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我国首份《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发布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05 14:00:06

5月31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我国首份《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基于一年前生态环境部与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简称“公民十条”)内容,是第一次对全国多领域、多维度、不同群体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的客观量化摸底。

1559487717468252.jpg

报告调查发现,我国公众普遍认可自身行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呵护自然生态、能源资源节约、减少污染产生、绿色低碳出行和关注生态环境等5个生态环境行为领域践行度较高,能够“知行合一”,但在绿色消费、垃圾分类、监督举报和环保实践等领域存在“高认知度、低践行度”的现象。

具体数据显示,近九成受访者“不购买食用珍惜野生动植物或其他制品”,“总是”或“经常”随手关灯、及时关闭电器电源;超七成受访者对自身“外出就餐时适度点餐或餐后打包”行为的评价较高;近七成受访者“几乎不”或“很少”燃放烟花爆竹;超六成受访者“总是”或“经常”以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主;超六成受访者“总是”或“经常”关注生态环境信息。

“这些生态环境行为能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同时降低生活开支、有益健康、操作方便易行。”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研中心社会中心主任郭红燕指出,上述调查发现,传统节庆习俗和生活方式中不符合环保理念的行为习惯已发生扭转,绿色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

不过,公众在绿色消费、垃圾分类、监督举报和环保实践等领域存在“高认知度、低践行度”的现象。

调查发现,超过五成(56.2%)的受访者在购物时未能经常自带购物袋,超四成(45.8%)受访者认为自己在“选购绿色产品和耐用品、不买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行为上做的一般,近八成(79.6%)受访者未能经常改造利用、交流捐赠或购买闲置物品;超六成(63.0%)受访者过去三年中针对企业污染采取过监督行动;不到四成(37.6%)受访者曾为政府建言献策。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分类投放垃圾的行为调查显示,公众高度认同垃圾分类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种认知度高达92.2%,但垃圾分类的实践较差,仅三成(30.1%)受访者认为自身在“垃圾分类”方面做的“非常好”或“比较好”。

从问卷调查的整体上看,城镇居民在多数行为领域表现相对较好,但在“垃圾分类”的表现上不如农村居民。受访者认为影响自身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是“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和“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所以没必要分类投放”,人数分别占63.7%和59.6%;其次是“不知道怎么分类”和“不了解分类后垃圾的处理进度和结果,没有成就感”,人数占比分别为36.5%和34.5%。

“针对垃圾分类这种‘知行不一’的现象,政府部门应从政策制度和平台渠道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予以改善。”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研中心主任吴舜泽说。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全民参与,2018年6月5日“环境日”当天,生态环境部与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公民十条”,这是全国层面首个针对公民的较为全面的生态环境行为规范。

在”公民十条“发布一周年之际,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研中心在4月10日-4月30日间在网络上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调查样本覆盖了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份,回收有效问卷13086份。

郭红燕说,本次调查是第一次对全国多领域、多维度、不同群体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的客观量化摸底,有利于公众对标对表,积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也有利于企业了解公众不断增强的环境监督参与意识和行为,公众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将倒逼或刺激引导企业绿色生产。

(编辑:Nicola)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