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人类世时代的环保纪录片

来源:中外对话 作者:夏·洛婷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4-10 15:18:04

来自中国、印度和英国的年轻电影工作者正在尝试利用新技术讲述环保故事。

RJTFG4.jpg

图片来源:Pete Niesen

随着上百条光线照入科尔特斯海,电影《蓝色星球2》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妙绝伦的海底美景:浮游生物闪闪发光,蝠鲼在夜色中翩翩起舞,还有为避免不必要的进化而悄悄改变性别的小濑鱼——这部2018年上映的BBC系列节目给每一位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让人感触最深的可能还是最后一集。在这一集里,大卫·阿腾伯格爵士和其团队通过摄像机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并发出了严重警告。

这部纪录片在英国一经播出便获得了1400万人次的收视率,掀起了一股海洋慈善签名和捐款热潮,并成为了环保纪录片行业的一个分水岭。

以前,有人指责BBC为了拍摄自然风光而回避报道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但是,这次BBC却针对纪录片在全球面临严峻的环境危机时应承担的责任提出了一系列相关问题。

这部纪录片共销往30多个国家,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这说明,社会责任感和对艺术的感受是可以并存的。纪录片制作方所能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中立的观察者——事实上,也许这才是他们应该扮演的角色吧?

“蓝色星球效应”是社会内部以及纪录片类型发生的更广泛转变的一部分。借助先进技术,利用极少的资金或众筹的方式,全球各地的新一代电影制作人正逐渐开始将目光锁定在身边的环境破坏上。

纪录片制作者通过他们的作品来检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损失和城市化发展,让那些一方面越来越与大自然脱节,另一方面却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影响驱动,并且主要通过智能设备观看影片的观众了解这一切。

那么,环保影片制作者们是如何看待自己在人类世时代所逐渐形成的角色的呢?这些作品又会对人类思考和生活的方式产生什么影响?

维多利亚·布罗姆利是BBC英国公司自然历史组的一位制片人兼导演,她一直都致力于通过自己的工作提高公众对稀有和濒危物种的了解。

她早期的一部电影作品关注的是濒临灭绝的西伯利亚虎。影片拍摄时,俄罗斯西伯利亚虎栖息地由于森林砍伐和国土开发而严重缩减,致使虎群数量仅剩300只。

尽管这部电影是用英语播出的,但是在俄罗斯也能在线观看。影片播出后不久,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还亲自前往拍摄地小镇放生了几只幼虎。

去年,布罗姆利又参与制作了一部有关穿山甲的纪录片。穿山甲是一种可爱的哺乳动物。它体型较小,性格温顺,周身覆满鳞片,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但也最不为人知的物种之一。传统中医认为穿山甲的外壳富含角蛋白,能治疗痤疮、耳聋等多种疾病。中药市场的巨大需求使得盗猎行为频发,导致穿山甲濒临灭绝。

过去十年,由于东南亚穿山甲数量锐减,由非洲走私到亚洲的穿山甲数量日渐增多。让中国观众能够看到这部作品对整个保护行动来说尤为重要。

32575640450_ecc3e5726f_b.jpg

将于2017年在喀麦隆查获的穿山甲鳞片。图片来源:Kenneth Cameron / USFWS

布罗姆利表示:“这项行动的挑战不仅在于要让人们了解这个物种,还要让人们明白,如果不采取行动,穿山甲很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完全消失。”

纪录片主要讲述的是南非环保主义者玛利亚·迪克曼和她救助的一个名叫“小甜心”(Honey Bun)的穿山甲的故事。这个小家伙长得很像犰狳,经常用两条后腿在房间里踉踉跄跄地到处溜达。它那生动活泼的样子与我们在新闻中经常看到的死去的穿山甲截然不同。

“自然纪录片能够帮助人们构建起对一个动物的想象,了解它,进而感受到这种动物存在的价值。虽说“提高知名度”听起来不算什么,但是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这个物种,也是一种不小的影响。”
野生救援(WildAid)在中国通过微博发布了一条“小甜心”和著名影星杨颖的中文视频短片,共获得了4000万次的浏览量和5.5万条评论。

微信截图_20190410112133.png

纪录片《蜜宝的故事》 截图

虽然数十家中国媒体都进行了转发,但浏览量最高的还是《人民日报》和杨颖本人的微博。

野生救援中国区首席代表史蒂夫·布莱克表示:“从这次活动,以及我们其他的穿山甲保护活动可以看出,这些活动能够引发讨论。在线评论通常能够引发更多的媒体报道。如果没有这些影片和活动,我认为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要少得多。”

布罗姆利认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调高,远离大自然给人类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也日渐明显。来自联合国的统计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城市中,到本世纪中叶这个比例可能会增长到68%。

她表示:“我们与大自然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但是我们正逐渐远离自然。研究显示,野生动物纪录片能够提升人的幸福感。”

在中国,环保影片本身不能算作一种电影类型。中国国内的电影行业受到严格监管,制作出来的少数电影也很少得到广泛关注。2015年,中国记者柴静拍摄的有关大气污染的电影《穹顶之下》算是一个例外,不过该片也在发布后不久便被国家审查机构撤下。

来自北京的中国电影人简艺表示:“毫无疑问,我们需要更多的电影制作者拍摄这个题材的电影。对任何文化群体来说,题材更加多样,有更多的人来探索不同类型的影片,[影片的]种类更多、更加多元才能算作一个健康的电影产业环境。”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