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科普向 | 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为什么要回收?

来源:再生资源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7-07 05:18:25

如今,新能源汽车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还能减少保养和出行成本。新能源汽车的驱动力来自于它的动力蓄电池,5-8年之后,这些动力电池性能下降,就必须更换了。“退役”下来的废旧动力电池怎么办呢?答案显而易见,就是回收利用。

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为什么要回收?

不妥善处理将产生污染

上次,再生龙为您科普了动力电池的基础知识。动力电池是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提供能量的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凭借其优越的性能、成熟的技术成为众多动力电池的主流发展方向。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品类是锂离子电池,一般简称为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以锂掺杂金属的氧化物作为电极,以锂离子的传递来完成充放电,一般有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组成。废弃锂电池如果不进行妥善的回收处理,会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废弃锂电池的大量重金属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电解质溶液会产生土壤和水体污染。

近年来,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上升到新高度。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回收的紧迫性日益提升。

今年2月,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从政策层面推动动力电池生命周期后期的循环利用和回收问题的解决。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社会安全,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对于加快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回收利用产值空间巨大

据行业专家综合测算,2018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开始规模化退役,预计到2020年累计将超过23万吨,如果按70%可梯次利用,大约累计有6万吨需要报废处理。

动力电池具有显著的资源性,其主要回收价值在钴、镍、锂三种金属上。通常,锂离子电池含有钴、锂、镍的比例分别为5%-15%,2%-7%,0.5%-2%,还有铜、铝、铁等金属元素。有数据显示,如果废弃锂电池能得到充分回收,每年可回收钴240吨,仅这一项就价值4000万以上。有报告指出,预计到2020年,动力电池主要回收产值达到57.6亿元市场规模。其中,镍金属回收的产值将达到7亿元,钴金属的回收产值将达6亿元,锂金属回收产值将达44.62亿元。

废弃动力电池回收可以有效弥补钴等相关电池材料资源短缺,同时还可以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有70%的锂资源依赖进口,动力电池未来对相关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做好资源循环利用可以有效缓解对国外资源的依赖。

产业链各方需承担责任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等多项电池回收相关的政策法规,对电池回收利用有一定的责任划分。

在回收利用的责任机制上,明确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将生产者的资源环境责任从生产环境延伸到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由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电池企业保障废旧动力电池的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置。同时,产业链上的其它各相关方都要承担相应责任。

在回收利用网络建设上,车企应在销售区域通过自建、共建、授权等方式建立回收服务网点,鼓励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建、共用回收网络。同时,要求车企采取回购、以旧换新、给予补贴等措施提高用户移交废旧动力电池的积极性。电池企业应按照国家统一标准编码,车企需依法建立溯源系统和动态监控系统,并对动力电池安全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监控。各产废环节必须将电池交给合法回收和综合利用企业。

在电池的综合利用上,明确要遵循先梯级利用、后再生利用的总体原则,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回收利用行业管理上,不断推动行业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废弃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是新兴产业,市场尚未形成。如何规范有序发展,还需要多部门、多产业、多层次共同探讨。 

参考资料:

新材料在线服务号:《一张图看懂锂电池回收行业》

北京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报告》(2018年)

锂电池回收技术,一般有高温冶金法和湿法冶金两种方法。

高温冶金法:用高温烘烧经简单机械破碎的废弃锂离子电池,筛分得到含有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细粉体。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处理。

湿法冶金:将废弃电池破碎后,用合适的化学试剂选择性溶解,分离浸出液中的化学元素。工艺稳定性好,适合中小规模废弃锂电池的回收。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