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开年巨献:中国能源模型论坛邀多国开讲2050低碳发展战略

来源:美国环保协会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1-23 11:20:24

1月18-19日,中国能源模型论坛2018年会暨首届“带路”国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协同控制建模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欧盟、法国、日本、韩国、印度、蒙古、埃及、贝宁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国家研究和制定2050低排放发展战略,以及实现污染控制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方法及数据情况。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2018年会亮点回顾

本次会议由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协办。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姜华,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非政府组织及新闻媒体代表约130人出席会议。研讨会旨在深化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2050年低排放发展战略研究,加强“一带一路”国家在能源、气候与环境模型研究,以及大气污染控制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方面的实践和经验交流。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蒋兆理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治理,努力推进协同控制。本次研讨会对于推动量化分析污染物控制和温室气体控制的效益,探索用最低经济成本实现最大力度减排的有效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进行开幕致辞

根据《巴黎协定》及其相关文件,各国应在2020年前向联合国提交到本世纪中叶的长期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战略。目前,已有十余个国家先后提交本国的战略文件。为服务于中国2050低排放发展战略研究,2016年底以来,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开展了(CEMF02),并将联手《能源经济》发布题为“Energy Economics Special Issue on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and Trade-offs in Achieving China’s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以提高气候影响评估和政策设计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从经济学视角探讨中国2050年低碳转型中的最优路径。此前,2015-2017年,中国能源模型论坛还开展了(CEMF01),该研究相关成果已经以专刊的形式,在气候变化领域颇具影响力的期刊《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的英文版上发表。

欧盟2050低排放发展战略干货分享

除了开展中国低排放战略相关研究,中国能源模型论坛还积极推动中外相关专家学者的沟通交流,分享2050战略制定的相关经验。本次研讨会上,中国能源模型论坛邀请了多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专家分享本国的2050战略制定情况,我们将陆续在本公号刊出各位嘉宾的分享。

在去年12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卡托维茨会议上(COP24),欧盟委员会的初稿。欧盟的2050低排放战略一直备受各方关注,本次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年会特别邀请到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政策官员吉明华(Olivia Gippner)分享欧盟2050年低排放发展战略的方法以及成果。我们将吉明华的分享进行了整理,一起一睹为快吧。

为了所有人的清洁星球——欧洲为实现繁荣、现代、有竞争力和气候中性的经济的一个长期战略愿景

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政策官员吉明华

欧盟委员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卡托维茨大会上公布了其长期战略愿景初稿,即实现繁荣、现代、有竞争力和气候中和的经济。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警告说,目前全球平均温升已经达到1℃,全球温升2℃就将给生态系统带来危险。气候变化将在广泛范围内对人类的安全和繁荣造成损害。因而IPCC提出,到2050年要实现全球人为原因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采取雄心勃勃的行动。欧洲正在面临不同程度的气候变化影响,其中地中海沿岸是遭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制定长远的低温室气体发展战略。 

总体来说,欧盟“为了所有人的清洁星球”2050年愿景的目标是实现欧盟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实现这一目标有多条路径,虽然实现这个目标很有挑战,但从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角度来看都是可行的。为推动落实2050战略,政策制定者需要从以下7个方面开展行动。

首先是提高能效。这是实现减排的重中之重。过去我们对建筑节能带来的减排量估算过高,如果要实现2050年目标,一定要加大力度提升建筑能效。

二是部署可再生能源。未来最终能源需求中电力的占比将会翻番,而80%以上的电力消费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给无碳的能源载体带来发展机遇,例如氢能等可协助实现供暖、交通和工业领域的去碳化。现在欧盟能源消费仍严重依赖化石能源进口,去碳化预计到2031-2050年可帮助欧盟减少2-3万亿欧元的能源成本。

三是清洁、安全和联通的出行。欧洲这方面的需求是增加的。未来应把研发更高效率的电池和其他技术作为主要工作方向,以提升人们的出行效率。

四是有竞争力的工业。保持欧洲经济的竞争力是让欧盟各国和欧盟各国人民同意2050战略的基础。有竞争力、资源高效的工业和循环经济促进了原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回收。电气化、能效提升、部署氢能源、发展生物质和可再生的合成气可以降低工业生产中的能源排放。其他方面产生的二氧化碳则需要被捕集、封存或利用起来。而现有技术需要在未来10-15年证明他们能够实现大规模应用。

五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互连接、整合的智能基础设施可以刺激各个行业间的整合。各国的能源系统,包括电动汽车网络、充电设施、加油站等可以互补。

六是农业、林业和生物经济。农业技术的提升可以减少农业非二氧化碳的排放(但很难实现净零排放)并增加土地碳汇。生物质具有多种用途,例如直接供热、产生生物气、生物燃料,其与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合用可实现负排放。通过造林和林业恢复以及其他生态系统还可实现天然碳汇的增长。

七是碳捕集和封存。可再生能源的快速部署和工业去碳化方式的应用减少了人们对碳捕集和封存的需求。但为实现净零排放或负排放,一些能源密集型行业仍然需要碳捕集和封存技术。

此外,我还想探讨一下欧盟2050战略的成本问题。推动欧盟经济进一步去碳化和现代化将极大的刺激额外投资。目前对能源系统的投资约占欧盟GDP的2%,要实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需要将这一投资比重提高到2.8%,这将对欧盟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积极影响。同时,这一投资还可带来减少能源进口、改善公众健康等协同效应。

总体看来,欧盟这一深刻变革带来的经济影响是正面的,将刺激许多新领域的增长,目前全欧盟范围内共实现了400万个“绿色就业”岗位。同时,这一变革也将给一些领域和成员国带来挑战,例如煤炭和石油开采行业和收入相对较低的成员国。

下一步, 欧盟委员会将邀请其他欧盟相关机构共同考虑、探讨2050年战略并提出反馈。2019年,欧盟委员会将与包括国家议会、企业、非政府组织、工会、城市等各种相关方讨论这一战略。我们的目标是根据《巴黎协定》的要求,在2020年前达成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交一份有雄心的2050战略,展现欧盟在气候变化议题上的领导力,并鼓励其他国家也这样做。

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政策官员吉明华介绍欧盟2050战略

关于中国能源模型论坛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是由美国环保协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于2015年共同发起成立的能源、环境、经济领域研究和交流平台。

2015年-2017年,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完成了第一期主题研究(CEMF01)“中国碳排放峰值的多模型比较研究”,得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有望比2030年提前5年达峰的结论。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专刊的形式,通过气候变化领域颇具影响力的期刊《气候变化研究进展》英文版正式发表。2016年底以来,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开展了第二期主题研究(CEMF02):中国2050低排放发展战略研究。CEMF02试图基于不同模型,在全球、区域和国家等不同层面上结合多情景、多目标、多路径角度讨论如何更好地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从建模方法准备、情景设计、多模型团队协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针对2050年低排放发展战略研究,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在中国碳排放达峰-多模型比较的基础上,建立了宏观经济、能源系统、农业及土地利用、废弃物与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气候模式、空气质量六个工作组,分别对不同类型的模型开展比较研讨。每个工作组召集国外相关的团队就模型开发进展、参数设计、数据准备、各团队模型的优劣以及模型联结等问题开展广泛交流。中国2050低排放发展战略相关研究相关成果将于2019年陆续发布。

此外,中国能源模型论坛还将联手《能源经济》(Energy Economics)发布题为“Energy Economics Special Issue on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and Trade-offs in Achieving China’s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中国国内低碳转型的经济可行性和权衡)”的专刊,以提高建模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从经济学视角探讨中国2050年低碳转型中的最优路径。该专刊将于2019年底正式在线发表。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