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危废处理

旗下栏目: 固废处理 危废处理

竞争加剧叠加分化潮起 危废处理如何挺过凛冬寒意 ?

来源:固废观察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1-14 14:26:02

文章导读

在一系列顶层设计与专项行动的推动下,危废处理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窗口期”,并成功跻身至国内投资的新热点。业界分析普遍指出,按照每年8%的增长,2020年我国危废产生量将达到6200万吨。而在市场进一步打开的情况下,有技术与资金优势的行业翘楚将得以进一步成长。

在经历了蹒跚起步、快速发展、集中竞争后,“年近中旬”的危废处理来到了十路口。

一方面环保趋严后,现代化与科技化建设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危废处理市场缺口需要填补。根据2016年颁布的新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定义,危废是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等一种或几种危险特性的废物。2016年以后,新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发布,“两高”司法解释修订,中央环保督全覆盖……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加速推进下,危废行业自此步入黄金发展阶段。

而且,这是一个不断释放的市场:仅在2018年上半年,新成立的生态环境部、工信部、海关总署等密集出台固废污染治理的政策,意味着危废行业正成为环保经济结构中的“关键先生”。尤其是同年5月,危废排查范围由“清废2018”的长江沿线11个省扩展至全国,行动定位上升至“专项战略”部署,危废处理市场景气度进一步提升,并最终彻底激发了危废处置需求的释放。

另一方面,相危废市场处理产生越发明显的供需错配矛盾需要解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中国危废产生量为5347万吨,相较于2011年危废产生量343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仅为9.28%。而实际全国每年产生近1.28亿吨的危废总量,使得当年国内的危废处置缺口超过6000万吨。若以为废处理量为口径统计,近两年我国的危废产生量应该在8000万吨到1亿吨之间。

在危废跨省转移处理流程复杂的管控约束下,区域内部消化处理能力逐渐“捉襟见肘”,尤其体现经济发达的省市地区。在珠三角地区,2018年危废处理能力为10000万吨/年的企业占比高达58.4%,处理能力为1-2万吨/年的企业占比近17.8%,而处理能力在2万吨/年以上的企业仅占比则超过22.4%。但与珠三角区域类似的是,国内排行前十位的危废处理企业,每年处理的危废量加起来还不足全国市场的5%,剩下的市场都被小散乱的企业瓜分。而2000多家危废处理企业平均处理规模仅为2万吨,大部分为年处理能力1万吨以下的小企业。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危废行业市场规模仅734亿元,至2018年,市场规模超千亿,达1106亿元。目前,环保行业盈利率普遍在10%左右,而危废处理的盈利可以达到50%左右。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李金惠教授预测,我国危废产业发展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峰值。参考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危废占固废比重4%以上的数据,业界往往认为我国危废存量大概在1.2亿吨。

与诱人前景相对立,危废处理行业的高门槛、高投入以及长线利润也对很多企业规模资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技术含量、门槛较高的行业,危废处理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运输、处置、贮存、再处理、检测等环节。按照目前国内市场的情况来看,处理每吨危废至少要收3000元,平均要5000元左右,如果涉及更复杂的危废种类,收费还要高。危废经营许可证从审批到获得资质,再到投入生产运营,必须等待至少三年,这样一来,危废处理资质就成了行业首道“门槛”。

而在各地政策规划中不断兴建危废处置设施,除了以满足危废处置市场“量”的核心需求之外,如今更多朝着提升危废处置“质”方向开始发力。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共发生15起重要危废企业并购案,已有14家上市公司跨入危废行业,一些央企也悄然布局危废。当前东方园林、雅居乐和东江环保等危废产业的大型企业正对国内整个危废处置产业进行整合。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