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致拟上科创板环保企业:创新能力不具备这10条,慎入

来源:读懂科创板、中国证券报 作者:欧阳春香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4-14 17:58:32

结合第三方权威机构的佐证材料,扎古君对目前申报科创板的50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梳理,重点关注能够证明企业创新能力的第三方证据,整理得出以下10个判断要点,供拟上科创板环保企业参考。

“去年让保荐机构报了一下可上科创板的企业名单,但发过来的情况很不理想,表明券商觉悟不高!”3月18日,在科创板第一次保代培训会上,上交所相关领导严厉指出券商摸排企业质量不高的问题。

从科创板在推出至今的公开信息中,监管层都尤为强调申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硬核创新”是科创板最大的标签。

评价一家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能仅凭企业在招股说明书的一面之词,而需要通过大量的第三方证据进行佐证,并奉行“你若行,得别人说你行,同时说你行的人也很行”的判断原则。

结合第三方权威机构的佐证材料,扎古君对目前申报科创板的50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梳理,重点关注能够证明企业创新能力的第三方证据,整理得出以下10个判断要点:

  • 发明专利是申报企业入门配置!申报科创板的前50家企业均有授权发明专利,你有吗?

  • 上百人的研发团队你养的起吗?48%的申报企业研发人员数量超过200人!

  • 高昂的研发支出你烧的起吗?68%的申报企业近三年研发支出累计突破1亿元!

  • 行业游戏规则制定者有你吗?24%的申报企业为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深度参与者!

  • “四个一流”的研发平台你有吗?12%的申报企业跻身为国家级创新平台!

  • 中国的“诺贝尔”奖,你可有机会触碰?18%的申报企业荣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励!

  • 跻身细分领域“国家队”,你够格不?38%企业获得国家重大科技立项!

  • 国际巨头的“朋友圈”,你入圈了没?44%的企业已经成为国际巨头的供应商!

  • 军工科技虽尖端,申报科创板更硬核!超过70%的军民融合企业荣获国防、军队科技进步奖!

  • 市场蛋糕你能切多少?32%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属于行业TIER 1!

通过这十大判断要点,扎古君希望能帮助广大市场参与者、计划申报科创板的企业能够对科创板申报企业的“硬核”成色形成更深刻和独特的见解。

欲上科创板,先从这10个角度判断自己有多“硬”吧!

1、发明专利是申报企业入门配置!你有吗?

“企业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是基础。”此话出自于证券业协会和上交所3月18日主办的以科创板为专题的保荐代表人培训会,是判断一家企业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的“六个是否”中的第一条。

“是否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最为看重的就是企业原始取得的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相比,发明创新的难度更大,发明专利的审理时间长(平均周期约为22个月),且大多数发明专利申请都会被驳回,故发明专利是所有知识产权中最具有含金量的一项,也更能体现一家科技型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

目前,申报科创板的前50家企业,所有企业均有授权发明专利,其中共有47家企业近5年内均有申请并获得的发明专利,仅这47家企业近5年就申请并获得了1391项发明专利。

申报企业中,近5年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最多的企业为从事智能设备的“博众精工”,数量更是达到了463项,其余企业发明的专利数量,依次为福光股份124个、交控科技105个、光峰科技93个、创鑫激光74个。

近五年申请并获得授予的发明数量最多5家企业中,属于光电行业的企业就有3家,颇有技术爆炸的态势,这也反应出近年来中国消费数码、安防、无人机、智慧城市领域市场爆发后,对国产光电行业技术水平的巨大带动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扎古君在阅读完目前申报科创板的集成电路企业的招股说明书后发现,尽管从专利总量来说,目前申报科创板的集成电路企业发明专利数量都极为可观,但这类企业近5年申请并获得的发明专利数量就并不出众。

相比其他行业,集成电路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挖掘和保护都极为重视,但最终导致这类企业近5年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的数量较少的原因,扎古君认为主要包括:

(1)国际集成电路领军企业相比国内企业技术领先优势较大,并且已经构筑了强大的专利壁垒。

(2)随着“摩尔定律”的失效,集成电路行业已经距离技术天花板越发接近,行业创新难度剧增。一旦集成电路行业出现技术瓶颈难以突破,也会导致严重依赖“芯片”作为基础设施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物联网等新兴行业出现技术停滞。

尽管“芯片”行业被市场普遍认会成为科创板的大赢家,举国之力发展“中国芯”的言论也颇有市场,但是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也要尊重科技创新进步的客观规律,避免过度炒作。目前科创板受理的集成电路企业发明专利情况见下表:

2、数百人的研发团队你养的起吗?48%的申报企业研发人员数量超过200人!

目前申报科创板的前50家企业中,平均研发人员数量已经高达267人,占员工总数之比的平均值达到了36.88%。

其中从事智能手机研发和制造的“传音控股”研发人员规模最为庞大,达到1517人,研发人员规模最小的企业为“龙软信息”,研发人员数量为30人。

申报企业中,研发人员数量低于100人的企业仅有11家。研发人员数量在101-200人的企业数量最多,达到了15家。

研发人员数量排名前5的企业,有传音控股、博众精工、美迪西生物、晶晨半导体、优刻得,其中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名企传音控股研发人员数量最多,累计1517人。

3、高昂的研发支出你烧的起吗?68%的申报企业近三年研发支出累计突破1亿

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是企业占据技术制高点,吸引行业顶尖人才,巩固技术优势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判断一家企业是否属于“创新驱动型”的重要角度之一。

目前申报科创板的50家企业中,3年累计研发支出的平均值为2.45亿元,占销售收入比的平均值为13.97%,有34家申报企业三年研发支出累计突破1亿元。3年研发支出累计突破1亿元,相当于平均每年研发支出超过3300万元,这样规模的研发支出足以超过相当多数量的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的传统企业。

从当前申报科创板的前50家企业情况来看,其高额的研发投入就足以让众多技术成色不足,产品盈利水平偏低,融资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在申报科创板的50家企业中,有6家企业3年累计研发小于5000万,而研发费在1亿元-2亿元企业居多,约占申报总数的32%。

申报企业中,近三年研发支出最少的为从事为提供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的“江苏北人”,近三年研发支出为3,223.47万元;

研发支出最大的企业为从事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品牌运营的“传音控股”,近3年研发支出突破16亿元。

其次为高端半导体设备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的“中微半导体”,近3年研发支出累计10.37亿元。

其余像和舰芯片、晶晨半导体、博众精工、澜起科技,近3年累计研发支出也不低,分别为8.65亿元、8.54亿元、7.38亿元、6.63亿元。

我们发现,近3年研发支出排名前六的企业中,就有4家来自于“芯片”行业,这也与该行业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创新密集型的行业特征完全相符。

4、行业“游戏规则”制定者有你吗?24%的申报企业为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深度参与者!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

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标准可以有效地规避无序竞争,淘汰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提高竞争门槛,提升整个行业的美誉度。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时,会涉及到的标准包括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4个层次。

从各个层次的标准形成过程来看,最终的国家标准就是由最初的企业标准发展而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制订行业或者国家标准时,会邀请行业内的企业参与标准的编制。受邀参与的企业或是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也或是拥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或行业知名度。

能够参与行业或者国家标准的编写和修订,即是为了规划行业发展,也是为了争夺企业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形成对自己有利条款,筑高行业壁垒,掌握行业制高点,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

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参与单位的实力之强大以及在标准修订过程博弈之激烈,大家可以在2018年爆出的“5G标准投票事件”中窥见一斑。

目前申报科创板的企业中,共有12家企业参与了行业、国家乃至国际标准的制定,这里面既有参与过多达17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威胜信息”,也有企业标准直接被采纳成为国际标准的的“澜起科技”。

5、国家部委认定的“四个一流”,你有吗?12%的申报企业跻身为国家级创新平台!

申请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者专项实验室对于企业研发机构的技术水平、行业地位、人才结构、经费持续投入、研发设备规模、制度建设、成果转化等领域都有着细致的要求。

能够成为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企业,都是具备经国家部委认可的“研发一流、人才一流、硬件一流、管理一流”的行业头部企业,拥有极高的含金量。

共有6家申报企业的研发实力获得了工信部、科技部、农业部、发改委的国家部委的认可,成为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或者专项实验室,跻身各自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

它们是二十一世界空间、澜起科技、博众精工、科前生物、恒安嘉新、紫晶信息。

6、中国的“诺贝尔”奖,你有机会触碰吗?18%的申报企业荣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励!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是国务院在科技领域设立的5大奖项,每年颁发一次,获奖项目均代表了当年中国科技领域的最高成就。

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中国公民和组织;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贡献的中国公民,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曾经常年空缺。

目前申报科创板的50家企业中,共有9家企业获得中国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励,它们是热景生物、串联生物、海尔生物、龙软科技、微创医学、科前生物、微芯生物、贝斯达、科大国遁。

获奖企业名单中,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便占据7席,空间地理信息企业占据1席,而从事量子通信的“科大国盾”原始创世团队能够获得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更是难得可贵。

7、细分领域“国家队”,你够格吗?38%企业获得国家重大科技立项!

能够成为主导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企业除了自身条件过硬外,在项目承担过程中也能获得国家和地方优势资源支持(当然也包括了来自资本市场的支持),可以称之为跻身该领域的“国家队”成员。

目前申报科创板的50家企业中,共有19家企业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项目类型包括“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新产品、02专项、重大新药创新以及国家重大重点工程、重点武器型号等等。

需要关注的是,鉴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审评审 批制度改革鼓励 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鼓励药品创新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两部文件均指出:

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以及由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展临床试验并经中心管理部门认可的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给予优先审评审批。

目前申报科创板的医疗器械、生物制药企业几乎都获得了国家科技立项,在新药的评审过程中也有望因此受益。

8、国际巨头的“朋友圈”,你入圈了吗?44%的企业已经成为国际巨头的供应商!

衡量一家企业产品和技术是否已经获得市场青睐的重要路径就是分析该企业的客户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目前拟申报科创板的企业中,有22家企业跻身国际通讯、新能源、互联网、金融、汽车、半导体、电力、生物制药、航空巨头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和技术服务供应商行列,这也与之前市场推测的科创板企业业务模式都是以TO B为主的预测基本一致。

能够纳入到下游知名客户供应链体系中的企业都需要有较强的生产、研发、质量管理能力,同时一旦纳入到下游知名客户的供应链体系中,客户需要更换新的供应商也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所以该类公司与知名客户的合作关系都较为长期和稳固。

在申报科创板的前50家企业的客户中,以通讯业为代表的华为、小米、苹果,以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宁德时代、比亚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阿里系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华为供应商6家、小米供应商5家、苹果供应商4家、三星供应商4家、宁德时代供应商3家、比亚迪供应商3家、阿里系供应商5家。

华为、阿里、宁德时代等中国科技巨头企业的崛起在将势必也会培育出一大波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绽放,但广大投资者也要关注申报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风险。

9、军工科技够尖端,申报科创更硬核!超过70%的军民融合企业荣获国防、军队科技进步奖

军事装备技术也是尖端科技的代表,其本身也符合科创板追求“硬核”科技的定位,加之军民融合发展已经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国家鼓励符合条件的军工企业上市或将军工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军民融合事业在科创板中也将大有可为,军民融合企业也有望成为科创板的重要一极。

目前申报科创板的前50家企业中,有7家服务于军民融合事业,占申报企业数量的14%,其中既有将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二十一世纪空间”、“新光光电”等,也有在民用市场前景广阔,并积极参与军品研发和生产的“科大国盾”、“中科星图”等。

上述企业中,有5家企业不仅参与到了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并且在在应用科学和技术领域内,极大推动了军队科学、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为加速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国防科技进步奖。

详见下表:

10、市场蛋糕你能切多少?32%企业市场占有率属于行业TIER 1

除了能够获取优质的客户,领先的市场占有率也是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最好回报。

目前申报科创板的50家企业中,共有16家企业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属于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提供市场占有率数据的信息来源主要来自于行业一级协会、行业权威媒体、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公开的招投标信息等。)

详见下表:

(以上内容选自读懂科创板,根据传播需要,本文酌情删减)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