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新时代,向着极地再出发——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中国海洋报 作者:赵宁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1-09 11:13:26

我国唯一的极地研究中心坐落于上海浦东,我国历次南北极考察队,绝大多数也是从上海启程。

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专事极地考察的科研和保障,成立于1989年。30年来,极地研究中心见证并推动了我国极地科考事业由弱到强的历史进程。

奋力前行 开辟新领域

1984年,我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成立,共有队员591人,吹响了“向南极进军”的号角。1985年,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建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中国极地研究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前身)。

经过4年筹建,中国极地研究所于1989年在上海成立。2003年,研究所更名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事业发展跨入了新阶段。

我国先后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2018年2月7日,第五座南极考察站在恩克斯堡岛选址奠基。在北极,我国建立了黄河站,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开展南北两极科考的国家。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南极条约协商,并成为北极理事会特别观察员国,在国际极地科考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实力和智慧。

锐意进取 展现新作为

2018年2月28日,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此次机构改革将包括极地科考在内的海洋部门职责整合到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赋予极地工作者新的平台和职责。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全体人员锐意进取,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力度不减,顺利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极地考察活动运行安全、业务化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8年10月,中国—冰岛北极科学考察站建成。这是两国经过8年探索、合作、努力的成果。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结合部,是北极中央航道、东北航道的枢纽。考察站目前已开始空间大气观测,未来将打造成卫星接收、空间与极地海洋生态环境观测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平台。考察站的建立是北极国家与非北极国家双边科技合作的成功范例。

2018年9月,我国自主建造、具备全球航行能力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下水。“雪龙2”号融合了国际新一代考察船的先进技术、功能和绿色环保理念,突破了双向破冰、智能管理、低噪声零排放、寒区加热、全回转电力推进等17项关键技术。“雪龙2”号建成后,将成为一艘综合指标国际领先的极地破冰船。

2018年,极地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我国第9次北极考察;选派165人参加了我国第34次南极考察;保障了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北极黄河站的安全运行;派员出席了北极前沿、北极圈论坛等重要国际会议;圆满完成了中国作为“极地科学亚洲论坛”轮值主席国的职责。

乘势而为 力争新跨越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持续推进,2019年,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实施“雪龙2”号科研试航、北极破冰试航和南极试航;执行第10次北极考察与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船载“AW169”飞机入列运行;建设极地后勤保障海外基地;泰山站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完成中山站配套工程建设……“新的一年,极地人任重道远。”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说。

杨惠根表示,下一步,极地研究中心全体人员将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极地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紧密围绕自然资源部党组的思路和部署,突出主业、聚焦核心,深入推进极地考察能力建设,着力建成极地业务化观测体系,扎实推进“雪龙探极”等重大项目立项,深入开展极地研究和国际合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极地事业向高质量发展。

(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