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圆桌讨论:中外专家怎么看IPCC 1.5℃报告?

来源:中外对话 作者:中外对话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0-15 17:14:15

IPCC首次系统评估了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范围内所带来的收益与代价,中外对话邀请中外专家进行点评。

GP0STPOTM_Web_size.jpg

由于降雨量太少,印度Beed地区的村民不得不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取水。图片来源:Subrata Biswas / Greenpeace

10月8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受到广泛关注的特别报告,为雄心勃勃的“温控1.5℃目标”把脉,并向全世界的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呈现了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范围之内可能带来的好处和与之对应的政治、经济、技术选择。

在2015年通过的《巴黎气候协定》中,世界各国政府承诺将温度上升控制在2℃以内(相比于工业革命前),并“努力将温度升高控制在1.5℃以内”。“1.5℃目标”由受气候变化影响巨大的小岛国发起推动,并在巴黎气候峰会上受到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支持。但该目标也因为其“激进”而受到质疑和挑战。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整整1℃。人类是否还有能力将升温控制在1.5℃之内?IPCC特别报告评估了这样做的好处,也分析了人类社会需要为此做出的调整和行动。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主要的碳排放国,在全球气候行动中扮演关键角色。中外对话邀请中国气候领域的专家分享了他们对于报告的反应和看法。

姜克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IPCC 1.5℃特别报告中国作者之一

IPCC 1.5℃特别报告明确指出了一条整体路径:即实现1.5℃目标要求全世界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即零排放)。要实现这个目标,时间非常短暂,转型速度也会特别快,如何应对如此快速的转型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我倒不是特别担心技术可行性,因为现有的技术已经大致能帮我们实现1.5℃的情境。但是快速的转型和变化会带来众多社会影响,比如失业、传统产业的转型,这需要特别谨慎处理。

正如1.5℃特别报告强调的,实现更小幅度的升温对人类社会是有利的。我们认为它可能对中国更加有利。比如,中国低碳能源企业已经全球领先,全球的减排、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对中国的技术发展和出口、经济发展尤其有利。

放眼未来,到2040年时,中国预计将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如果全世界处于一个和平、少灾难的局面,对届时中国的发展也是有益的,应对气候变化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我希望中国能够设立更强有力的减排目标。

陈迎,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室研究员,IPCC第五、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主要作者

IPCC 1.5℃报告是一个客观平衡的文本,这符合IPCC的职责和宗旨:它不直接给出政策药方,只是提供与政策相关的科学信息。

相比于2℃升温,升温1.5℃的不利影响肯定是小了,这很好理解。但关键是,实现目标的难度大大的增强了。要实现这一目标,除理论上可行之外,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社会的接受程度都需要得到考虑。人类社会距离真正能够实现1.5℃目标依然很远。

1.5℃报告毫无疑问会深化全球对于该目标的认识,但对于气候谈判和气候行动的影响不会是立竿见影的。对于中国而言,设定这个1.5℃目标的意义有点像《论语》所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虽然不一定能实现,但有了它,对实现更宽松的2℃目标有好处。

本次报告在题目上就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和减贫”,气候变化的议题越来越需要放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来讨论。我们不能只盯着气候变化,不能把眼界局限于气候变化来谈气候变化的问题,一定要强调可持续发展、公平、减贫。

报告里专门提到了在政策不得当的情况下,应对气候变化与减贫、减少饥饿、能源可得性的目标之间是矛盾的,是需要警惕的。这样的分析框架是值得强调的,是全面且照顾到各方,特别是不发达国家关切的。

傅莎,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员

整体来看我认为报告比较平衡、客观的反映了目前为止全球有关升温1.5℃的研究。

针对1.5℃目标,这份报告也给出了提醒——到目前为止全球升温已经到1度,即便现在停止排放,也会继续导致温度上升和海平面上升。要实现1.5℃目标,需要一个非常彻底的、涉及到各方面的转型。但从现有的全球各国的国家自主贡献(NDC)来看,到2030年实现2℃目标的差距还很大。由此可见,1.5℃虽然还有希望,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非常困难。我个人认为现在对于各国来说,重要的是先向着2℃目标努力。

这份报告的尺度是全球范围的,不太涉及到各地、各国的情况。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中国应该把这个报告视为一个警醒,那就是更清醒地来理解我们现在处于什么位置上。2020年中国将会更新NDC,也需要提交到2050年的长期战略。这些科学研究会为中国减碳目标的设定提供一些参考,进一步增强我们在气候政策上的动力。

刘滨,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 原中国政府气候谈判代表团成员

IPCC多次发布报告,最实际的作用是从科学上推动气候变化谈判的进程,这次的1.5℃报告也仍然起到这样一个作用。它有助于全球把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坚持下去,促进一个低碳绿色社会的形成,这些都是积极的。

中国政府提出自己的气候变化目标和承诺,是基于一个科学的态度,并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和条件,经过严格的理论测算而提出的。它不会仅仅因为现在有了一个针对1.5℃目标的研究和讨论,就去改变自己的承诺。反之,假设气候目标有所放松,中国也不会因此去放松自己的努力。我想中国政府会以一贯的、坚持的态度朝着自己的低碳发展目标努力。

(编辑:Nicola)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