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国际资讯

旗下栏目:

印度洪水再泛滥 极端气候、糟糕的水务管理和轻率的开发是主因

来源:国际环保在线 作者:Soumya Sarkar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26 18:23:51

国际环保在线编者按:在印度,每当季风来临时常常伴随极端的降雨天气,连续暴雨后很容易出现洪涝灾害,造成数千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还归咎于糟糕的水务管理和轻率的开发。

West-Bengal-PTI.jpg

位于西孟加拉邦布德万区诺贾塞图村的村民正试图穿过被洪水淹没的道路。图片来源:印度托拉斯新闻

难以想象,今年7月一场热浪使得印度正遭非常严重的旱灾。而转眼到了8月,几场猛烈的暴雨将旱情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毁灭性的洪水。在印度北部、西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洪水已经造成了1500多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说印度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一点儿也不为过。

今年8月中旬,洪水袭击了喀拉拉邦(Kerala)、卡纳塔克邦(Karnataka)、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和古吉拉特邦(Gujarat)。有数百人的生命被洪水吞噬,无数农田、道路和家庭财产被毁。

在洪灾中,喀拉拉邦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截止到8月7日,该地区的降雨量还不足年均降雨量的27%。而仅仅过了一天,该地区的降雨量就比平均水平多了368%。暴雨引发了大范围的洪水,近200万人无家可归。实际上,该地区还未摆脱去年洪水带来的影响,这也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洪水。

_103035714_kerala2.jpg

截止到8月16日,喀拉拉邦已有76人在洪水中丧生。图片来源:BBC

在马哈拉施特拉邦,连续两周的强降雨淹没了该邦的西部地区,如普纳、科尔哈普尔、萨塔拉和桑利,造成了50人死亡,50万人流离失所。与此同时,未受季风影响的地区如马拉斯瓦达和维达巴哈仍在干旱之中。

在卡纳塔克邦,持续一周的强降雨使得该地区的季风赤字在10-13%之间波动。截止到8月8日,卡纳塔克邦一些地方的降雨量居然达到了当地平均降雨量的32倍。洪水影响了该邦12个地区,包括部分北部和中部地区。连续的降雨导致通加巴德拉河的河水暴涨,连世界遗产汉皮古迹群也被淹没。

如果这还不够的话,位于喜马拉雅山麓的喜马偕尔邦(Himachal Pradesh)和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也出现了大暴雨。8月18日的极端降雨在北阿坎德邦的北塔卡什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冲毁了几个村庄的几十座房屋。8月17日和18日两天内,喜马偕尔邦大范围的降雨导致多地发生洪水和山体滑坡。印度气象部门(IMD)18日表示,自70年前有记录以来,喜马偕尔邦24小时内的降雨量是有史以来最高的。

高原的雨水导致了洪水泛滥,波及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和北方邦的平原,目前印度中央政府正对这些地方开展大规模救援工作。位于北阿坎德邦的甘加河上游河水暴涨,河水穿过哈里瓦时已经涨到了警戒线。亚穆纳河的水位也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首都新德里公布了洪水警报。

灾难的预测

这种突如其来的暴雨并非不可预料。科学家们早就警告说,人为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极端天气已经出现在印度。短时间内的异常降水趋势已经可以充分说明。

_107740027_gettyimages-1153350777.jpg

印度的降雨天气正变得越来越极端。图片来源:BBC

印度热带气象学研究所的戈斯瓦米(B.N.Goswami)于2006年领导的一项研究中表示:“尽管对这种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但对未来气候趋势的适当评估将有助于建立防灾基础设施。”对西南季风降雨数据的研究发现,过去半个世纪印度的极端季风天气事件数量有所增加,尽管同期的季节平均季风降雨保持稳定。

研究发现:“自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每隔十年强降雨活动水平就会增加10%,而非常重大的事件数量增加了一倍多,这表明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些发现与气候模型预测以及气象观察得出的结果一致,观察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暴雨和洪水事件会增加。

2011年,印度气象部门的科学家古哈塔库塔(P.Guhathakurta)、斯雷吉思(O.P. Sreejith)和梅农(P.A. Menon)调查了近年来在许多地区发生的特大暴雨和山洪事件。他们发现,近些年印度的极端降雨和洪水次数呈上升趋势。而早在2008年,印度大气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拉吉万(M.Rajeevan)在一项研究报告中就曾表示,印度强降雨的频率和洪水暴发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尽管在过去的20年里,科学证据一再指出,强降雨和洪水等灾难发生的频率将提高,但大多数政府决策者却不以为然,甚至忽视这些警告。因此,今年的强降雨让印度当局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灾难在不断恶化

Srisailam Dam.jpg

克里希纳河上的斯里赛勒姆大坝(Srisailam Dam)正在泄洪。图片来源:The News Minute

有专家表示,在极端降雨多发的季节,由于错误的发展方向和水务管理造成的洪水、财产损失、人员流离失所将变得更加严重。例如在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的克里希纳河(Krishna river)上游流域地区,如果当地的大坝运营商能采取科学的、正确的方式管理,那么洪水问题至少可以缓解。一个声称是南亚大坝、河流和民众行动网络(the South Asia Network of Dams, Rivers and People,简称SANDRP)的研究和宣传组织表示,大坝并没有起到防洪作用,相反,大坝管理不善正导致洪水灾害不断恶化。

SANDRP的一份报告还指出,当这些地区降雨量超出正常水平时,大坝才开始泄洪,这无疑会导致下游更容易发生洪水。同时大坝管理者可能会说水库已经快满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放水。但问题是:为什么雨季才过一半,水库早早的就说已经快满了?而且印度气象部门预测,雨季后半季比前半季的降雨量要多得多。报告提出了质疑。

一些开闸的水库正给印度北部造成大量的洪水,例如位于喜马偕尔邦的萨特累季河(Sutlej River)上的巴克拉大坝(the Bhakra Dam),以及查巴尔河谷(Chambal River valley)的科塔拦河坝(the Kota Barrage)。如果印度要减轻极端降雨带来的影响,首先就要设计出合理科学的大坝管理方法。

2018_8$largeimg15_Wednesday_2018_012714692.jpg

萨特累季河(Sutlej River)上的巴克拉大坝(the Bhakra Dam)。图片来源:The Tribune

人们常说,认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但印度政府似乎否认这一点。印度环境部长普拉卡什·贾瓦德卡尔(Prakash Javadekar)在浦那举行的一次媒体吹风会上说:“世界各地的气候正在发生变化,但将当前的洪水灾害归咎于气候变化,我认为是错误的。”诚然,气候科学家们将一个特殊的极端天气事件归因于气候变化始终持谨慎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学证据清除地表明,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趋势下,各种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

轻率的开发

除了错误的水资源管理外,轻率且疯狂的土地开发也加剧了强降雨的负面影响。例如,在喜马拉雅山西部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给当地自然生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环保主义者和专家曾警告过,不要在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北阿坎德邦(两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西麓)进行大规模的公路和隧道建设项目。

roads-carved-out-of-mountain.jpg

喜马偕尔邦的盘山公路。图片来源:My India

2013年,猛烈的暴雨和史无前例的洪水袭击了北阿坎德邦。当时,联邦内政部指责当局各种过度开发的行为,例如森林砍伐、修建山区公路、水电站项目以及在漫滩和山坡上修建与旅游相关的建筑,这些开发使灾害规模进一步扩大。但似乎2013年的教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印度联邦政府已经着手实施颇具争议的查尔·达姆公路项目,即使环保主义者和当地居民认为这会破坏脆弱的山区生态系统。

在南部,喀拉拉邦的洪水和山体滑坡再次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在2011年由西高止生态专家小组(the Western Ghats Ecology Experts Panel)发布的报告上,该报告曾警告:在陡坡上种植商业作物会导致土壤快速侵蚀和径流量增加。报告还说,有必要控制戈达瓦里河、克里希纳河和考维河等主要河流流域的大规模侵占和森林砍伐。此外,报告还反对在生态敏感地区修建大型水坝。

12.jpg

喀拉拉邦的森林砍伐。图片来源:Term paper Academic Service msofficesupport.info

不幸的是,西高止生态专家小组的报告在当年遭到了许多人的忽视和反对。直到喀拉拉邦出现了严重的降水和洪涝,可怕的后果变得显而易见,人们才开始重视当地的生态保护。科学家表示,多年来大量的森林砍伐、无节制的开发破坏了山坡土壤和岩石结构的稳定性,使得洪水的影响变得更加严重。

今年在印度南部各邦出现的暴雨,可能只是未来在该国发生一系列类似灾害事件中的一场。除非印度改变了发展方式,否则极端天气带来的损害还会扩大。

(编辑:Frank)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