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政府信息公开如何改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评价

来源:嘉兴生态环境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3-01 15:52:46

政府信息公开如何改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评价

在同等情况下,环境信息公开可以降低民众对空气污染的不满。图为2019年1月14日,北京陷入轻度到中度霾(南部局地重度霾),市民戴口罩出行。  东方IC 图

生态环境关系民众的身心健康,绿色发展是国家倡导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特别是空气质量的优劣,是民众普遍关心的重要环境议题。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空气质量保卫战”。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虽然秋冬季时严重雾霾天气仍时有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全国主要城市特别是首都北京的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2018年12月末,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北京向媒体介绍说:“2018年1至11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1.6%,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全国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长三角、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12.1%、6.5%、11.1%。”针对2018年秋冬季以来全国一些地方发生的多次重污染过程,他特别强调,不能因为一两次重污染过程就对“全年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秋冬季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有所怀疑。

那么,如何在客观空气质量稳中有进的情况下,使民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持续提升,就成为环境治理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

民众对环境质量的主观感知和评价,同客观环境污染程度紧密相关。空气污染越严重,民众的空气质量评价就越低,反之则越高。但是,民众的判断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乃至偏见,并不能准确反映客观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加以引导。比如,环境质量标准有很强的“锚定效应”,标准的提升会使民众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发生很大改变。

民众会依据各种信息来对空气质量做出判断,这中间既有个人的切身感知,也有其他信息会影响相关判断。特别是政府部门发布的环境质量信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众对环境质量的评价。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及时准确地发布环境质量信息,也有助于民众采取各项措施去做好环境污染防护。因此,环境信息公开,在客观环境质量和民众主观判断之间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环境治理方面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

2008年5月,《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开始实施,环境信息公开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法定义务。特别是污染源监管信息的公开,将会对污染企业产生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并推动环境治理走向更加开放、参与和协同的共享共治状态。

环境信息公开如何影响民众对环境质量的评价?笔者和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于文轩合作完成的论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在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和政府绩效管理领域,大量研究关注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绩效信息是否一致的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主观偏见,民众对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往往会有偏差,甚至同客观公共服务质量背道而驰。比如,各地纪委组织的政风行风测评,往往会出现一些政府部门的主观评价同客观绩效出入较大的情况:长期以来,城管、公安等部门的得分偏低,反倒是同民众打交道不多的财政、政策研究等部门得分较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部分原因在于,这些部门同民众打交道较多,民众主观感受直接而强烈,且在媒体报道中,这些部门往往涉及大量负面事件,甚至时有恶性事件发生。

尽管民众的主观感知会有偏差乃至偏见,但是总体来说大量研究都发现,公共服务质量的主观感知和客观评价之间存在较强的联动性。空气质量是可见度较高的一类公共服务,民众都能切身感受,因此主观感知和客观评价之间会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政府部门的环境信息公开会影响民众对环境质量的主观评价,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