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构建蓝色伙伴关系 推动全球海洋治理

来源:中国海洋报 作者:朱璇 贾宇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2-26 09:55:27

当前,全球海洋治理面临来自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活动强度增加和气候变化影响加剧的严峻挑战,受到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面临治理能力和水平无法匹配不断增长的治理需求等问题。面对复杂的治理问题和碎片化的治理行动,伙伴关系作为一种新型治理模式,成为构建国际、区域、国家、地方多层级联动的,政府、非政府主体积极互动的一体化海洋治理的关键途径,是补充、联合和加强政府主体责任和政府间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此前本报刊登作者文章,阐述全球海洋治理的现状,分析其挑战;本文,作者结合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变革和海洋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演变,对处于全球海洋治理网络中的蓝色伙伴关系的定位、意义和贡献进行探讨。

海洋治理中的伙伴关系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又称里约+20会议)以来,多利益攸关方伙伴关系成为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的发展途径。以联合国为主的国际组织发起了缔结各类伙伴关系的倡议和行动,为多元治理主体尤其是非政府行为体提供了参与全球治理的途径和机会。

在海洋领域,以海洋垃圾、蓝色经济、综合管理为主题的伙伴关系发展迅速,通过促进主体间广泛的沟通和协作,形成一种非正式治理模式,对政府间治理起到了支持、补充和促进落实的作用。例如,联合国环境署发起的海洋垃圾伙伴关系、第三届联合国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会议发起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以下简称小岛国)全球伙伴关系、东亚海海洋环境管理伙伴关系计划等都为相关领域治理问题提供了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促进了全球治理理念的推广和行动的发展。

海洋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海洋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是一对紧密联系的概念,这种联系反映在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代表的海洋治理规则与可持续发展进程之间的交织影响。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又称里约会议)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环境与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成为引领包括海洋在内的各领域发展和合作的指导原则。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对海洋给予了更高程度的重视,不仅把海洋作为七个主题领域之一,并且将海洋作为成果文件《我们希望的未来》中的一个重点行动领域。2015年联合国通过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简称《2030年议程》),把海洋列为17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进一步反映出海洋议题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主流化和固定化。2017年6月,联合国召开了支持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14会议(简称联合国海洋大会),这是联合国首次针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单目标的实施召开高层级政府间会议,代表着海洋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融合,标志着海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自1992年以来,可持续发展与海洋治理的联系愈加密切,国际社会对海洋的认知重点从其自然属性扩展到社会经济属性,海洋不再被单纯认为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而是人类社会获取可持续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进步的保障。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单领域,海洋治理越来越多地与减贫、增长和就业等国际治理核心议题相联系,逐步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靠拢。

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

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是指由政府、政府间组织、主要群体和其他利益攸关者,为实施政府间协商形成的发展目标和承诺,而自愿采取的多利益攸关方倡议。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一经提出,就与落实政府间承诺的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1992年里约会议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表述,主要强调应加强非政府组织对可持续发展事务的参与。随着科学界、社区、主要群体等各类主体参与治理程度的加深,2012年里约+20会议提出“重振全球伙伴关系”的倡议,并且扩展了参与伙伴关系的主体范畴,呼吁“加强公民社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国际论坛的有效参与和贡献”。2015年,全球伙伴关系被正式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之一。伙伴关系是《2030年议程》的核心精神和重要组成要素。

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伙伴关系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其含义也从“公私伙伴关系”“政府-非政府组织伙伴关系”等相对狭义的概念发展成为包含各类利益相关者,促进国际、国家、地方和社区各层面多主体合作的网络结构。实际上,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提出和演变与全球治理的发展趋势高度切合,反映出国际和区域治理的理论和实践越来越注重广泛、坚实的社会参与,以及跨部门和跨领域的密切合作。

伙伴关系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作用

作为灵活、包容、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伙伴关系可以提供宽泛的协作框架,以论坛、工作组、示范区等方式吸纳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参与治理事务,并与国际组织互动,推进建立多元化治理模式。

伙伴关系是提高地方政府和地方社区能力建设,促进其落实国际承诺和国家政策的重要工具。海洋治理失效的根源之一是治理问题的分散化和主体间合作机制的缺乏。尽管当前海洋治理体制中建立了针对各类问题的政府间磋商和合作机制,制定了相关国际协定并将其转换为国内政策,但海洋治理的有效实施还依赖于行业主体、地方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积极配合和全面履行责任。

事实上,在海洋环境治理领域有很多成功的伙伴关系案例。发起于1993年的东亚海海洋环境管理伙伴关系计划,在过去25年中与12个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政府缔结伙伴关系,在各国地方层面设立了近60个平行示范区,推行了“跨部门、跨领域”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由此,东亚海海洋环境管理伙伴关系计划将“海岸带综合管理”这一先进管理理念和国际政治承诺,转化成为可以落地实施的政策,转换成为地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有效促进了地方对国际理念的响应和落实。

伙伴关系还有力地促进了科学界和非政府组织等非政府治理主体对治理进程的参与。科学界在新兴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微塑料、酸化、生物多样性退化等海洋环境问题的识别、界定和干预都是以科学为证据的,科学研究的重要发现直接推动了相关议题的形成和扩散。非政府组织活跃在与海洋环境保护相关的各个领域,尽管并不具有在政府间国际谈判中的表决权,但在很多进程中被赋予发言权,通过提供咨询意见影响相关议题的进展。

伙伴关系是动员财政资源的有力手段。2017年6月,联合国海洋大会期间,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利益相关者在会议平台登记了超过1300个伙伴关系/自愿承诺,调动的财政资源达到254亿美元。

近年来,伙伴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照顾,注重发展的公平性。《2030年议程》的核心精神之一就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强调发展必须满足最弱势最贫困群体的需求。关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14中提出:增加小岛国和最不发达国家从海洋中获取经济收益的能力;通过培养研究能力和转让海洋技术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对小岛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的贡献;确保小规模个体渔民获取海洋资源和市场准入的机会。

蓝色伙伴关系及其对全球海洋治理的贡献

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是中国响应2030年议程的重要举措

在全球海洋治理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提出构建蓝色伙伴关系的倡议。2017年以来,中国与葡萄牙、欧盟、塞舌尔就建立蓝色伙伴关系签署了政府间文件,并与相关小岛屿国家就建立蓝色伙伴关系达成共识。过去五年来,中国与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合作进一步深化。通过构建蓝色伙伴关系,中国在蓝色经济、海洋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海洋科技合作等领域与合作伙伴加强协作和协调,共同促进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完善。

中国高度重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政府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人类、地球、繁荣、和平、伙伴的五大理念相融相通。中国政府在《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中提倡建立全方位的伙伴关系,支持各国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社会和国际组织广泛参与全球发展合作,实现协同增效。

中国政府提出的蓝色伙伴倡议是在海洋这一全球治理的具体领域践行构建全方位伙伴关系总体思路的有力举措,也是促进在海洋领域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蓝色伙伴关系具有开放包容、具体务实和互利共赢的特点,与联合国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在内涵和理念上高度契合。中国所倡导的蓝色伙伴关系紧密切合《2030年议程》所提倡的“不让任何一人掉队”和“尽力帮助落在最后面的人”的精神和理念,切实服务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和均衡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

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是强化海洋治理制度的重要途径

全球海洋治理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是治理主体缺乏合作动力,难以就治理规则达成共识。而蓝色伙伴关系的构建有利于搭建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和其他主体之间的合作平台,就海洋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沟通交流,促进各方在主要治理议题和进程中实现协调。

目前,中国建议蓝色伙伴关系的重点领域包括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保护、海洋垃圾和海洋酸化治理、海洋防灾减灾、海岛保护和管理、海水淡化、南北极合作以及与之相关的国际重大议程谈判。蓝色伙伴关系的合作领域覆盖了海洋环保、防治减灾和极地事务等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问题,伙伴关系的构建将切实增进伙伴方对于全球海洋治理问题的理解和共识,并为开展联合治理行动提供支撑。

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是加强科学研究、促进交流的支撑

充分的科学研究是海洋治理尤其是海洋环境治理的基础。环境政策的制定,往往依赖于最佳科学证据以及对科学证据中不确定性的评估。全球海洋治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海洋科学研究的条件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公海保护区、渔业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管理手段都需要科学证据的支撑和指导。持续加强海洋科学研究,提高科学研究的政策相关性是提高全球海洋治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科研机构是构建蓝色伙伴关系的重要主体。一方面,蓝色伙伴关系的构建将有利于鼓励伙伴国家间的联合科学研究活动,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共享,为海洋治理提供科学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构建科研机构与政府、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常态化合作平台,蓝色伙伴关系将促进科学家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有效交流,形成科学—政策良性互动的氛围,既有利于产生基于充分科学依据的政策建议,又鼓励科研机构围绕政策优先领域制定前瞻性科学课题。

建立蓝色伙伴关系,中国与相关国家、组织的海洋领域合作将得到进一步整合和加强,共同服务于全球海洋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作者单位系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本文首次刊登于《太平洋学报》第27卷第1期,此为部分摘登)

(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