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中国个人碳账户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作者:崔莹 钱青静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29 10:37:5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渐突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共识逐步加强,为实现减少碳排放这一目标,不少国家都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的碳市场参与方以企业为主。作为碳市场的一个分支,个人碳账户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里,节能减排的主战场――工业部门的减排空间逐步减小,进一步减排难度加大、成本更高,需求侧管理受到重视,即通过引导民众更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实现节能减排。本文将介绍中国个人碳账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中国个人碳账户现状

(一)自愿减排互联网平台

1.北京环交所自愿减排平台

2015年6月15日,北京环境交易所建立了全国首个自愿减排服务平台“北京环境交易所服务号”。该平台是集碳排放测算、减排项目展示、减排套餐购买、微信支付、朋友圈分享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微信服务号,形成了CCER购买从PC端到手机客户端的新渠道,创建了碳中和与微支付相结合的新形式。  

通过这个平台,个人用户可以输入个人或家庭某个时间段内在日常交通、上网冲浪、住宅能耗、会议活动、休闲旅行等方面的行为,计算个人在该时间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为达到碳中和的目的,该平台给个人提供了一个连接到被认证的二氧化碳减排项目的渠道,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减排项目的减排量,弥补碳排放量,从而实现碳中和。

2.“蚂蚁森林”

2016年8月27日,蚂蚁金服宣布对旗下支付宝平台的4.5亿用户全面上线“碳账户”。这是迄今全球最大的个人碳账户平台。“碳账户”被蚂蚁金服定义为支付宝三大账户之一(资金账户、信用账户、碳账户),用于度量人们一些日常活动的碳减排量。蚂蚁金服认为未来金融是绿色金融,人们未来生活方式是绿色生活方式,“碳账户”将致力于打造成全球最大的低碳生活衡量、交易、共享平台,不仅可以让人记录低碳绿色足迹,也可以形成人们的绿色减排活动形成碳资产的交易账户,未来条件成熟,可能实现碳资产买卖、投资。

支付宝“碳账户”计划项目将分阶段进行,在支付宝客户端里,首期“碳账户”概念着重突出用户碳减排的公益价值,被设计为一款名为“蚂蚁森林”的公益行动:用户如果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络挂号、网络购票、使用电子发票等,就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

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用户的“树”,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首期用户的虚拟树将由阿拉善SEE基金会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种植,至今种植区域已经扩大到武威、库布其等22个地方。2019年4月22日,支付宝官方发布消息表示“蚂蚁森林”用户数达5亿,5亿人共同在荒漠化地区种下1亿棵真树,种树总面积近140万亩。

3. 深圳“碳账户4.0”

2018年9月,深圳市绿色低碳发展基金会推出“碳账户4.0版”。该平台创建了减排量和碳排放量两个账户,分别用以记录个人用户的低碳、节能、环保行为以及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鼓励个人多做环保行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碳账户4.0版”采用正向激励的方式,设计一系列环保行为游戏闯关项目,鼓励公众主动选择低碳环保行为,让低碳成为每个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不同于之前比较被大家熟悉的“碳账户2.0”,4.0版本推出全新参与方式“卡本挑战”,取消了碳账户“动态”、“每日议题”、“换奖励”、“累计积分”功能。

新上线的“卡本挑战”保留碳日记和挑战任务,并跟“智能饮料回收机”、深圳交警的“绿色出行”以及深圳的“充电桩”等建立链接,只要个人用户参与卡本挑战,选择了这些低碳行为,就能获得相应的绿色能量,以此兑换奖品。“碳账户4.0”通过这种计量和鼓励的方式,赋予个人低碳行为以一些趣味性和实在的价值。

(二)碳普惠制试点

1. 广东碳普惠制试点

2015年7月17日,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选取了广州、东莞、中山、惠州、韶关、河源等6个城市作为首批试点,在全省组织开展碳普惠试点建设,这也是全国首个促进小微企业、家庭和个人碳减排的创新性制度举措。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