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国际资讯

旗下栏目:

威尼斯被淹,还有哪些地方岌岌可危?

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作者:Komali Kantamaneni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22 16:52:14

微信图片_20191122165221.jpg

飓风“奥奇”(Ockhi)导致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沿海村庄Chellanam遭遇洪灾。自那以后,居民就在房屋入口设置屏障,阻止海水漫入。(图片来源:路透社 / Sivaram V )

微信图片_20191122165225.jpg

图片来源:Ernesto Arias / EPA

早在今天之前,人们便已预测到现在乃至未来几十年内,海平面上升和洪灾将为数百万人带来严重灾难。现在,情况看起来更加糟糕——确切地说,糟糕程度是以往的三倍。新研究表明,气候破坏导致的沿海洪灾和海平面上升已经使数亿人面临比想象中更大的风险。到本世纪末,即使立即采取减排行动,我们今天赖以生存的大片沿海土地也可能无法居住。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对海平面上升进行了风险估计,但现有的估计结果对沿海社区来说并不乐观。但是,在使用天基卫星影像测量最接近天空的地面海拔时,许多数据实际上报告的是树梢和屋顶的海拔,而非地面本身。因此,它将沿海高度平均提高了两米多,而市区则高出了四米。

这种偏差听起来可能并不多,但对数百万人而言,两三米的差距就是安全与撤离乃至丧命的区别。幸运的是,现在有少数国家已经使用机载激光雷达设备扫描了沿海高度。同时,《自然通讯》上发表的新研究通过对比这些更为精确的数据与先前存有的数据来重新估算了面临海平面上升和洪灾风险的土地海拔。

基于新模型,作者估计,当前已有1.1亿人(而非2800万人)生活在高潮线以下。而现在生活在年洪水位以下的人数已达到2.5亿(而非6800万)——这也是生活在海拔不到一米的地方的人数,是英国、俄罗斯和西班牙人数的总和。

微信图片_20191122165229.jpg

图片来源:Climate Central

易受海平面上升和洪灾风险的人口分布并不均匀。生活在高风险土地的人中有70%以上都来自八个亚洲国家:中国、孟加拉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和日本。对其中的多个国家来说,新模型所预测的未来几十年内的风险增长幅度将远超三倍。

当然,易受风险的不只是亚洲——在亚洲以外的其它20个国家中,其总人口中的10%所居住的土地预计将下降到世纪末的高潮线以下——即使在2020年之前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大幅下降。根据NASA的数据,在这20多个国家中,只有三个国家不是岛国,而有13个都是发展中的小岛国。

我们决定自己的命运

特别是对这些国家来说,我们如何应对气候危机至关重要。如果碳排放量在2020年之前达到峰值,那么当前孟加拉国和越南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口所在的土地可能会在2100年下降至高潮线以下。但是,如果不遏制碳排放,这一比例将会上升为三分之一。

即使在最佳情况下,防洪堤、海堤等防御设施将对保护数亿沿海居民来说至关重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至于谁将承担新防御设施的费用以及损失和破坏的成本,各国尚未达成共识。考虑到预测结果:排放量最少的国家也将面临快速增加的风险,我衷心希望长期以来的工业化大国能够承担起其节能减排的历史责任,保护受到威胁的国家。

微信图片_20191122165233.jpg

图片来源:Ramin Talaie / EPA

拥有防御设施的区域也不安全。全球十个最大城市中有八个位于沿海地区,其中很多城市都依靠现有的防洪设施,使生活在高潮线上乃至高潮线之下的数百万人过上幸福生活。

但这些防御设施绝对不能保证能抵御未来的海平面上升和暴风雨——在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城市中,超级风暴已经破坏了防洪设施。如果要防止人口最多的城市的大片区域时不时地被淹没,那么就需要加强防御设施建设。

在市区之外,要使大片地区免受海平面上升和洪灾的破坏,则要花费天价成本,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将需要重新安置数百万人——否则,我们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将迫使他们流离失所。甚至在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本世纪的海平面上升可能需要大量人口迁出未受保护的沿海地区。在那些应对能力较弱的国家,如果没有财力物力支持,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政治混乱和社会冲突。

可悲的现实是,全球范围内的沿海社区都面临着比预期更艰难的未来。身处全球社区,各国政府必须共同努力,竭尽全力挽救当前形势。

(编辑:Frank)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