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循环经济

旗下栏目: 循环经济 清洁能源 绿色金融

动力电池回收将是下一片蓝海?

来源:电车资源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05 12:02:56

国内长期以来实行的环保教育与环保补贴政策到目前为止已经初见成效,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经超过了210万辆。那么,这时候就出现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代替了传统燃油车,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废气排放,但新能源车置换下来的动力电池报废后又将怎么处理呢?

历来电池都是重金属污染的源头,如果未经无害化处理和废物利用,一方面会产生难以逆转的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构成威胁,另一方面也会浪费宝贵的有价金属资源。如果处理不当是否会带来另一个层面的环保危机和资源浪费?

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十城千辆的推广新能源汽车工程,到2012年,国内共推广了新能源汽车1.7万辆。2013年后,国内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这些新能源车的电池一般有5到7年的使用寿命,这就意味着这些电池将于2018年后陆续退役。有研究机构预测,未来五年内中国的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回收拆解的市场规模也将达到51亿。从整体上计算,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在2020年将超过100亿,到2025年更是会攀升到380亿元的规模。不难预见,未来三年将会是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高速增长期,这将产生一个上百亿规模的蓝海。

然而,这个近百亿规模的蓝海目前尚未找到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面临的一些难题也在制约着相关企业在这个蓝海的突破。首先是回收体系建设并不完善,从电池生产商、汽车生产商到报废汽车拆解和综合利用企业等都未形成一条关于动力电池回收的产业链,废旧动力电池也缺乏相应的回调标准和渠道,加上使用者对动力电池的认知不够,导致动力电池回收面临断层的尴尬,回收之路无法打通。其次,回收之路权责不明。动力电池回收是个系统的工程,仅仅靠一人之力是不够的,这需要全产业链的企业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整个过程中需要明确主机厂、渠道商、综合利用企业等各部分的职责,只要其中一个环节不畅通,动力电池回收的渠道就很难搭建起来。

另外,动力电池回收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市场在产业链断层的情况下是很难堆砌成一个蓝海的,一直专注于动力电池回收的企业的规模也会一直停滞不前,很难形成规模效应来不断催化市场的发展。除此之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厂家利润微薄,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缓慢。

目前的动力蓄电池回收体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生产者为主导,通过汽车生产企业通过销售渠道建设废旧动力电池体系,回收的电池移交综合利用企业处理和利用。一种是以第三方为主体,由梯次利用企业与车企、电池生产商共同合作来建设服务点,集中回收利用报废动力电池。不管哪种方式,“回收网络+专业化处理”将是电池回收市场的总体合作趋势,但目前这种趋势尚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

目前,国内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未来将成为一片蓝海是可以肯定的,但在解决目前动力电池回收渠道不明、商业模式不清晰的过程中,政策推动和引导作用依然十分重要。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对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有了相应的布局,通过一定的政策来规范和指导动力电池的回收。近两年,在政策的号召下,很多企业正在逐渐步入电池回收的市场蓝海中,不少上市公司纷纷进场“跑马圈地”,争取在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北汽鹏龙与格林美(002340)宣布将共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并且在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废旧电池资源化处理等领域开展合作。2018年3月,上汽集团(600104)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在未来将共同打造新能源产业链闭环。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也将进入快车道,未来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是一个蓝海,谁能在现在未雨绸缪,做好规划和准备,谁就能抢占先机,在未来的蓝海中随意遨游。机会只有一次,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