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香港中华煤气陈永坚:投资内地燃气事业是非常有远见之举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0-15 17:08:38

△金坛储气库全景图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作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公用事业机构与香港规模最大的能源供应商之一,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香港中华煤气以“外资”身份进入内地公用燃气事业也已有24年历史。

陈永坚先生是首位出任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的华人,他自1997年起率领这家拥有150余年历史的公司拓展内地的燃气事业。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拥有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251个项目,包括131个城市燃气项目,服务用户达到2600万户,2017年天然气销售量达到近200亿方,与昆仑能源、中国燃气、华润燃气、新奥能源并列为五大全国性燃气集团企业。

那么,香港中华煤气是如何成功拓展内地燃气事业的?截至目前取得了哪些成就?对内地的城镇燃气行业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发力重点又是什么?近日,本报记者对陈永坚先生进行了专访。   

投资内地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决定  

中国能源报:整体上,您如何评价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城镇燃气事业截至目前所取得的成就?

陈永坚: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镇燃气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由于政府在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的基础上鼓励城镇燃气市场化,可以说,城镇燃气公用事业一直在一个开放竞争的环境中发展,也是目前改革最成功、发展最好的市政公用事业。

从“西气东输”管道开始建成投运算起,天然气在城镇燃气领域的应用到现在也只有18年历史。到2017年,消费量约达到2400亿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7%,根据规划到2020年有望达到10%,消费量超过3000亿方。

目前天然气上下游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及输配体系,建成的长输管线有13万公里,城市管网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县级城市管网覆盖率也达到了60%,到2020年有望达到90%。这些都是改革开放的利好政策在推动内地的燃气事业发展方面所产生的实实在在的成就。

中国能源报:是哪些因素促使香港中华煤气进入内地拓展燃气业务的?

陈永坚:香港毗邻深圳,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深圳特区的设立对香港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当时的香港正由原来的轻工业城市向旅游城市、国际金融中心转型,而内地特区为吸引外商投资特设的投资优惠政策,为香港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从那时起,大批香港的轻工业企业开始到深圳及周边,如东莞等广东一带土地、人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投资。可以说,内地的改革开放为香港带来了经济繁荣,所以香港的很多企业家都非常拥护“改革开放”。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成立于1862年,到目前已经有逾156年历史,是香港唯一一家经营管道燃气的公司。目前香港700多万人口里大概有80%都在使用我们的管道燃气。从1862年到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城市燃气从业经验,并培养了一批专业化、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我们执行的工程技术标准、企业管理和营运能力等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位于香港的大埔煤气厂房,全港超过98%的煤气在此生产

改革开放之初,城市燃气在内地的发展也仅仅是起步阶段,只有城市的居民生活、小商业使用以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为主的城市燃气,且使用量并不大。我们于1994年开始正式在内地拓展城市燃气业务,当时香港还没有回归,虽然已经和广东有很多经济往来,但在内地投资城市燃气业务方面,公司内部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可以说这是一个当时非常冒险但后来证实却非常有远见的决定。

当时内地的城市燃气公司,大部分都是老国企改制,加上当时气源以及市场环境的限制,燃气公司多为亏损经营,靠政府补贴存活。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投资内地的城市燃气项目。最开始我们也顾虑内地老百姓对我们会有“垄断”的抵触,所以选择了从瓶装的液化石油气起步,以与当地的国营燃气公司建立合资公司的模式,开始投资经营燃气业务,同时我们坚持参与实际运营而不是纯资本运作,逐渐将业务从广东省的番禺,拓展到中山,再到广州的开发区等,进展非常顺利,也为我们以后将城市燃气的经营品种从瓶装的液化石油气拓展到管道供应的人工煤气,再到后来的天然气奠定了扎实基础。

将百余年燃气运营经验带进内地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能源报:对香港中华煤气而言,20余年来在内地的事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对推动国内城镇燃气行业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

陈永坚:从1994年在广州番禺成立第一家“港华燃气”开始,中华煤气将百年来累积的丰富运营经验,世界级先进水平的安全理念和技术,带进内地城市燃气行业,从而带动内地燃气行业的工程技术标准、安全运营和管理理念,整体服务水平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迄今,我们已在内地26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发展了131个城市燃气项目,住宅及工商业客户数目超过2600万户,供气管网长度逾10万公里,天然气年售气量近200亿立方米,2018年预计可突破220亿方,成为内地最具规模的全国性城市燃气集团之一。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的港华金坛盐穴储气库一期工程

不仅如此,我们还从一家在香港经营单一业务的本地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家极具规模的、以环保及能源产业为主导的全国性跨行业企业。管道燃气之外,我们在内地还涵盖煤化工、生物质转化利用、高质碳素材料制备、生物质能源等新兴能源业务,同时还拓展了城市水务、资讯科技、电讯、燃气设备制造、家装等方面的业务。我们从2005年开始经营的“港华紫荆”燃气具品牌,目前销售超过了500万台。

中国能源报:过程中您有何心得与体会,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故事?

陈永坚:2000年前后,受改革开放政策推动,内地国有企业进一步积极探索“股份制”改革。伴随着我国开始重视发展天然气,以及“西气东输”管道的建成投产,基于前期颇有成效的探索,我们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始致力于将业务从原来的珠三角地区向长三角地区拓展,并于2002年,在深圳专门成立港华投资有限公司,专注于负责管理内地的投资项目。“港华燃气”即为港华投资集团旗下致力于从事燃气业务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的投资管理集团。

以苏州工业园区项目为首,我们采用与当地政府与国有管道燃气企业,以及其他几家外企等合资经营的模式成功开始了向管道燃气业务转型,很快又以同样的模式拓展了常州、宜兴项目。

其中宜兴给我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宜兴是著名的陶瓷之都,我记得在2000年第一次去到宜兴考察,当时宜兴制陶以燃煤锅炉、液化石油气等为主,污染非常严重,特别在丁蜀镇,数百根烟筒竖在那里,到处都是黑乎乎的,以致于我到那儿就想离开。当时宜兴市政府也是下了很大的改革决心,推动中华煤气在2002年与当地的一家燃气企业合资成立了宜兴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借助“西气东输”气入宜的发展机遇,我们大力推进了“煤改气”工程。可以说“气化宜兴”之后为当地带来的环境效应是显而易见的。自从使用了天然气后,宜兴又恢复了蓝天白云,由于当地水资源丰富,有好多天然湖泊,近些年政府又在周边大力发展了房地产,使宜兴的城市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已成为一个旅游城市。

可以说,江苏省是我们在珠三角地区之外推进城市燃气业务最成功的省份,目前在该省我们已经拥有二十多个城市燃气项目。

中国能源报:在国内五大全国性燃气企业之中,与其他四家相比,香港中华煤气有何特色?

陈永坚:中燃、新奥、华润、昆仑、港华五大燃气集团各有特色。我们认为做好与做大同等重要,如果从城市燃气的安全运营、服务水平,以及公司的员工发展等方面讲,我认为港华燃气更有独到之处。

比如在安全方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很多城市的煤气管道都采用的是铸铁管,钢度比较脆,容易断裂,极易因“跑冒滴漏”发生安全事故。基于“安全第一”的考虑,我们开展燃气市场业务首要推进的一件事就是将这些铸铁管转换成寿命更长、更加耐腐蚀、柔韧性也更好的钢管或者PE管。截至目前,在我们的运营区域内共计5000公里的铸铁管置换,已经完成90%,剩下的500公里计划于2019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为了确保用户安全,我们从2003年开始率先于内地同行对居民用户开展定期安检,每隔18个月为一个周期,及早发现隐患,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同时向用户提供24小时服务,如接到报警可及时予以处理。从过往十年的统计数据看,虽然我们的用户数目在逐年增加,却始终将事故率保持在可控范围内,鲜少出现死亡事故。应该说在内地,城市燃气的安全管理和服务水平,中华煤气做的非常好。

除此之外,2005年我们开始销售“港华紫荆”燃气具时,就率先要求所有燃气具必须具备“熄火保护装置”,这项技术可使炉具在意外熄火之后,自动将气关掉,避免因长期漏气而发生安全事故。后来燃气具必须要有熄火保护装置,被纳入国家标准。

再比如在服务方面我们也尤为重视。水、气、热、电、交通等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是衡量这个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为此,我们在2012年开启“微笑服务大使”行动,配合这个活动我们在香港还给员工提供了免费洗牙福利。之后推出了“三礼”服务,也就是礼貌、礼仪、礼让,“三礼”服务开展多年来,不仅我们自己的员工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整体服务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宜兴港华的一站式客户服务中心

香港中华煤气在内地城市燃气板块有约3.8万名员工,服务于2600万用户。截至目前,我们与用户已经开展了约1.5亿―2亿次的互动,我们希望在改善内地城市的文明风貌上能起到很好的先锋带头作用。

“我对中国天然气的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能源报:您对中国的天然气行业未来发展有何预期?城市燃气的下一步发展会给香港中华煤气带来什么样的机遇,未来重点在哪里?

陈永坚:我对中国天然气的发展充满信心。我国既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工业大国,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天然气消费的最大驱动力,2017年贡献了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量的三分之一,在未来的十几年仍在高速发展通道,我认为中国完全有希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使用国。      

目前五大燃气集团的项目加在一起约有900多个,可以说在城市的燃气项目已经达到饱和,在经营范围的发展方面,目前各家企业已经进入瓶颈。但与此同时,与比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天然气利用水平还非常低,因此城镇燃气的发展也需由广度转向深度。今后我们会更加注重在有气源保障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现有城市的燃气管网覆盖率。      

与此同时,城镇燃气也将由原来的单一天然气供应商向供给多元化、经营市场化、服务智能化发展。比如我们目前正在同步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燃气具业务、橱柜业务、饮用水业务,以及电商零售业务等。庞大的客户群,多年经验的客户口碑以及信任度,都是未来业务增长的契机。  

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在燃气行业得到进一步应用,推动燃气安全和管网运营调度智能化,同时为用户提供智能计量、移动付费和个性化服务,以及厨房智能家居业务的拓展。未来,城镇燃气将以科技、创新的崭新形象,为用户提供优质、智能的服务。

中国能源报:伴随着天然气行业的大发展,现如今却呈现出气源供应持续紧缺、气价上升的发展窘境,香港中华煤气将作何应对?

陈永坚:由于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天然气取代燃煤、重油的趋势是不会变的。天然气的使用季节性差异较大,去年北方区域“煤改气”力度之大远超预期,以致于气源供需紧张问题较为突出。但要说价格大幅度上升也不是一个非常准确的说法,当供需不平衡的时候,市场化的LNG在价格上的差异就完全凸显出来了。      

气源的问题涉及到开采与进口,需要上中下游通力应对解决。加快储气调峰设施的建设是其中途径之一。事实上,中华煤气于2011年就开始与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始投资和建设港华金坛储气库,这是我国城镇燃气第一个大规模地下盐穴储气项目和商业储气项目。目前港华金坛储气库一期三口井已竣工并通过验收,今年6月已投产运营,一期续建工程七口井也已启动建设,预计将在2023年完工。2018年,我们和中盐金坛盐化公司达成战略共识,继续扩大合作,在原有10口井的基础上,再增加12口井。全部建成后,该储气库总气量将达10亿立方米,工作气量近6亿立方米,可有效提高我们安全、稳定供气的调峰保障能力。

此外,我们也正延伸天然气上中游业务,比如我们出资70%与晋煤集团合资建设了远期90万立方米/日生产能力的煤层气液化项目。同时我们也希望能继续参与沿海LNG接收站的投资,目前正在合作洽谈中。

中国能源报:城市燃气行业亦需要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目前社会上在第三方准入、城市燃气企业需要重新定位等方面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您如何看待?

陈永坚:不能否认前期城市燃气行业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到目前取得的显著成效。可以说,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对城市燃气的居民和工商业用气做出了很大的专业化贡献,整体而言,城市燃气行业的安全运营能力、服务水平越来越到位。

△ 2016年12月20日,全国单体最大水上LNG加注趸船“海港星02”在长江八卦洲船舶建设基地下水,布设于南京19号水上服务区。

说到市场化,如果要像国际成熟天然气市场那样,气用的越多应该越便宜,但中国恰恰相反。民用气量有限,气价便宜,维护运营成本又高,却也是城市燃气公司需要重点保障的,所以只能靠运营成本较低的工商业交叉补贴维持。      

有人说深化改革,降低用气成本,大工业用户就应该由供气企业直供。但城市燃气企业需要有合理的利润才能确保正常运营,在现有的气价机制下,如果没有了工商业的交叉补贴,城市燃气企业生计问题如何解决,值得思考。      

对城市燃气企业而言,如果能和上游供气企业以共商协商的方式降低用户用气成本当然是最好的,我们在一些地区的城市燃气项目也正在这么做。     

未来随着天然气行业“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入推进,气源供应主体多元化,再通过基础设施第三方准入,向下游配气,只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形成真正合理的价格,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上述市场机制进一步理顺,实现我国天然气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前国家提出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这个政策方向指导下,相信城市燃气行业将会延续改革开放40年来的良好发展势头。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