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周建刚:从污染受害者到环保志愿者

来源:环境教育杂志 作者:周仕凭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4-27 17:39:35

导语:

他要举报的是两家上市公司,其难度可想而知。此时的他做了最坏的打算,已经写好了遗书,并将遗书交给关系最好的朋友,交待他如果自己遇到意外,就将遗书转交给家人。

如果不是想满足母亲“叶落归根”的愿望,祖籍江苏泰兴、已经在云南发展得小有成就的周建刚也许不会再想到江苏靖江去投资。因为在母亲的眼里,儿子在云南发展得虽然好,但她的心里,却始终惦记着自己的出生地――江苏泰兴。

总不能抛下云南的一片产业回江苏吧?如果要回去,就得到老家去投资。等投资的企业运转正常了,再接母亲回江苏泰兴,让老人家在江苏安度晚年。但投资什么?在哪里投?的确需要机缘巧合。

2014 年底,机会终于来了。经朋友牵线,周建刚知道在老家泰兴市隔壁的靖江市有一个生猪养殖场要转让。为此,他多次去看现场, 2015 年2 月,他出资230 万元,收购了位于靖江市马桥镇侯河村八圩组的靖江市华顺生猪养殖有限公司,养猪占地15 亩,离他的老家仅隔着一条20 多米宽的界河,周建刚计划将这里建成一个物流和生态养殖中心。也就是因为这件事,周建刚的命运在这一年里如同乘坐过山车一般,甚至写好了遗书……

皮肤病变

靖江市地处江苏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南至东南与江阴、张家港隔江相望,东与如皋相邻,西北与泰兴相连,是江苏省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与周建刚达成转让协议的企业是靖江华顺生猪养殖场。为了能够早点投产,2015 年正月十五,周建刚就带领工作人员正式入驻养殖场,想对养殖场进行升级改建。

入驻养殖场后不久,他就觉得皮肤有点瘙痒,并出现一片片红疹,但周建刚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到了第十天,他的噩梦开始了:全身的皮肤出现严重病变,皮肤硬化、溃疡、瘙痒……

虽然他有过皮肤病史,但从来没有这次严重。20 年前,周建刚曾经得过这种病,但自从他到云南定居之后,就再没有发过病,更别说如此严重。

为了治疗皮肤病变,周建刚来到上海医院,经过系统检查后,医生在他的病历本中写下了这样的结论:皮肤短期急速病变的主要诱因疑似生活环境中存在重污染源刺激,从而导致免疫力突降引起的皮肤症状……

他一边治疗,一边惦记着养殖场。经过十多天的治疗,皮肤病变得到缓解。出院前,主治医生嘱咐他,回江苏后,要注意防范身边的污染源。居住场所周围是否有化工厂或者潜在的污染源,医生一再强调:要尽量避免接触化工污染源,使病变加重。

回到养殖场后,周建刚就开始关注起周边的环境。在对养殖场及其周边进行检查时,他发现整个养殖场散发着刺鼻的味道。

其实,在他和养殖场签转让协议之前,周建刚就发现这个场地有一股刺鼻的味道,但当初一直以为是猪粪挥发的味道,并未引起他的警觉。

顺着发出刺鼻味道的方向,在养殖场的东南边,周建刚发现了一个深坑,坑中有油状物,并伴有浓烈的刺鼻气味。

发现毒地

这些黑色的油状物究竟是什么?他开始警觉起来。为此,周建刚找来4 米长的钢管,对深坑进行探测,发现这个坑的深度在4 米以上。

为了查明这些黑色油状物是什么东西,他专门请教了在环保部门工作的朋友,朋友说,这些东西很可能是化工废弃物,而且在深坑周围的地表下很可能都填埋着化工废弃物。

为了查证此事,周建刚自制了打孔工具,对养殖场进行打孔取样。周建刚在打孔过程中发现,整个养殖场的绝大部分地表全都被混凝土覆盖,混凝土厚度为25 ~ 30 厘米,混凝土之中有钢筋笼做支撑。在混凝土地表之下,20 厘米左右是废弃物与泥土的混合物,20 厘米到2.5 米左右是纯的黑色淤泥状废弃物,2.5 米到2.8 米左右是泥土层,2.8 米到4.5 米左右又是纯的废弃物。

周建刚在养殖场中不同位置有代表性地打了几十个孔进行取样,浅的有2 米,深的有6 米,均有废弃物的存在。


埋在养殖场下面的危废。

养殖场下面怎么会有这样的东西?周建刚大惑不解。打孔取样后,为了查明取样的物质成分,他将取到的样品送到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检测。2015 年5 月18 日,该中心出具了《检测报告》,检测报告显示:样品中含有35 种有机成分及每种有机物的含量。

看到检测报告以后,周建刚并不知道上面的化学词及数字代表的是什么。于是,他就找环保方面的专家和朋友请教。

当专家和朋友看完《检测报告》以后,都很惊讶地告诉他:这些有机成分中80% 属于高致癌物质,且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土壤致癌物质标准的几千倍以上,有的物质甚至达到了几万倍以上!

专家告诉他:该填埋物周围的土壤及地下水都会受到污染,若在周围居住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害……

此时此刻,周建刚意识到,自己真的摊上大事了,这可能涉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当向环境保护部门进行举报。

2015 年7 月10 日,惶惶不安的周建刚携带相关材料,到靖江市环保局实名举报此事。2015年7 月20 日,靖江市环保局执法人员和环保专家来到养殖场进行现场调查取样。专家一到现场就说:“告诉老乡们,庄稼不能再吃了!水也别喝了!”

危废的由来

从上海治病回来后,在对皮肤病变原因调查的过程中,周建刚通过走访周围居民,与原来的化工厂工作人员进行了解,逐渐查清了危险废物的来源。

华顺生猪养殖场的前身是靖江市侯河石油化工厂,该厂已于2013 年9 月24 日注销。法定代表人唐满华,2014 年死于鼻癌。

从以前养猪场办公室遗留下来的铁柜中,周建刚还意外发现了大量的合同和单据。根据铁柜中的材料得知,早在2000 年左右,长青、扬农两家公司先后与生猪养殖场的前身、侯河石油化工厂签署协议,处理两家公司的危险废物。

这些合同和单据显示,从2000 年到2011年,侯河石油化工厂从长青股份、扬农化工以及别的化工企业接收的危险废物总量超过了1.4万吨。按照法律规定,企业只有取得环保部门批准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才有资格从事危险废物的处置。

侯河石油化工厂最早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是在2005 年,有效期到2011 年。“危废品经营许可证”显示,该厂每年可以处理“菊酯残液”、也就是农药企业产生的废液200 吨,这样算来,侯河石油化工厂从2005 年到2011 年总共处理的危险废物总量不得超过1400 吨,显然与单据上显示的1.4 万吨的总量相差甚远。那么,多出来的危险废物去哪儿了,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周建刚越来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从以前养猪场办公室遗留下来的铁柜中,周建刚还意外发现了大量的合同和单据。

周建刚在调查中得知,长青、扬农这类型的企业在其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危险废物,而处理这些危险废物需要支付高昂的处置费用。为降低危险废物的处置费用,在明知化工厂不具备处置危险废物能力的情况下,与其签订了相关的危险废物处置协议。

由于侯河石油化工厂不具备处置危险废物的能力,只能通过填埋的方式来处理危险废物。从2000 年开始,化工厂就将两家公司需要处置的危险废物填埋在养殖场内,迄今已有15 年。

就在周建刚在心理上做好了生意认赔准备的时候,他突然接到了一个神秘的网络电话,有人愿意出高价购买他收购的这家养猪场。在疑虑重重之中,这个神秘电话不久之后再次打来,这一次,对方竟然开出了2300 万元的高价,是周建刚收购养猪场价钱的10 倍。

周建刚认为,天上不会掉馅饼。也许这个神秘电话,就是一个陷阱,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麻烦。最终,他没有答应这个“利润诱人”的生意。

此时的周建刚,立即联想起自己身边很多人患上癌症不治身亡的事情,一个同学家的孩子刚刚离世,他们家就住在离养猪场不远处的地方。

拿到养猪场埋藏危险废物的确凿证据之后,自称生意人和公益人的周建刚决定立即行动。

实名举报

2015 年7 月10 日,周建刚携带证据材料到靖江市环保局实名举报“毒地”,后来为什么又要在网络上举报呢?周建刚说,因为没有等到当地公安机关公布的调查处理结果,他决定进行网络实名举报。2015 年9 月22 日凌晨,他用自己的新浪微博账号“正能量聚集的光头”发表了对靖江“毒地”的实名举报信。

周建刚知道,他要举报的是两家上市公司,其难度可想而知。此时的他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在发表实名举报的微博之前,已经写好了遗书,并转移了两家企业“埋毒”的关键证据。他将写好的遗书交给关系最好的朋友,交待他如果自己遇到意外,就将遗书转交给家人。

实名举报信引起了当地一些微信公众号、论坛的关注并转载。然而,实名举报给周建刚带来的是更大的压力。2015 年9 月25 日,靖江论坛将转载的周建刚实名举报信的内容删除。当地一个微信公众号转发的文章,也接到了有关部门发出的删除通知。

而就在同一天,《环境保护》杂志社接到了周建刚的实名举报。经杂志社与靖江环保局工作人员确认,周建刚的举报信基本属实。于是,杂志微信公众号推出了《实名举报“地下藏毒”,两家上市公司万吨危废偷埋江苏靖江养猪厂》的文章。这篇文章发出后,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而此时的周建刚,则犹如惊弓之鸟,在当地公安人员和他取得联系之后的十多天时间里,他关掉手机,远离家门,切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那时候,躲藏起来、心惊胆战的周建刚真是度日如年,他每天通过新闻,密切关注着毒地事件的进展。2015 年9 月28 日,原环境保护部召开专题会并成立调查组,联合江苏省环保厅督办此案。

2015 年10 月5 日,靖江市公安局官方微博@ 靖江公安称,针对周建刚网络实名举报,靖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安、检察等司法机关成立的联合调查组第一时间全面介入调查,已对相关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的侦办工作正依法依规加快进行,靖江公安官方微博还对周建刚表示感谢,希望他主动联系警方配合调查。

周建刚在靖江市环境保护局实名举报。

2015 年10 月17 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了对靖江地下藏毒事件的报道。

很快,当地环保部门着手对养猪场地下埋藏的污染物进行大规模清理。据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环保部门在地下挖出疑似危废品5900 多吨。

2015 年12 月,有关部门对这起污染案件的查办力度再次升级,最高检、环保部、公安部联合督办此案,这也是全国第一起由三部委联合挂牌督办的污染环境案。

2016 年12 月,江苏省泰州市检察机关对该案提起公诉,检方以污染环境罪起诉周某等3 名涉案人员。此外,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调查,促成涉案公司签订了1.9 亿元环境修复协议。

环保志愿者

2017 年11 月13 日,江苏靖江“毒地事件”的举报者周建刚获得了当地政府30 万元的奖励,创下国内环境污染举报奖励的最高纪录。

为了对地下污染物尽快发掘,当地政府出于“紧急避险”的考虑,将养猪场的厂房拆除,事后给了周建刚300 多万元的经济补偿。与此同时,周建刚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向涉事方提出了经济损失赔偿的要求。2017 年10 月,周建刚通过庭前和解,拿到了相应的经济损失赔偿。

举报“毒地”也改变了周建刚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在“毒地”举报的两年多时间内,最初对于环保一无所知的他,开始关注更多的环境污染问题。

现在谈起实名举报这件事,周建刚说:刚开始的时候,好多人不了解内情,不理解我,都以为我捅了娄子,跟政府作对。随着媒体的报道、官方发声和对我的肯定,现在大家对我有更多理解。通过这件事,也使我认识了更多爱好环保的朋友,不知不觉变成一个环保人士。


周建刚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主持人董倩采访。

通过实名举报这件事,现在的周建刚,已经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环保志愿者。他的微博和微信所发的话题,大多与环保相关。随手拍污染、打12369 举报电话,已经成为他的生活习惯。

周建刚说:现在我时刻关注环保问题。在生活中,看到哪里的烟囱冒黑烟、河里冒污水,我都会神经质、条件反射式地掏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发微博,或者向环保部门反映。12369 是我经常拨打的电话,这已经成为习惯。

日常生活工作中,环保节能也成了他的主题,事业也在默默发生产业性转离。由他自主研发、已经获得国家专利的自动化道路边沟摊铺机,可以节约人工10 倍左右,不但每天可以创收万元以上,而且每台机械一年可以减少木材的使用近千立方,能更有效地为保护森林资源做出直接贡献。他说:“保护环境这一意识已经进入了我的灵魂深处。”


周建刚自主研发的自动化道路边沟摊铺机,可以节约人工十倍左右,不但每天可以创收万元以上,而且每台机械一年可以减少木材的使用近千立方,能更有效的为保护森林做出直接贡献。

2018 年3 月30 日,他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生态环境部微信发布的《生态环境部3 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并附上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说的一句话:环保社会组织和环保志愿者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力量。许多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事业,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维护公众合法环境权益,是政府力量的重要补充。

周建刚说: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说出了环保社会组织和环保志愿者的心里话。

采访札记

让社会环保力量发挥正能量

3 月29 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对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多一些关心和支持。”他同时指出,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要依法依规开展活动,坚持实事求是,建设性地促进环境问题解决。

记者提问是针对日前环保志愿者雷萍因对广东茂名信宜市茂源石场的污染调查,而被当地公安机关拘留的事件。事件当事人雷萍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民间志愿者对中国环保的作用,她认为民间志愿者可以起到重要的监督,能在环境和政府之间搭建桥梁,环境需要大家一起维护。

正如刘友宾所言,环保社会组织和环保志愿者是生态环境事业的同盟军,是一支重要的力量。许多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事业,举报环境违法行为,依法维护公众环境权益,是政府力量的有效补充。

污染治理不可能是政府一家的事,尤其是在现今,环境执法力量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下,环境执法不可能对每个污染现场进行及时覆盖。而通过激励公众的参与,则能弥补执法能力的缺陷,让环保部门摆脱“单打独斗”的困境。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同呼吸共奋斗”八条公民行为准则第七条就是:举报污染行为。发现污染大气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拨打12369 热线电话进行举报。

具体到周建刚举报“毒地”一事,公民举报的角色就非常关键。因为目前官方的“毒地”排查,主要针对的是化工厂、农药厂等工厂地块,但一些隐蔽的“毒地”,往往难以进入其视野。

周建刚举报的这块“毒地”就是如此,企业已经更名,化工厂变成了养猪场,外人早就忘记了其曾经化工厂的身份,更不知道这个化工厂曾暗中填埋大量危险废物。若不是有心的周建刚偶然发现这个秘密,并拒绝唾手可得的巨额利益,执着走上举报之路,这块“毒地”不知还会“隐身”到多久。

来源:《环境教育》杂志2018年4月刊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