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打着诗与远方招牌踩踏红线,这样的特色小镇不建也罢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作者:宋杨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16 22:10:52

1.jpg

近日有媒体报道,云南公布的《2018年省财政奖补支持的特色小镇名单》中,有15个特色小镇获得了奖补支持。但也有6个特色小镇被淘汰出创建名单,并收回1000万元的启动资金,原因是违规搞大型房地产项目,触碰了生态红线。

生态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红线工作。近年来,围绕保护生态红线,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生态红线成为不能碰、更不能突破的“高压线”。特色小镇创建触碰到这条“高压线”,被淘汰自然不意外了。

当前,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各地的特色小镇建设热情高涨,如雨后春笋。截至目前,住建部公布的国家级特色小镇共有403个,加上各省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超过2000个。这些特色小镇在满足城市人口回归田园、旅游度假需求的同时,也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但有些特色小镇,却打着“诗与远方”的招牌,踩在生态红线上赚钱。

比如,云南大理的鸡足山禅修小镇项目,不少区域都在云南省生态红线内,建设范围从600多亩扩大到3.7平方公里,是原来规划面积的8倍多,并且是以旅游项目开发为主的旅游地产项目。再比如,去年中央第三环保督察组向黑龙江省反馈“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时指出,哈尔滨尚志市一面坡镇是全省11个特色小镇之一,每天产生的数十吨垃圾均未得到收集处理,房前屋后垃圾随处可见,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查看国家级、省级特色小镇名单可以发现,这些小镇多建在尚未深度开发、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如跨过生态红线这条底线,将会破坏小镇生存发展的基础,可谓得不偿失。破坏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已经有很多前车之鉴。

建设特色小镇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益举措,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生态红线是不能触碰的“高压线”。那么,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好生态环境,使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对于很多特色小镇来说,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得天独厚的优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跨越了这条生态红线,特色小镇所依托的优势就会消失。因此,必须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特色小镇建设的全过程,杜绝开发建设“两张皮”,以原生态为名,行削山毁林、破坏生态之实。要确保生态红线范围内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真正使生态优势变成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要切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两山”理论既是生态保护理论,也是经济发展理论。建设特色小镇时,如何把绿水青山中蕴含的生态价值挖掘出来、利用好,将其转化为金山银山,是地方党委政府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在规划阶段,就要充分挖掘当地特色,避免重复建设,千镇一面。如果没有特色产业作为支撑,难免给房地产项目可乘之机。各地应依据资源优势和当地传统文化,在充分做好调研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建设路径,避免一哄而上。可以系统梳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典型案例,并学习借鉴。比如,浙江在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保留生态底色,同时借助互联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小城镇做得更专、更精、更强。

做好动态调整,确保数量服从于质量。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责任主体,云南省政府将6个特色小镇淘汰出创建名单并收回奖补,及时发现并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值得肯定和学习。对特色小镇项目,要跟踪评估、建立退出机制,逐年淘汰住宅用地占比过高、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以及特色不鲜明、产镇不融合、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小镇。严禁任意改变用途,杜绝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红线的破坏。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