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发展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使命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7-08 00:10:18

2018年7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致贺信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明确指出了绿色发展的国际意义。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绿色经济是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发展绿色“一带一路”既顺应全球经济大势所趋,又是我国提升经济实力与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途径。可见,发展绿色“一带一路”是各国发展的大势所趋,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一、发展绿色“一带一路”势在必行

发展绿色“一带一路”将改善沿线国家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经济贸易交流。具体而言,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绿色“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带一路”沿线中的陆地区域主要包括广大中亚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中亚区域多是沙漠、荒漠,绿色植被非常少,严重缺乏水资源,环境承载力非常脆弱;而东南亚地区的生态压力也非常大,无节制的商业开发和快速的工业化,使热带雨林的面积快速缩小,各种污染也日益加剧。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理念。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西亚北非、东南亚联盟和南亚的斯里兰卡等国,沿岸工厂大量向海洋排污,海洋资源受到严重损害,沿线国家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承受带来污染的大型工程投资。重视海洋生态、推行绿色发展也为各国普遍重视。

发展绿色“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的有益模式。部分西方媒体将“一带一路”比作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认为该倡议是中国在向其他国家输出过剩产能的手段,这显然是不对的。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的主要载体是绿色投资,而绿色投资是全球认可的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模式,绿色项目的后续进展应被有关部门严格监管,项目业主也应定期披露项目相关信息,接受公众和监管部门的监督与监管。对从事绿色项目的企业主的资质也应纳入评价体系,防范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名义上的“绿色项目”的投资。发展绿色“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全球共识背景下推进战略投资,有助于实现双赢。

发展绿色“一带一路”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是促进绿色发展政策措施的一项重大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由于价格机制的传导作用和调控功能,将倒逼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一带一路国家有效转移,从而促进我国技术发展和产业优化。我国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相对稀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污水、雾霾、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障碍。这种对外绿色投资也将促进国内环保类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绿色转型。

二、发展绿色“一带一路”主要举措

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利用自身资源,应当大力推动绿色项目、绿色家园和绿色投资。在促进国家间合作,分享绿色发展经验方面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具体如下:

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的环保标准和规范,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生态环保服务与支持,推广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等行业的节能环保标准和实践,推动水、大气、土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环境保护,促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绿色化、低碳化建设和运营水平。成功案例是,2018年4月13日,由中企承建的巴基斯坦最大的水电站项目尼鲁姆—杰卢姆首台机组实现并网发电,该项目电站机组全部发电后,年发电量约为51.5亿千瓦时,占巴基斯坦水电发电量的12%,能解决巴基斯坦全国15%人口的用电紧缺问题。

推进绿色贸易发展是绿色“一带一路”的主要纽带。推进绿色贸易发展,促进可持续生产和消费。一是绿色贸易标准,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和相关标准规范,促进绿色贸易发展。将环保要求融入自由贸易协定,做好环境与贸易相关协定谈判和实施。二是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推进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加强绿色供应链国际合作与示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采取节能环保措施,以市场手段降低生态环境影响。三是提高环保产业开放水平,扩大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加快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推动绿色产品标准体系构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广中国绿色产品标准,减少绿色贸易壁垒。2017年5月31日,由中国公司承建的蒙巴萨至内罗毕标准轨铁路(蒙内铁路)建成通车,蒙内铁路的建成可将当地的客运时间从原来的十几个小时缩短到4.5个小时,提升肯尼亚GDP1.5%,增加4.6万个工作岗位、降低79%的东非货运成本。

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完善是绿色“一带一路”的有效载体。加强对外投资的环境管理,促进绿色金融体系发展。推动制定和落实防范投融资项目生态环保风险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外投资的环境管理,促进企业主动承担环境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2016年至今,中国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推动我国金融机构、中国参与发起的多边开发机构以及相关企业采用环境风险管理的自愿原则,支持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生态环保合作项目落地。

三、绿色金融支持 “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建议

绿色“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协作,更需要国家进行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关于绿色金融方面,具体建议如下:

尽快建设“一带一路”绿色技术基金。加强绿色、先进、适用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转移转化。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制定发布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行业生态环保标准、规范及指南,促进先进生态环保技术的联合研发、推广和应用。加强环保科技人员交流,推动科研机构、智库之间联合构建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平台,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综合运用多元化绿色融资工具。“一带一路”建设融资需求巨大,要综合运用股权类或债权类工具,为沿线国家提供绿色可持续投资。如国家开发银行以及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而 “一带一路”绿色债券、绿色ABS、可持续基础设施REIT等产品,因为其融资规模大,风险相对较小,较适合绿色项目的融资。还可重视基金的作用,继续通过现有国际多双边合作机构和基金,如丝路基金、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专项基金等对“一带一路”绿色项目给予积极支持。

关注和管理“一带一路”投资的环境风险。“一带一路”投资不仅面临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环境风险也不容忽视。要充分发挥政府、协会、科研机构的作用,通过组织全面的环境风险管理相关的能力建设,使参与对外投资的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了解“一带一路”投资项目所涉及的环境和社会风险,掌握环境风险量化分析方法,并将之纳入到内部风险控制程序之中。

总之,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绿色“一带一路”发展和绿色金融支持相信一定会取得更加突破性地发展。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