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循环经济

旗下栏目: 循环经济 清洁能源 绿色金融

用循环经济促进生态修复和农民脱贫致富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常纪文 徐桂振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1-08 08:23:22

矿山资源无序开采,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随着政策收紧,许多中小型非法露天采选矿厂被集中关停并予以拆除。由于无序开采时间长,矿区生态已被严重破坏,随着企业关停后生态修复的主体灭失,之前被破坏矿区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理,废弃矿区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成为许多地方必须面对的情况。

山东省泗水县圣水峪镇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2008年,泗水县政府集中将中小型非法采选企业关停后,废弃矿区生态持续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农民利益受损,土地矛盾突出。县政府曾对废弃矿区进行土地整理工作,但由于矿石盗采存在着可观的经济效益,整理后的土地屡被盗采,废矿区土地整理工作难达预期目标。

为彻底解决废弃矿区地貌生态环境问题,缓解耕地矛盾,保障农民生活安全,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发展,泗水县积极探索在财政资金紧张情况下的废弃矿区土地复垦新出路。县政府突破传统观念,成立废弃矿区土地整理示范区,按照土地修复过程中废矿资源有效利用原则,引入社会资本实施品质化治理,最终形成了“政府规划、企业实施、群众监督”的全新废弃矿区综合治理新模式。

探索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和农民脱贫致富新模式

以循环经济带动区域生态修复和现代农业连片发展。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废弃矿区土地整理示范区的唯一实施单位,从项目启动之初就确立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生态系统重塑目标,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以期通过“土地复垦、固废利用、以工补农、生态农业”产业链,形成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创新模式。公司努力探索适用于我国北方浅山丘陵半干旱地区及废弃露天矿区非财政投资下的高品质土地复垦、低效农田高效化改造的生态修复全新商业模式。

公司在土地复垦过程中,将仍有价值的废矿资源综合利用,用资源综合利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补贴和支撑高成本的土地修复作业。另外,将历史遗留的尾矿和废矿综合利用后,从根源上解决了矿区环境污染问题。在对固废进行综合加工的同时,对复垦土料进行充分筛选和级配,级配后的复垦土料可直接用于矿坑的填埋和土地的表层覆盖。

近年来,公司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现已修复的1200余亩高效农田全部建设了节水灌溉设施,破解了原有山地难以灌溉提产、无法发展规模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基础难题。又根据复垦土地土层厚、地块平、面积大,复垦土料品质稳定、透气性强、保墒性好以及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优势,采用“以工补农”方式,全力发展高效农业和绿色农业。

打造生态系统离不开水系建设,这一修复模式没有延续单一的土地复垦,而是按照规划结合废矿矿区的地理条件,以打造完整生态系统为目标,宜水则水、宜田造田。公司打造的200亩湿地,不仅保证了复垦土地的蓄水涵养以及灌溉问题,还发展了大闸蟹、中华鳖等养殖业,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区湿地小气候,为候鸟以及周边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为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奠定了生态基础。

以点带面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为了打造泗水县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及带动周边村民更快地走上致富之路,公司计划以孔子儒家文化为主题,以目前所实施的圣水峪项目区为核心,自西向东打造全长达16公里的绿色生态经济带。重点打造以绿色农业、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为辅助产业的圣泗绿色经济带,带动近万名农民脱贫致富。通过对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实现自我造血、滚动发展,无需政府财政投资就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

以生态修复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和谐发展。这一模式是对废弃矿区、浅山丘陵半干旱地区贫瘠农田的集中改造,同时也是对整个项目区生态系统的完善修复。通过对项目区实施生态修复、土壤改善以及水系打造,使之形成山水林田湖科学配置,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综合体建设项目。

通过对废弃矿区土地进行流转及大规模发展高效农业,许多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农民以种植地瓜、花生为生,每户每年收入2000元~3000元;目前项目区农民不仅享受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还能在车间和修复后的生态园工作并接受技术培训,公司员工每年每户收入已突破4万元。

采取多种方法,推动生态修复和农民脱贫致富

在推动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和农民脱贫致富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以工补农、以农育旅”的三产融合新模式。这一废弃矿山修复模式既实现了非财政投资,又实现了三产融合,企业通过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支撑整个生态修复及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直至生态农业和观光产业培塑成熟,具备自我盈利能力。这一生态修复新模式开创了以工补农的工农复合新模式。工业支撑农业,农业带动旅游业,形成“工业奠基、农业提质、旅游升级”,实现三产联动,形成互为补充、协同发展的全新发展思路。

土地流转,让利于民,调动农民参与生态修复和现代农业的积极性。项目启动之初,废弃矿区近3000亩土地已基本丧失了耕地功能,农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公司将农民手中数千亩无法耕种的土地,按照800元/亩~1200元/亩的价格统一流转,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农村地区,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为了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土地流转面积全部按照山地地形测量,较GPS测量的土地面积高出20%左右。

随着土地复垦项目的推进,复垦土地逐年增加,当首轮土地流转合同到期后,公司拟将复垦后的土地归还农民时,因流转费用远高于农民耕作收益,加上土地流转后农民可在公司就业等原因,农民接受复垦后的土地意愿不强。为了确保农民收益不受损失,加快农村共同致富步伐,企业及时调整中长期战略,与农民续签了继续流转协议,实现了全部复垦土地的中长期流转,复垦后的土地由企业统一进行高效农业开发。

政府支持,企业、村民成为命运共同体。项目成立以来,地方党委和政府给予了公司大力支持,包括政策支持、土地规划、土地流转等,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基础。

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协助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规划有目标有进度。村集体、村民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合作关系,村集体为企业服务,可使集体获得可观的收入,村民土地集中流转,释放的劳动力进入项目的一产、二产、三产中,变农民为产业工人或合作伙伴。企业对员工进行生产管理技能培训,让农民真正有钱赚、会赚钱,实现稳定长期的远超耕作农田的收入,实现产业扶贫。

企业向贫困村民开通绿色录用通道,优先录用贫困农民,实施精准扶贫,最终使企业、村民成为命运共同体,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创新升级、节能降耗。公司先后投入1.2亿元,用于土地复垦及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功研发了“矿山固废湿式精细分级综合利用”新工艺。这一工艺实现了原有尾矿、废矿同步消纳,资源综合利用率由5%提升到了90%以上,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无尾化生产,彻底消除了尾矿扬尘污染隐患。同时由于采用了全新工艺技术,吨废矿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40%,水耗降低30%,修复土地成本降低50%,土壤结构和复垦品质获得极大提升。

引入多重监督机制,强化群众监督作用。在矿山修复过程中,由于采用“政府规划、企业实施、群众监督”的方式,将政府、企业、村民紧密联合起来,使得生态修复规划更具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群众对项目进行监督,可随时对修复进程质量提出建议,项目区生态治理及土地复垦、生态农业的实施质量将得到有效保障,杜绝名不符实的土地修复项目。目前,这一项目已形成政府支持、企业主动、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

既实现了生态修复,又推动了农民脱贫致富

公司按照产业兴农的发展理念,邀请专家对复垦后的土地进行各项性能检测及作物适宜性比对,最终确定以鲜食葡萄为主要作物,地瓜、蔬菜、樱桃等果蔬作为辅助作物,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在鼎力发展绿色农业的同时,通过申请有机食品认证、生态原产地标志认证等工作,着力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

自项目启动至今,已修复废弃矿区土地1200余亩,种植葡萄700余亩,地瓜、蔬菜、樱桃等果蔬400余亩,累计支付农民土地流转金和本地农民工资6000多万元。2018年,收获的各种蔬菜、水果和水产品,预计可获得经济收入1000万元左右,已成为带动周边村民科学种植的示范引领基地,产业兴农优势已得以凸显。

在扶贫领域,为带动周边省级贫困村共同发展,公司在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吸纳村民员工200余人;生态农业园作为扶贫基地,重点吸纳周边无法在工业产业上班的贫困家庭、失地农民、老弱村民等近50人,利用其务农优势实现精准扶贫。每逢夏秋和节日,公司向周边4个村庄80岁以上的老人、贫困村民、镇养老院发放葡萄、粮油等生活必需品。通过项目实施,加快了农民返乡就业的进程,明显缓解了项目区周边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的现象。同时,随着返乡就业人员的增加,有效破解了周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引发的社会问题,对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这一生态修复模式得到了各界的认可和肯定,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国内露天矿山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及土地复垦,同时还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大多数浅山丘陵半干旱地区的低效农田提升改造。通过模式复制和推广,可对废弃矿区、丘陵薄地实施全面工业化改造, 用工业化处置方式,使整理过程中原本不可能作为资源的固废变成缓解我国砂石建筑骨料供需矛盾的建材产品,减少开发矿山带来的生态破坏。

这一模式既实现了生态修复,又实现了高效农田改造,为当地百姓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助力政府实现乡村振兴和精准产业扶贫,对减少国家生态修复及低效农田改造的财政投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