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第二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举行 蔡达峰出席并讲话

来源:广东生态环境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18 15:29:53

10月17日,第二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在暨南大学举行。论坛围绕“世界一流湾区的空气质量”主题进行学术报告和圆桌讨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宁生出席开幕式。论坛开幕式前,蔡达峰主席和黄宁生部长会见了前来参加论坛的中外学者和嘉宾,并与他们进行座谈。

本次论坛由民进中央指导,暨南大学、民进广东省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共同主办,民进广东省委会主委、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参加论坛并主持开幕式。中央统战部一级巡视员汤翠英、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郭汉毅、香港环境局副局长谢展寰、澳门环保局副局长黄蔓荭、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中科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陈广浩,以及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论坛。

蔡达峰在讲话中代表民进中央对第二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开幕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加强与港澳同胞交往与合作,是民进的基本任务之一。积极支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民进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次论坛以“世界一流湾区的空气质量”为主题,邀请中外专家开展研究讨论,对巩固和改善粤港澳空气质量,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蔡达峰指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依托三地的高等学校、重大科学装置、创新平台和科技企业的力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合作,推动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创新,助力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农业、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发展,实现大湾区产业绿色转型。要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汇集三地资源,创新环保机制,寻求发展动能,形成更大范围协调发展的合力,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长远发展、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先后就“打造生态优美品质一流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科技发展的动向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使命”“区域大气污染探测技术进展”作主旨报告。美国、日本以及国内有关专家分享了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改善经验。粤港澳三地政府有关部门的代表、高校学者、企业界代表,围绕粤港澳空气质量进行充分交流与探讨。

专家:打造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区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理念、制度在全国处于领先,生态环境品质较好,大气环境质量全国领先,率先开展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取得了较好成效。建议按照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合作试验区、全球生态城市群建设样板区的战略定位,重点优化空间布局,建设生态优美大湾区;强化陆海统筹,建设蓝色清洁大湾区;坚持联防联治,建设健康安全大湾区;深化协同治理,建设绿色低碳大湾区;坚持改革创新,建设现代治理大湾区;强化互利合作,建设开放共享大湾区。在大气方面,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先行先试取得较好成效。当前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难度持续加大,要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攻坚力度,努力解决日益凸显的臭氧污染问题,打造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区。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

当前大气污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建议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以臭氧为核心的大气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开展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实现臭氧与PM2.5浓度的同步下降。粤港澳大湾区面临臭氧和PM2.5二次污染防控的巨大挑战和引领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历史使命。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支持二次污染防控的雄厚基础(内在动力,外部条件,科技支撑,区域实践,社会共识),有能力先行先试探索出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的中国模式。

暨南大学校长助理、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邵敏:

粤港澳三地在污染防治方面的合作历史由来已久。三地将共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各自政府的减排方案和目标,这种好的路径应该继续坚持。臭氧的形成成因很复杂,受干扰因素多,美国实现臭氧的持续下降用了近半个世纪,粤港澳大湾区更加需要三地长期的耐心与共同的科研合作,实施联防联控,遏制臭氧浓度上升态势。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刘启汉:

建立大湾区空气质量健康指数,反映不同污染物水平高低对不同人群带来的健康风险,为市民提供相应提示。

媒体报道

新华社:专家学者为改善粤港澳大湾区空气环境质量建言献策

17日,第二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在广州举行。以“世界一流湾区的空气质量”为主题,相关专家学者重点研讨了如何对标世界一流湾区,进一步改善粤港澳大湾区空气环境质量课题。

近年来,广东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前8月,广东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23微克/立方米。然而,臭氧浓度上升等新的空气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认为,当前大气污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建议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以臭氧为核心的大气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开展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实现臭氧与PM2.5浓度的同步下降。

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邵敏说,粤港澳三地在污染物防治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三地将共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各自政府的减排方案和目标,这种好的路径应该继续坚持。臭氧的形成成因很复杂,受干扰因素多,粤港澳大湾区更加需要三地长期的耐心与共同的科研合作,实施联防联控,遏制臭氧浓度上升态势。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理念、制度在全国处于领先,生态环境品质较好,大气环境质量全国领先,建议下一步重点从优化空间布局、强化陆海统筹、深化协同治理等多方面,打造生态优美品质一流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教授刘启汉建议,建立大湾区空气质量健康指数,反映不同污染物水平高低对不同人群带来的健康风险,并根据风险等级为市民提供提示。

此外,论坛还邀请了来自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的专家学者分享空气质量改善经验。第二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由暨南大学、民进广东省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

南方都市报:一流湾区的空气质量是怎样?专家这么说……

10月17日,第二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开幕式在暨南大学举行。

活动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指导,暨南大学、民进广东省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共同主办,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科学实验室承办。

民进中央:将专题调研如何推进大湾区生态环境质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在讲话中表示,本次论坛以“世界一流湾区的空气质量”为主题,邀请中外专家开展研究讨论,对巩固和改善粤港澳空气质量,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蔡达峰介绍,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提交了关于“打赢珠三角蓝天保卫战,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空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等相关提案。接下来,民进中央还将就如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质量、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协同进行专题调研,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实现绿色发展贡献民进的力量。

中科院广州分院:建设覆盖大湾区和粤东西北的科技创新平台

中科院广州分院书记陈广浩在致辞中介绍,中国科学院聚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高水平科学园区建设和港澳科技合作基地建设三方面工作,支撑建设粤港澳综合型国家科学中心,推动中国科学院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的不断深入,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作出应有的贡献。

他说,中科院广州分院正按中科院“三个面向”的要求,实施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建设覆盖大湾区和粤东西北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专家:亟待建立以臭氧为核心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体系

论坛围绕“世界一流湾区的空气质量”进行学术报告和圆桌讨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院士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规划研究与构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认为,近年来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但臭氧污染日趋严峻。大气污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已成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重点,亟待建立以臭氧为核心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开展臭氧前体物的协同减排,实现臭氧与PM2.5浓度的同步下降。

来源:新华社、南方都市报

(编辑:小虫)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