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东莞市第六届绿色建筑设计比赛评委为你揭秘,什么样的绿色校园建筑设计更受青睐?

来源:组委会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1-22 17:39:26

导语:青春、成长、未来都是校园生活的关键词,随着“碳中和”的持续推进,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已成为时代发展的焦点,更赋予学校新的内涵。绿色校园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将绿色理念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他们,打造以绿色技术为基础、自然体验为导向的绿色教育平台。

因此,绿色校园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绿色校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有效方式。基于此,东莞市第六届绿色建筑设计比赛积极响应绿色校园建设号召,以“绿色校园 同心共建”为主题,将绿色建筑、绿色校园文化理念融入整体教学,让更多的人关注对绿色校园建筑的设计,让校园建筑弥漫绿色的气息、渗透绿色的味道、拥有绿色的力量,不断探索绿色校园的发展,从而将建筑行业推向以绿色生态为主导的新阶段!

微信截图_20211122174010.jpg

这是一场关于绿色校园、绿色建筑设计的展示和比赛,掀起一场绿色校园建筑的设计浪潮。历经4个多月,东莞市第六届“绿协杯”绿色建筑设计大赛报名与作品提交时间均已截止,其中不乏很多充满创意、别具匠心的作品。目前该比赛进入到专家评审阶段,强大的评审团和优秀的参赛选手们,让这次的比赛显得格外的激烈,而对于什么样的绿色校园建筑设计更受青睐?本次比赛的专家评审团给出答案~

赵立华(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会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确保学生生命健康,使用舒适方便

 2、降低能源消耗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3、资源的合理利用

 4、重视建筑的整体设计

 5、绿色建筑要因地制宜

 6、尊重基地的环境条件

 7、增加建筑的使用寿命

 8、满足经济合适性原则

 

陈晓然(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城科会绿建委委员 /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执行总建筑师 )

一所令人喜爱难忘的绿色校园,应该是有温度,有记忆,有生命。

温度——以人为本

绿色校园应该创造合宜的空间与建筑,让在这里生活的学生和老师,得到更有效、更便捷、更舒服的体验,无论是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正式空间,还是促进共享的交往空间,或是健康环保的材料使用,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各种需求。

记忆——地域人文

绿色校园应该体现地域化的场所和历史感的艺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所好的学校会持续培养数十载的学子,继承当地的人文历史,与周边的环境和谐共生,都会给予人一种有机和谐的感受,从而留下难忘的记忆。

生命——生态低碳

绿色校园应该既要在绿植景观的设计上让建筑与自然更接近,让学生能从城市的喧哗回归自然的生机,也要通过各种可持续的技术或低能耗的设备,让学校的运营能更环保节能,实现双碳目标,让建筑更长久地在土地上被使用。

容居信(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师/注册岩土工程师/肇庆城投集团 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 )

学校建筑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建筑形式,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要为其使用者——学生们提供一种思考和启迪示范作用。在设计中注重人性化交流与共享、节能与生态、建筑与环境、建筑表象与内涵的高度融合,以环境对场地的“感应”和建筑对气候的“感应”作为建筑构思的切入点和创作途径。

对建筑设计手法的确定,首先考虑的是建筑的地域气候适应性,对建筑而言,气候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深深地影响着地域建筑文化的形成,因此气候、阳光、温度等自然地理条件将无可置疑地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通过建筑朝向(总平面)、剖面形式、平面布局、体量造型、空间组织和细部设计的确定,表达出它对所处自然环境的一种被动的、低能耗的正确反应。同时,生态气候感应理论强调人与外在环境的联系,建筑内的使用者应该能够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而这种感受会令每个使用者产生一种充满活力的新的空间体验。

这样的绿色校园建筑设计更受青睐。

邝成子(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 副理事长 /东莞市住建局绿色建筑评审专家 /东莞市绿色建筑协会技术顾问/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会员)

我所青睐的绿色校园建筑设计,主要有四点:

1.    正确,深刻绿色建筑的真正内涵是可持续。即在满足建筑使用 功能前题下,设计体现出最大可能少索取资源,能源。最大限度 地少排或不排放污染。即对比传统建筑设计,善于用“减法”, 而不是盲目的“加法”。

2.    对绿色建筑技术,避免“格式化、碎片化和粘贴化”。提倡“传 承与创新结合”,”系统与协调结合”和“主业与跨界结合”。

3.    融合“双碳目标”大背景,适用《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重 点:《条例》的第二十八条“绿色建筑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绿色 低碳、循环利用的技术路线,传承,推广和创新具有岭南特色, 适应亚热带气候的绿色建筑技术,提升建筑在安全耐久,健康舒 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的性能”。突出超低 能耗、低碳排、生态型等特色的“深绿”建筑。

4.     设计融合校园的绿色教育特色,创设绿色环境教育人。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