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中国核电机组指标优于国际中值水平

来源:《环境与生活》杂志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7-02 14:56:28

5月20日,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成立由32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AP1000运行支持团队,致力于推进世界第一座AP1000型反应堆安全并网发电。那么,在减少煤电污染,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核电的今天,我国是采取何种机制来确保核电厂运营安全的?近日,《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就我国核设施运营安全及监管体制的情况,采访了国家核安全局核设施安全监管司负责人。

国际原子能机构:

中国核安全“可靠、有效”

国家核安全局核设施安全监管司负责人说,2016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我国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综合评估,高度评价了中国政府对维护核安全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认为中国核安全监管体系是“可靠、有效的”。

据介绍,截至2017年12月,全国运行核电机组37台、民用研究堆19座、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24座,在建核电机组19台。各运行核电机组总体安全状况良好,从未发生国际核事故分级表中2级及以上的事件或事故(详见《环境与生活》2014年11月号《核事故是怎样分级的》一文)。

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向《环境与生活》杂志披露,我国运行核电机组80%的指标优于国际中值水平,70%指标达到先进值;在建核电机组建造质量都受到严格管控;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等均保持良好安全纪录。报告还披露,全国在用放射源13万余枚,射线装置17万余台(套),核技术利用单位近7万家,各种核与辐射设施(基地)周围环境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与浓度均未见异常。

目标:核电安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国家核安全局会同发改委、能源局、财政部等其他部委,于2012年编制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经过5年推动实施,我国核安全事故预防、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应急响应和监管能力持续增强,辐射环境风险进一步降低。

谈及我国核设施安全运营的目标,该负责人介绍,2017年3月,国务院发布《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该规划明确要求,到“十三五”末的2020年,我国核电安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进一步降低,不发生放射性污染环境的核事故。

三门核电厂模块吊装工作进行中(资料图片)

把核安全知识纳入教育体系

《环境与生活》杂志还了解到,根据《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要求,“十三五”时期,将核安全基础知识纳入教育和培训体系,继续推动核与辐射知识进社区、中小学及干部培训课堂,依托企业,建设10个国家级核与辐射安全科普宣教基地,强化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宣传功能,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交流;完善信息公开方案和指南,加强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涉核企业在不同阶段依法公开项目建设信息,政府部门主动公开许可审批、监督执法、环境监测、事故事件等信息,通过各种平台对这些公开信息进行解读,让公众更多了解核安全知识,共建对我国核产业发展的信心。

此外,国家核安全局还通过由第三方运营的报纸、杂志(其中有《环境与生活》)、网站等媒体,向公众介绍涉核科普类知识,及时解答公众对核安全方面的疑虑,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核安全理念。

重在防范 举行涉核应急演练

国家核安全局核设施安全监管司负责人还特别提到,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省-市三级核与辐射应急监测体系,建立了国家和省级应急监测调度平台和快速应急响应系统,为应对核事故、辐射事故提供了保障。汲取福岛核事故、天津“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等教训,核安全局已开展4次覆盖核与辐射全领域的综合安全检查,多次开展安全改进行动和“核电安全管理提升年”活动,以提高核设施应对极端外部事件和严重事故的能力。

为提高环境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在核安全局主导下,加强应对核安全事故/事件的能力建设,开展预判分析、后果评价、应急备勤、实战化演练和专项督导,构建核污染监测预警综合防控体系。

此外,为加强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核安全局已推动建成3支核电集团核应急支援队,指导24省(区、市)辐射事故综合应急演习,强化了意识、检验了预案、磨合了机制,全面提升了有效应对核与辐射事故的能力。

英国欣克利C核电站工地上的吊车,该核电站由中国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公司共同投资建设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