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生态环境部举办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全文实录)(2)

来源:生态环境部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4-28 19:03:40

刘友宾:下面,请大家提问。

答记者问

640.webp.jpg

人民网记者: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同时,生态环境执法发挥了哪些作用?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的工作中,在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生态环境执法又将如何发力?谢谢。

曹立平:谢谢您的提问。正如记者所说,“十三五”以来,在部党组的领导下,我们团结和带领全国执法队伍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充分利用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深入现场看实情、查实效,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全面摸清了重点任务的真实底数。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的大气监督帮扶,建立了“散乱污”企业整治、燃煤锅炉整治等一批台账清单,摸清了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治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形成了监督执法“一本账”。按照“有口皆查、应查皆查”的原则,对长江、渤海入河入海排污口进行了排查,找到影响长江、渤海水生态环境质量的“病灶”,实现了入河入海排污口的“一张图”。

二是有力促进了攻坚措施的落实落地。连续四年走村入户,累计核查“煤改电”、“煤改气”村庄(社区)12万多个(次)、燃气公司3356家(次),有力推动2000多万户散煤替代任务顺利完成,保障群众清洁采暖、温暖过冬。开展排污许可证专项排查,检查企业10万余家,推动排污许可证制度落实到位。核查钢铁产能压减,火电、水泥等企业的超低排放(或特排)达标,“公转铁”重点项目进展等重点攻坚任务,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清单,督促整改落实,搭建起政策制定“最前一公里”和落地实施“最后一公里”之间的桥梁,切实解决压力不传递、责任不落实、工作不接地气等问题。

三是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三五”期间,大气监督帮扶累计检查企业(点位)210万个,帮助地方发现问题27.2万个,推动完成6.2万家涉气“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有力推动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实现了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共赢。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完成全国2804个水源地10363个问题整治,累计取缔涉及水源保护区的违法排污口6402个,搬迁治理工业企业1531家,一批过去想解决而长期未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持续开展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专项整治,推动556家垃圾焚烧发电企业、1302家垃圾焚烧炉完成“装、树、联”,全行业实现基本稳定达标排放。开展“洋垃圾”专项行动,检查企业2396家,推动企业违法率和废物进口量持续“双降”,成为实现全国固体废物零进口的关键一招。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践中,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担当作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的成熟经验和打法,这既是“十三五”的宝贵经验,也是“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实基础。今后一个时期,在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将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按照“五个精准”的要求,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继续保持严的主基调,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久久为功,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工作导向上,突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既要聚焦重点任务,又要落实“五个精准”。要聚焦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臭氧和细颗粒物协同治理、排污口排查整治等重点任务,又不搞“大水漫灌”“齐步走”,实施差异化精准帮扶,落实“问题、时间、区位、对象、措施”五个精准。

二是在工作方法上,全面加强统筹融合,既要“一竿子插到底”,又不断优化组织方式。统筹全系统之力开展重点区域的空气质量改善,黄河、赤水河等重点流域排污口排查等攻坚任务监督帮扶,又要做到“计划、任务、时间、地域、人员、方式”六个统筹,突出专业人干专业事,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三是在工作机制上,既要压实地方责任,又要调动地方工作积极性。要寓监督于帮扶之中,压实地方党委、政府改善环境质量和企业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对问题整改一盯到底、闭环管理。同时,又要坚持帮扶的主基调,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治理水平。

四是在手段措施上,既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也要下笨功夫。在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排污口排查、饮用水水源地整治等领域,加强卫星遥感、大数据、无人机、走航车等科技手段的应用,实现高效监管。同时,又要坚持深入一线开展帮扶,查风险、核问题、摸情况、对清单,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攻坚任务落地见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640.webp (1).jpg

荔枝新闻记者:当前生态环境执法队伍被纳入到国家行政执法序列,正规化建设进入到关键阶段,我想请问我们执法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体现在几个方面?我们也关注到4月20号,生态环境执法全新的制式服装首次亮相,请问什么时候可以配发到全国?

曹立平:谢谢你的提问,生态环境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近年来,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有力促进了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的规范化、制度化。在此我着重介绍一下有关改革进展情况。

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按照中央部署,生态环境部与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改革要求,全力推进有关改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整合”。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共有2883个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比改革前减少765个。省一级出台的改革实施方案中,均将自然资源、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执法事项纳入生态环境护综合行政执法范围。一些地区还将内部职责与跨部门执法职责一并整合。天津、黑龙江、江苏等地将涉及核与辐射、机动车、固体废物的执法工作一并归入综合执法,实现综合行政执法职责上的规范。

第二方面是“规范”。全面梳理了执法事项,印发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指导各省制定公布省级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目录,明确职责范围。目前,已有15个省份报经省政府同意完成了省级目录的制定和社会公开,其余省份基本已报省政府等待批复,预计于6月底完成制定公布。

第三方面是“加强”。推进执法力量下沉,执法向一线倾斜。县级执法队伍在整合相关部门人员后,随同级生态环境部门上收到设区的市,由设区的市生态环境局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大大增强市级的综合统筹、指挥和调度能力。县级执法队伍普遍实施“局队合一”模式,提高基层执法能力。

截至目前,全国省、市、县级执法机构基本完成组建,改革的“前半篇文章”基本到位。在改革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在基层执法方面该加强的没有加强,基层人员关心的岗位、编制、人员力量等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接下来,在前期基础上,要继续做好“后半篇文章”,着力推进改革部署落地见效,并在机制运行、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制度规范和能力素质等方面全面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关于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统一着装,这是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革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生态环保人多年的期盼变成现实。作为一名从事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二十多年的老兵,对此倍感振奋、备受鼓舞。这是几代环保执法人的努力结果,作为一名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能深刻体会到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感到生态环境执法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从早期的环境监理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执法的体制机制、基础能力、队伍建设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归根到底是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同时也离不开广大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在一线岗位的辛勤劳动和默默奉献。

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司法部印发了《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管理办法》,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农业、文化市场、市场监管及应急管理6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统一着装。在不久前的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会上,新的生态环境制式服装已经正式与大家见面,应该说充分展现了执法队伍良好精神风貌,各方反响很好,各级执法队伍也非常期待。我们将积极推进全国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的统一着装,力争今年尽早让符合着装条件的一线执法人员穿上新制服,展现新面貌。

需要指出的是新的着装不是简简单单的换套衣服,意味着新起点,新责任,还意味着更高的要求,统一制式服装的根本目的是要求我们进一步规范执法,进一步转变作风,进一步严守纪律,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局。为此,黄润秋部长在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会上,对全国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要对党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听从党的号令。

二要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

三要规范公正,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落到实处。

四要纪律严明,严守纪律规矩,秉持服从命令听指挥、敢打敢拼勇担当的优良作风,全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中的主力军。

按照部署,我们正在制定《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将以统一着装为新起点,加快推进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力量配备,加大人员激励保障力度,推动建立立功授奖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执法容错纠错机制,让广大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更加珍惜荣誉,践行使命,为美丽中国建设不懈奋斗,谢谢。

640.webp (2).jpg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曝光不少典型案例,不少环境问题是多年长期存在的问题。想请问一下曹局长,为什么这些问题在地方日常的环境执法中没有被发现和解决,今年将在哪些方面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的监管,将采取哪些手段和措施来惩处相关环境违法行为,谢谢。

曹立平:谢谢你的提问。执法的目的就是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环境违法问题在现阶段是客观存在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执法工作都是为了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执法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全国共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83.3万件,罚款金额536.1亿元,分别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4倍和3.1倍。全国适用新《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案件达到14.7万件,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尽管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我们的执法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我们的执法方法还不够优化,我们的执法能力与任务要求还不够匹配,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抓好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对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和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要求,做到“三个坚持”,“三个聚焦”,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

“三个坚持”就是坚持严的主基调,坚持执法为民,坚持问题导向。“三个聚焦”就是聚焦影响群众环境权益和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领域,聚焦环境问题多发频发的重点行业。具体来说,在国家层面要组织四项专项执法活动:

一是联合公安部和最高检开展危险废物环境违法专项,重点打击跨行政区域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二是联合公安部和最高检开展针对监测数据造假的专项,严厉打击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的环境违法犯罪;三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监督帮扶,针对问题突出的行业开展专业化监督,针对问题严重的区域进行机动化帮扶;四是开展自然保护地专项,即“绿盾”行动。

为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我们主要采取五项措施:

一是优化监督帮扶,保障攻坚成效。我们将按照“五个精准”的要求,优化组织形式,创新实施“重点专项帮扶+远程监督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要继续坚持帮扶主基调,各地要针对突出的区域性、流域性、行业性生态环境问题,充分发挥交叉检查监督帮扶等方式的优势,统筹调用区域内精锐力量,破解地方保护,保障执法行动效果。

二是强化司法联动,严惩污染犯罪。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持续举办跨部门联合业务培训,强化“两法衔接”,切实形成严惩重罚的执法合力。对跨区域、跨流域的重特大环境污染案件,我们将和公安部、最高检一起,联合挂牌督办、联合现场督导,确保案件查办到位。

三是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今年部里印发的一号文件《关于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指导意见》,提出了18项制度和措施。通过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强化非现场监管、健全举报奖励制度、探索第三方辅助执法等方式,提升问题发现能力;通过建立专案查办制度、完善自由裁量权制度、提高执法服务水平等方式,提升问题查处能力;通过完善正面清单、强化守法激励、开展普法教育等方式,鼓励更多的企业提升自主守法能力。

四是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我们将积极探索新技术在生态环境执法中的应用,持续创新提升执法能力。研究实施用电监控、视频监控和关键工况参数监控,将监管范围扩展到企业的生产、治理和排放全过程;深化实施“千里眼”计划,加大对工业园区、企业集群周边微环境的实时监测力度,强化大气污染精准溯源和重点污染源远程监管能力;积极推进移动执法建设使用,实现环境执法流程式、网络化、智能化操作。

五是深化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我们将认真做好垂直管理和综合执法改革的“后半篇文章”,在推动各地完成组织体系调整并按新体制运行的基础上,确保运行机制、能力建设、法治保障全面到位,实现“真垂管”和“真综合”。继续紧盯监测执法协同和县级执法权等改革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重大问题,抓紧推动解决。结合改革的相关要求,综合推进落实机构规范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化,持续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名副其实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主力军。谢谢。

640.webp (3).jpg

封面新闻记者:今年,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被列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工作,生态环境部如何抓好后续工作?除了长江、渤海、黄河流域,全国其他的入河入海排污口是否会继续纳入排查整治,谢谢。

曹立平:谢谢你的提问。入河入海排污口是连接岸上和水里的关键节点和最后一道闸口。生态环境部将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作为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举措,这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也是需要久久为功、持续推进的任务。

2019年起,我部会同相关省市相继启动了长江、渤海和黄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通过无人机航测、人工徒步排查、专家质控核查“三级排查”方式,运用高科技,下足笨功夫,基本摸清了长江、渤海和黄河试点地区排污口底数,为精准整治提供了靶向。

排污口虽小,但涉及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能力、农业面源管理等多个方面,与城乡工业、生活布局和产业发展等都息息相关。需要按照系统治理的思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紧盯突出问题,对症下药、分类施策、精准治理,针对性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推动优化产业布局,才能真正从源头解决水环境问题。

近期,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完成排污口监测溯源,掌握排污状况,了解污水来源,找准污染“症结”。

二是制定整治方案,将排查发现的各类排污口纳入管理,明确治理措施、责任单位和进度安排。

三是实施分类整治,立行立改和长期整治相结合,对能够立即解决的,迅速采取措施解决;对涉及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需要时间的,明确阶段目标,由易入难,分步推进,不搞一刀切。

2021年底前,完成长江、渤海和黄河试点地区排污口命名编码并树立标志牌,全面实施排污口“户籍”管理,确保将整治责任及要求落到实处。

今年,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表明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生态环境部会把排污口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务求实效,力争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

除了长江、渤海、黄河流域,其他流域、海域也在有序开展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比如,江苏、山东、广东、贵州、四川等地开展了具有地方流域特色的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按照中央有关改革部署,生态环境部有关司局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起草排污口监督管理改革顶层设计文件,将进一步对全国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提供全面指导和支撑。同时,我部将总结提炼长江、渤海和黄河排查整治中形成的有效经验,指导各地推进工作取得实效。

640.webp (4).jpg

路透社记者:谢谢刘司,请问一下生态环境部3月的时候对唐山钢铁企业开展了环保督查,想请问一下环境部接下来是否还有计划对钢铁行业其他主要生产地进行督查?具体有什么计划,什么时候开展,选择什么样的地区?对其他地方的重点行业,生态环境部今年还有什么别的规划?谢谢。

曹立平:刚才,我向大家做了介绍,从国家层面,今年重点开展四个专项执法活动。钢铁行业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源之一,产污环节多,污染排放量大,一直都是污染防治的重点行业,也是我们各级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执法监管的重点。

对于钢铁行业,刚才介绍的四个行动里,大气监督帮扶专项确实有这个考虑。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重点行业帮扶力度,组织专业力量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督促落实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严肃打击伪造或篡改监测数据、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

至于什么时间,到什么区域,到哪个企业,执法既有计划性也有机动性,我们正在筹划之中。至于还有没有其他的行业?大气监督帮扶将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专项,会涉及到一些VOCs排放企业。对于涉及氮氧化物的重点排放行业和企业,也会纳入相关的专项监督帮扶之中。谢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