“一带一路”倡议辐射地区包括中亚、西亚、南亚、中东、中南亚、北非、东非、中东欧等地的65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沿线人口数44亿,占世界总人口数的63%,GDP规模达21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涵盖了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大部分地区[4]。“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和地区人类活动较密集,同时不少国家的生态环境脆弱,因此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投融资活动时要注意气候风险。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脆弱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环境承载能力较差。沿线中亚区域各国多是沙漠、荒漠地区,绿色植被非常少,水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力十分脆弱;而东南亚地区的环境压力也在加剧,高速的商业开发和工业化水平的急速扩张,使热带雨林的面积快速缩小,各种工业污染也日益加剧。而像西亚、北非、东南亚和南亚等国,沿岸工厂大量向海洋排污,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损害生物资源,造成海洋污染。沿线国家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承受高污染高排放的投资[5]。

(二)沿线国家气候风险高

从气候变化的物理影响和气候安全威胁两个方面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非、中欧五个地区进行气候变化分析,可得到如下结果:

气候变化对这五个地区都有不小的影响。对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影响是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土地减少,粮食产量下降,进而导致贫困问题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对南亚地区的主要影响是淡水资源匮乏,粮食产量降低,贫困问题加剧;极端天气频发,引发边界冲突,致使居民安全问题产生。对中亚地区的主要影响是水资源短缺,导致农业生产困难,潜在气候移民数量加剧,且中亚地区植被对降水特别敏感,干旱天气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对东北非地区的主要影响是粮食产量下降,导致因抢夺资源引发的暴力冲突事件不断升级,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蔓延。对中欧地区的主要影响是水资源短缺和极端天气频发,影响居民安全以及产生资源争夺威胁[6]。

(三)排放总量巨大,减排潜力可观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位于生态脆弱敏感区,尤其是亚洲国家,已成为了世界上化石能源消耗增长最快的国家。从下表数据可以看出,2015-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一带一路”区域涵盖全球碳排放大国,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等,碳排放总量巨大。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总量约为227.58亿吨CO2e,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63%。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较粗放,生产经营活动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巨大负担,环境问题突出,污染严重,亟需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低碳投资。如采取有效措施,沿线国家未来存在较大减排潜力。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