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流域水环境保护执法改革 :体制整合、管理变革及若干建议

来源: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1-24 11:49:08

摘要:流域水环境保护执法面临“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的双重挑战。因此,流域水环境保护执法改革的核心是重塑统一、高效的流域水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体制及相应的法律框架。结合国际经验和国内地方性试验,可资借鉴的改革选项包括建立流域统一监管和综合执法机构、构建跨地区和跨部门的多样性的联合执法协作机制、组建环境警察以及激活社会力量参与流域执法监督等。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严峻的水污染问题为治国与治水的古老智慧嵌入了水环境保护的新元素。“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五害之属,水最为大”诠释了水资源和水利在传统国家治理中的地位。污染问题导致的水质性缺水、水环境容量超限以及水生态受损,凸显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位一体”的依存关系。如是,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综合管理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修订《环保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从法律制度层面加强流域水环境保护。党的十九大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提出“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实现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必须整合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并优化配套管理政策。其中,关键是重塑统一、高效的流域水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体制及配套法律政策框架。

一、流域水环境保护

执法面临的现实问题

流域水环境保护执法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辖区以及“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属地管理和部门管理为基础的水环境行政执法体制很难兼顾流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面临“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双重挑战。

首先,地区间执法标准差异和部门间法律法规冲突制约流域水环境保护执法的协同性和有效性。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执法能力不同,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辖区甚至同一辖区内部执法标准和规范化程度都会存在较大差异。以珠江流域为例,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标准和规范化程度较高,对陶瓷加工等污染产业的严格执法导致污染产业向粤西的肇庆和上游湘赣等省转移。上游地区的污染物最终还是会随地表径流带回下游地区,流域污染的范围反而更大。另一方面,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功能和用途管制差异,相关职能部门划定的功能区划和管理标准不同甚至相互“打架”。以功能区划为例,环保部门依照《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划定水环境功能区划,水利部门依照《水法》划定水功能区划。二者均有上位法支撑,环保和水利部门在流域执法过程中都侧重执行本部门制定的政策规章和行业标准,而分散的划分标准不利于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整体衔接。

其次,流域涉水职能部门过多、执法体制过度分散切割流域水环境保护的整体性并且加剧相关部门职责模糊程度。一方面,流域涉水职能部门过多,流域执法体制过度分散化和碎片化,切割流域水环境保护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条规定,环保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交通部门的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以及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从污染源到入河排污过程中,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河岸湿地保护、污水处理厂和管网设置、水土流失和入河排污口设置等分属农业、林业、建设、水利等部门,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管职责缺乏完整职能和必要手段。另一方面,职能部门过多和“九龙治水”进一步模糊流域水环境保护执法主体权责,导致经常性的相互推诿。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或者渔业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渔业主管部门调查处理;其他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调查处理;造成渔业损害的,渔业主管部门参与调查处理。由于现实中渔业污染事故原因较多,监管执法过程中往往难以确定执法主体、问责对象和赔偿等,加剧相关职能部门推诿扯皮。

再次,流域属地执法事权配置无法实现“督企”与“督政”的激励兼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域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和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框架下,流域属地执法针对企业和点源污染,无法实现“督企”与“督政”的激励兼容。一方面,单靠监管点源违法行为无法统筹解决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的饮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河道非法采砂等系统性问题。另一方面,流域水环境污染的根源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方保护主义等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结构性矛盾。在流域国家监察不到位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有效“督政”的目标和从根本上提高流域水环境执法的有效性。

二、流域水环境保护执法的国际国内经验

流域水环境保护执法的国际经验和国内示范区的改革探索集中体现在:建立流域水环境管理机构整合水环境监管执法职责、构建流域跨地区和跨部门多样性的联合执法协作机制、组建具有环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权的环境警察,以及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流域执法监督中的作用。

(一)建立专门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机构,

整合流域水环境监管执法职责

“二战”以后,由于水质和水环境问题受到关注,发达国家意识到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将流域水环境管理职责向中央或联邦政府转移、向环保部门集中,在流域管理上实行水质和水量统一管理。以美国流域水环境保护为例,1936年特拉华、新泽西、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州以自愿州际合作方式建立松散的特拉华河流域州际委员会,包括处理水质问题(由四个州的卫生局代表组成)和水量问题两个小组委员会,实现水质和水量统一管理。1961年建立了联邦-州际特拉华河流域委员会,委员会由四个成员州州长和代表美国总统的内政部部长组成。该委员会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力,直接建立各种影响流域内水质和水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措施,包括调节流量以便调节水质、控制和减轻现有的污染、实施有效的流域管理(防止土壤侵蚀和促进土地开垦)和森林保护实践,并实行渔业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调节和控制流域的抽水量和分流量等。

国内辽河流域干流、“两湖一库”积极探索试验流域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2010年辽宁省政府组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直属事业单位辽河保护区管理局,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辽宁省辽河保护区条例》第八条规定:“省辽河保护区管理机构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规定,统一负责辽河保护区内的污染防治、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等管理工作,履行水利、环保、国土资源、交通、林业、农业、渔业等有关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 2010年贵州省人大常委会通过《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明确在红枫湖、百花湖两个饮用水源地建立“两湖”管理局(后将阿哈水库纳入,简称“两湖一库”管理局)。该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在两湖管理机构管理范围内有关两湖水资源环境保护的环保、规划、水利、林业、绿化、建设、农业、卫生等方面行政处罚,由两湖管理机构实施。”

(二)构建流域内跨地区和跨部门的多样性联合执法协作机制

流域水环境保护执法需要地区间和部门间的合作,构建跨地区、跨部门多样性的执法协作体系是流域执法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举措。

以美国流域执法为例,主要是通过州环境委员会、环境正义维护机制和部门间谅解备忘录等实现跨地区跨部门执法协作。首先,1993年美国20多个州环保局长自发建立非官方非营利的州环境委员会以加强州际环境执法协作。州环境委员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和常设专业委员会。其中,专门委员会包括水委员会、大气委员会、废物委员会、跨介质污染物委员会、规划和守法委员会,以及工作组和论坛等临时性机构。其二,1994年美国环保署牵头创建“联邦机构间环境正义工作组”,以加强部门之间的政策协同和执法协作。该工作组的职责包括与联邦机构合作,为其提供指导并作为信息交换中心,制定环境正义战略,确保其项目、行动和政策的连续性;支持联邦机构合作收集数据;开发联邦机构之间合作的跨部门环境正义示范工程等。其三,美国环保署与内政部、农业部等部门协调,签订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调管理和执法的共同协议,解决跨部门管理和跨要素的环境违法案件;协调部门间守法援助事项,共同跟踪各类援助活动,测量援助效果。

国内一些流域也自主探索建立了一系列的跨地区、跨部门联合执法协作机制。例如,2012年太湖流域的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和江苏省吴江市环保局建立边界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厉查处边界毗邻区域的环境违法行为等。2013年贵州省遵义市和四川省泸州市环保局签订《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联动协议》,每年开展两次以上跨市界断面和分水线联防联控、重点污染源联合交叉执法检查、跨区域环境违法行为联合查处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