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清洁能源

旗下栏目: 循环经济 清洁能源 绿色金融

LNG内河应用推广加速,政策支持和引导至关重要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李玲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19 12:27:22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际海事组织(IMO)2020年限硫令临近等环保要求,促使LNG成为船舶重要的清洁替代燃料。

早在2009年,我国就开始在内河发展LNG动力船舶,但发展始终不温不火。日前,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发布的第1号通告表示,今年6月1日起,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开始受理LNG动力船过闸申报,业内认为此举是内河应用LNG“向前跨了一大步”。

政策利好水上LNG应用

据了解,当前全国LNG动力船舶不足300艘,占比不足0.2%。其中LNG船舶加注设施不足被认为是制约LNG内河应用的关键因素。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建和在建船舶加注站共20座,投入运营仅3座。

不过,近一年来实施的一系列关于船舶的政策,被业内认为是推广内河应用LNG的重大利好。

2018年9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加快长江干线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和推广液化天然气船舶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2019年底前,各相关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推动将LNG加注站用地、岸线等需求纳入城市规划、港口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推动解决LNG加注站建设选址及土地供应等事宜。

6月1日开始LNG动力船舶可试行通过三峡船闸,对内河应用LNG更是一项积极的引导举措。

“文件的出台对解决当前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长江干线航行船舶应用LNG清洁能源具有十分积极和重要的意义,同时将对规范水上LNG加注站建设及审批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江苏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水上执法局副局长杨海兵说。

“政策逐步明朗,对LNG船运行业的推动作用明显。”中国燃气投资发展部副总经理齐亚龙告诉记者。中国燃气2016年建设完毕的一座水上LNG加注站,目前正办理后续手续,预计年底前能够办理完毕。

记者另从江苏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了解到,当前江苏省正在对已建及投入运营的水上LNG加注站进行调研,分析困难和问题,并会同省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促进水上LNG加注站建设和运营的支持政策。

将打造水上LNG加注网络

随着水上清洁运输相关政策和规划不断推进,船用LNG市场空间日渐扩大。

日前,由中海石油气电集团牵头创建的“中国海油LNG车辆、船舶产业合作联盟”,将连接包括车船加注、车船制造、设备工艺、交通运输、金融服务以及科技研发等领域的78家优质企业,旨在加强上中下游相关产业合作,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提升我国LNG车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推动LNG在陆运、水运和终端企业等不同领域的应用。

“LNG内河应用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单独靠某一家企业不行,LNG船舶建造、加注站建设、设备设施、金融服务等需要形成合力,这也是当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因如此,我们想通过成立这个联盟,把各个环节打通。”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交通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洋说。

据介绍,在船舶加注上,产业联盟将构建“两横两纵”LNG船舶加注网络,即长江加注链条、西江加注链条、沿海加注链条、京杭运河加注链条,实施“气化长江”战略。

与此同时,中海石油气电集团将利用沿海运营的LNG接收站液态资源,保障车船加注站点LNG资源供应。同时,利用自营站与联盟站有效组合,保障用户加注需求,打造高效便捷加注网络。

仍需配套政策支持

不过,在刘洋看来,企业层面的产业联盟虽然对打通各个环节有较大推动作用,但要整体推动LNG在内河的应用,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导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关于水运行业LNG推广应用的利好消息很多,但推动这个行业发展切实有效的专项支持政策或规定,如支持LNG船舶新改建财政资金补贴政策、水上LNG加注站建设及运营的行业规范、审批规定等还没有出台,加注站建站用地和防洪评价问题也亟待解决。”杨海兵告诉记者。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船舶运输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纪永波也持有相同看法,表示当前加注站属性、建设审批程序、运营程序仍不是特别明确,全国没有统一的要求。“加注站的建设审批需要尽快被明确;相关配套政策方面,需要强化环保政策、经济鼓励政策、优化运营环境、开展船员培训、完善标准规范。”

刘洋还指出,环保政策的实施和监管非常重要。“没有经济利益驱动,船东很难主动使用符合标准的燃料,目前内河里有些船仍使用非标、高硫燃油,因此在控排政策的执行上,监管仍需加强。”

杨海兵表示,尽管船舶LNG动力清洁化需要发展,但市场培育、政策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建议企业在看好发展方向的同时,做好长远安排,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LNG船舶新改建与加注补给保障协同一致。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