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海洋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专家云集研讨蓝色海湾整治

来源:中国海洋报 作者:方正飞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13 10:19:55

1.jpg

洞头东岙沙滩整治修复前

2.jpg

洞头东岙沙滩整治修复后

近日,浙江洞头举行的蓝色海湾·海洋经济院士论坛“蓝色海湾”分论坛上,与会专家介绍了我国在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中的成功经验,就加快“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对如何开展海洋生态整治修复建言献策。

中国太平洋学会“蓝色海湾”研究分会副会长、秘书长李昌达代表与会专家和全体人员发布了《“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洞头倡议书》,倡议“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提升海岸、海域、海岛的生态环境功能和防灾减灾能力,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和’的海洋生态文明目标。”

多因素致海洋生态环境遭破坏

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形势严峻,陆源污染严重,近海富营养化加剧,赤潮、绿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频发,滨海湿地面积缩减,海水自然净化及修复能力不断下降,自然岸线减少,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马德毅在介绍海岸带生态系统脆弱性时说,目前海岸带高脆弱区已占全国岸线总长度的4.5%,中脆弱区占32.0%,轻脆弱区占46.7%,非脆弱区仅占16.8%。高脆弱区和中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红树林海岸等受到围填海、陆源污染、海岸侵蚀、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入侵等影响严重的海岸带区域。

相关资料显示,至上世纪末,我国围填海的面积约120万公顷。围填海使我国丧失了不少的自然岸线和湿地。由于围填海使海湾面积减小,地形地貌和岸线变迁,海湾水动力环境发生改变。

湿地的消失破坏了生物多样性,降低了海洋生产力和固碳能力,也意味着人为拆除了入海污染物和营养物的天然过滤屏障。

《2019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我国海水养殖达2043.07千公顷。规模化的海水养殖会改变海湾营养盐形态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加剧海湾污染,“在海水鱼类养殖中,超过80%的磷和碳、超过50%的氮通过残饵、排泄物等入海。”马德毅说。

自然资源部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黄华梅认为,陆源污染物排放入海是破坏海洋环境的重要原因,以广东省为例,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海洋经济较活跃的珠江口、汕头港和湛江港局部海域。污染要素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导致海洋环境的富营养化。

还有专家认为,近海过度捕捞远超过物种的再生能力,势必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流域水利工程会改变淡水入海通量及河口盐度,进而对河口和近海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海洋生态形势依然严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十三五”规划纲要将“蓝色海湾”整治列为重大海洋工程之一。

“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实施陆源污染治理、海岸带整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海域、海岸带和海岛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有效提升。

但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黄华梅分析2014~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发现,虽然广东省近岸大部分海域保持优良水质,即80%以上海域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但近年来有恶化趋势,劣四类水质面积有扩大趋势,从2014年的3.7%逐渐增加至2017年的10.4%。

《2018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36次,我国砂质海岸和粉沙淤泥质海岸侵蚀严重。海岸侵蚀造成土壤流失,损毁房屋、道路、沿岸工程和旅游设施,直接经济损失2.85亿元。《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呈富营养化状态的海域面积共56680平方千米,监测的河口、海湾、滩涂湿地、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海洋生态系统分别占71.4%和4.8%。
加快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改善海洋环境质量,提升海岸、海域和海岛生态环境功能,依然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就沿海省市如何推动“蓝色海湾”整治,黄华梅认为,要做好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导,加强后期监管。研究出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总体规划、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海岸带综合整治行动计划,完善相关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建立工程实施效果评估体系,进一步健全工作监督管理办法,为整治行动提供政策引领。

黄华梅还建议,要规范项目实施行为和项目资金管理,从省级层面建立长效整治修复专项资金政策,完善沿海地方政府综合治理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措资金。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岸线修复范围,促进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雷刚认为,海滩在提供滨海旅游休闲空间和景观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抵御风暴潮等极端动力事件对海岸的冲刷、侵蚀,实现海岸生态防护。我国要进一步推进海滩修复技术的研发,加强海滩保护和修复,营造或者恢复海滩地貌景观和自然属性岸线,维持、修复或重塑海滩功能。

在推进海岛生态修复方面,自然资源部东海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叶属峰认为,我国要在陆海统筹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以构建海岸带海岛生态屏障与生态安全格局为目标,重点推进基于自然的海岛整体性保护与系统修复方案的规划设计,积极开展本地化海岛动植物区系及其分布区调查,系统建立海岛生态系统AI(人工智能)管控模式,加强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海岛生态修复强度,精心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为“蓝色海湾”整治提供洞头经验

2016年,温州成为全国首批18个“蓝色海湾”试点城市之一。也正是从2016年开始,洞头区在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树立了“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洞头”样本。

洞头区区长林霞在论坛开幕式上介绍了洞头“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进展情况,自2016年6月温州洞头入选 “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试点城市以来,洞头投资4.76亿元,开展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沙滩整治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

洞头整治修复了东岙、半屏韭菜岙、沙岙沙滩、凸垄底卵石滩。在“蓝色海湾”半屏韭菜岙沙滩修复工程中共修复沙滩面积5.86万平方米,回填砂量约11万立方米,改造排水管涵305米,修复岸线总长663米。工程于今年8月完成验收。

洞头开展了东沙渔港和中心渔港疏浚,清淤160万立方米,不但改善了渔港水质,也满足了各类渔船安全避风需求。

洞头还建成11.4公里长的“东海第一临海悬崖栈道”,提升游客游览感受。

“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实施3年来,海洋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增强了洞头沙滩休闲运动文化氛围,满足游客多元化休闲需求,并带动了民宿、餐饮业、娱乐业等旅游产业的发展。

据统计,2019年国庆期间,洞头共接待游客47.5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68%和20.7%。洞头“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林霞表示,洞头还将进行“蓝色海湾”Ⅱ期工程,开展破堤通海、生态海堤、十里湿地、退养还海,实施海岸带、滨海湿地和海岛海域生态修复等工程,实现以海洋生态环保倒逼产业升级,全力推动产业转型、生态改善,确保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