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为什么国内市场很难找到真正的有机食品?

来源:锄禾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3-26 12:08:13

 

先百度个有机食品概述:有机食品是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

首先,有机食品的标准是非常严苛的,以种植为例(养殖类同,不再赘述)。有机食品的种植规范首先要求基地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在这个期初要求的基地范围内,其实就大幅抬高了有机种植的市场门槛,试想一下,一个远离城区,远离交通干线的基地,在员工招聘和人才保留以及日后销售流通环节,先天就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有机种植基地必须完成土壤转换期,有说2-3年的,有说5年的,按照国际通用的惯例,应该是5年,什么是土壤转换期呢?简单说就是基地的种植土地,5年不产出,在5年内是没有任何收入的,净投入。每年轮种,作物长成了就回旋入地,不断的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这个期间,还要大量的施用有机肥,绝对不能用化肥,农药,杀虫药。

5年下来,按照一个种植面积500亩的基地投入毛测算:人工+租地费用+基础建设费用+管理费用+水电费用+资金占用成本,将会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投入和消耗。试想一下,5年后基地达到有机标准,并且顺利拿到认证了,那么在商品价格上,又会产生多少摊销呢?一群已经被价廉物美这个伪逻辑侵染多年的消费者能接受这样的摊销么?你让你的目标消费群去真正了解有机食品的来龙去脉,又要花多大的精力呢?

 

案例

行业内曾经有一个故事,地点发生在山东,好像是2000年左右,一个日本的公司在山东流转了一块土地,做有机食品的对日出口。当地政府当时还因为引进这样的项目欢欣鼓舞。日本公司圈地进场后,围墙一起,机械一进,大门一关就杳无音信了。一年过去了,基地什么都没有拉出来,只见有各种肥料拉进去,两年过去了,还是一样,三年……四年…..当地政府在这个过程中非常着急,不断和日方负责人沟通,对方永远是有条不紊的说:我们的项目在顺利进行中………。倒是当地的老百姓不断和政府反映,这家日本公司的基地很奇怪,他们不管种什么,长成以后不收,直接就又回旋到地里了,而且基地里的虫子非常多,相邻的几个老百姓的地里都遭殃了。直到基地在周边挖了一条类似物理阻隔的水沟以后,虫子的事情就渐渐不了了之了。

就这样,这个基地在不断的争议和质疑当中发展到了第五年,当地政府的领导也换届走的差不多了,对这个基地也失去了之前的关注。基地终于开始出产作物了,整齐的包装箱,冷藏箱开始从基地不断的发出,出口到日本,出口的价格是当地同等农产品价格的20-50倍。这才是玩有机的,有强大的市场需求保障,才能玩得起,玩得长。

可为什么市场上真正的有机食品很少?要点就在这个“真正”上面。

国内现在有“真正”的有机食品么?(我说的真正仅仅对应【有机标准】论述,不探讨有机食品的好与坏)我认为有是有的,但是绝对少,少到可怜,少到在我们能看到的宣传中,占比的数字绝对小。

 

为什么少?

一、基地的硬件条件是第一个高门槛。

二、 严苛的土壤转换期基本阻绝了大多数资本的进入。哪怕真真的做2年,也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三、有机食品在种植过程中是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的,但是真正在疫病来临时,面临当年或当季绝收时,用药还是不用,这绝对是考验经营者的良知的,资本是逐利的,这无可厚非。用了其实也看不出来,吃不出来,查不出来。

四、有机种植采用的是物理除虫方法,绝对不能使用杀虫药,满棚已经到处虫害了,粘虫板,灭虫灯都已经没有办法的时候,一壶杀虫药就能解决一大部分的时候,就又到了考验良知的时刻了。


五、设施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改善了居民在冬季的用菜丰富程度,但是在北方,尤其是冬季,有公司号称自己的基地大棚里生产出来的是有机蔬菜。我只能嗤之以鼻,这绝对是蒙人的,大棚的高温高湿特性注定了不能不用药,而且必须日常进行预防用药,一旦疫病爆发,基本上一个棚就全被疫病蹿完了,还谈什么有机。

六、当一个有机基地,经历了之前所说的几个大事件,真金白银的投入,百炼成活,终于可以开卖的时候,新的问题就又开始层出不穷的出现了:

1.基地的运输、物流、保鲜、仓储链条

2. 消费者对产品的健康认知和价格认知

3. 整个产品对应的市场渠道建设和维护

上述三条,条条见血,条条花钱,条条花大钱。

七、大面积的雾霾,PM2.5当中包裹的重金属,各种有害化学成分,被污染的地下水等等,大环境都不健康了,小环境能好到那里去呢?

现在的现实状况就是很多“真正”搞有机的,死在基地,活下来一少部分,又大部分死在了市场。能上了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的基本都是九死一生,细分行业内硕果仅存的。搞有机的搞不了市场,搞市场的,挣惯了快钱,受不了基地的熬和苦。

不“真正”搞有机的,买来卖,狠狠的忽悠,靠着有机的价格,挣着批发市场来的差价,光鲜的向消费者展示杜撰和现编的一些新名词,继续在驱逐着真正的有机食品。

其实——各行各业莫不如此呢?

究竟如何发展呢?

 

 

问题

我觉得国内的真实有机产业面临着如下的问题:

1.一线城市有相对旺盛的市场需求,但是发展有机基地的硬件条件和一线城市周边恶劣的生态环境成为就近发展基地的巨大障碍。外地建立基地又存在着巨大的消费信任建立难度。很多基地都是打着有机的名号,让城市的人趁着节假日,当做休闲体验一下,忽悠忽悠,开开心心就行了,至于到底是什么种子,用不用化肥,用不用农药,谁有能真正知道。

2.山清水秀的城市,周边有好地的,一定欠发达,欠发达的地方消费不起有机,也没有必要消费有机,自家或自家亲戚很多都务农,整点新鲜的蔬菜瓜果吃吃,就很健康了。

3.现在的电商体系倒是给跨境跨区域流通搭建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一些偏远地区的优质农产品有了对外宣传的窗口,但是,当有明显利差的商品让别有用心的人盯上的时候,也就离混乱不远了,现在其实已经是了,究竟多少是真,多少是假,真的无从辨别了。

回答中有很多不尽之处,在如何发展上面我还是比较悲观的,并且很难具体回答,只能把现状多分析一下,因为确实自己还比较困惑,趁着中午空闲时间捋一捋就写了这么多,喜欢有机的也别悲观,食品安全的将来总是会越来越好的,只是时间的跨度可能很大,质疑有机的也勿喷,回答只针对标准方面开展,不论述有机到底有多好。做假有机的也别太在意,在这么一个小众的论坛里,这样生僻的文章,掀不起什么风浪。

最后说一个有机蔬菜的价格:

按照我的实操经验和验算测算,按西红柿和黄瓜为例,如果真正能够顺利达到有机标准,单斤的成本价最少要达到15-20元。成本哦。但是市场上高于这个价格的就是有机么?我看有鬼的多一些.............

来源:知乎 

转自:3O有机农业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