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40年系列报道(一)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1-14 08:16:39

1.jpg

2017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八届全国全员代表大会

2.jpg

2018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

3.jpg

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自1978年成立以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紧紧围绕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始终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事业协力同行。多年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生态环境部的直接指导下,学会在学术交流、科技评价、成果推广、科学传播、人才托举、教育与培训、决策咨询、会员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与环保事业风雨同舟40年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迎来了环境科学发展的春天。马大猷、刘东生、过祖源、马世骏、陶葆楷、曲格平等老一辈科学家和有识之士积极倡议,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这是中国第一个以环境污染问题研究为学科领域的全国性学术组织,也是当时生态环境保护最高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辖的唯一一个直属单位。

成立以后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历届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

1979年,学会组织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对许多涉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如行政管理、科技发展、环境教育和人才培养等在会上进行了充分讨论,并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前瞻性、奠基性的科学思想和发展理念,这些开创性的思想和理念对许多重要环境领域的开拓和环境机构的创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79年至1982年,学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一道,共同举办了11期环保干部培训班,为环保事业发展培养了一批管理、监测和技术骨干人才。

1979年,学会最早成立了专门推动环境保护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的组织——环境科普工作委员会,开创了我国生态环境教育和科普工作的先河。2006年,学会的环保科普项目成为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学会的科普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国学会的前列。

1981年,学会创办的第一本环境科学学术刊物《中国环境科学》推动了我国环境学科建设的繁荣发展。

1984年,学会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性交流会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期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接见了中外专家代表。该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现已发展成国内生态环保领域最具学术影响力的综合性学术盛会。

2003年,学会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登记设立了“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奖励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此奖项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领域影响力最大、层次最高的科技奖项。

自成立以来,学会积极参与、搭建国家及地区之间的民间生态环境保护交流平台,率先组织了多次国内环保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环保国际交流活动,并先后加入国际自然和自然保护同盟、国际水污染控制和研究协会、世界工程师联合会环境委员会等国际组织。

……

40年来,几代学会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事业不懈努力和奋斗,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科技社团,坚定不移地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科技社团发展之路。

走进新时代,学会第八届理事会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按照“大学术”“大传播”“人才智库”和“会员服务”的全新战略布局和工作体系,带领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工作新局面。

建设全领域大学术平台

40年来,学会致力于打造学术交流、科技评价、成果推广等不同层次的大学术平台,拓展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其服务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环保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发挥积极作用。

一、学术交流

积极打造并形成了科学技术年会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品牌,每年主办或参与主办各类学术会议、论坛、沙龙、报告会和座谈会等超过150场,参会人数达到10万人次,征集论文1万余篇。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领域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科技盛会,同时也是我国环保科技成果集中展示和转化的权威平台,每年参会人数超过2500人、收录论文近千篇、专题交流50余场。

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学会每年组织全国专家学者召开专题性学术会议百余场。比如,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连续举办24届,每届均有1500余名国内外大气环境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参会,重点展示并交流大气环境科技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打赢蓝天保卫战献计献策。

学会发挥民间对外科技交流的优势,促进学术繁荣和科技创新,为学会对外开放、建设国际化一流社团组织提供重要支撑。与国际水协、国际影响评估协会等10多家国际科技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搭建国家、地区间民间环保交流平台,向世界传递中国环保声音、贡献中国环保智慧与方案。

二、科技评价

着力构建生态环境科技评价平台,综合科技奖励、科技成果评价、环境技术验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等业务,形成了全链条、广覆盖的权威科技评价体系。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自设立以来,以其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重视和支持。截至2018年,此项奖励已连续评选16届,获奖项目总计766项。自2015年起,在中国科协支持下,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学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直推资格。

自2006年以来,学会已完成1000余项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的评价工作,对促进科技成果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加速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会牵头发起国内首个ETV联盟,以团体标准形式发布2项ETV通用规范,累计完成国内外近30项环保技术的验证评价。通过提供一系列客观的性能绩效数据供决策者、用户等利益相关方参考,促进各类创新环保技术转化应用。

2005年,学会设立了我国第一个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开展环境损害评估相关政策和技术研究,受地方人民法院、环保局、公安局、公益组织、企业及村民代表等委托,已完成百余例各类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农业、林业、渔业及生态损害鉴定评估咨询服务,并于2014年被原环境保护部列入《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机构名录(第一批)》。

三、成果推广

依托地方学会、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会员单位等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将现有科技资源进行整合,促进优势互补,不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机制和业务模式。

学会在华北等全国七大片区分别设立了“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服务站”,打造覆盖全国的创新驱动助力服务体系,实现全国学会资源下沉,与地方相结合,解决地方和企业的具体问题。目前,“点状分布、链状延伸、面状辐射”工作布局已初步形成,成功将大批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柔性引进”到地方,促成科技成果对接68次,实现多项落地示范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是由生态环境部命名的技术工作机构,其日常管理工作由学会组织开展。截至2018年底,已经建成及正在建设的工程技术中心共计44家。近年来,学会将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单位纳入会员体系,充分利用各项学术资源平台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工程技术中心成果推广应用。

近年来,学会积极推进团体标准的发展,制定发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并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成功注册,发挥科技社团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