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清洁能源

旗下栏目: 循环经济 清洁能源 绿色金融

跨年寒潮来袭 省际盈缺互济保电力稳供 碳达峰引导能源消费转型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姜永斌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2-31 09:46:58

res01_attpic_brief.jpg

12月28日以来,今冬影响我国的最强寒潮自北向南“冻透”了大半个中国,带来速冻式降温和混合式雨雪。图为12月30日早晨,山东威海市民在冒雪出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6.4℃!北京佛爷顶气象观测站12月29日深夜的气温,打破了1978年建站以来12月最低气温纪录。自28日以来,这轮跨年寒潮自北向南“冻透”了大半个中国,带来速冻式降温和混合式雨雪,可谓今冬影响我国的最强寒潮过程。中央气象台也时隔4年再次发布最高级别的寒潮橙色预警。

面对“霸王级”寒潮,一方面,有媒体制作了《全国冻手冻脚地图》,网民也呼吁“羽绒服是对寒潮最起码的尊重”,互相提醒防风御寒;另一方面,受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入冬以来低温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能源需求高速增长,压力陡增。

据统计,12月份以来全国发用电同比增长11%左右。此前,湖南、江西出现高峰限电情况,浙江推动能耗双控和减煤过程中也进行了局部限电。随着新一轮寒潮来袭,舆论担忧,电力供应是否会出现紧张局面,乃至影响群众温暖过冬?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已及时组织各地有关部门和电力企业做好电力供应保障,特别是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下的应急保供方案。”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表示,已采取发挥大电网平台作用,挖掘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送电潜力,确保省际盈缺互济等四方面举措,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然而,一些人更担心煤炭供应。煤炭仍是我国发电供暖的重要能源,按用途可分为动力煤、炼焦煤、无烟煤等,其中动力煤用于发电、供热锅炉等,炼焦煤可炼制焦炭用于炼钢。我国动力煤整体价格近期出现小幅上涨,引起社会对缺煤的猜测。

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有关专家告诉记者,我国已形成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今年前11个月累计原煤产量达34.8亿吨,较去年同比上涨2.19%。近期价格波动除了受疫情与全球经济下行影响,国内煤炭行业刚从“限产能”调控政策中走出,不少煤矿仍在控制产能也是重要原因。

对此,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负责人回应称,将全力组织增产增供,指导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产能释放。黄学农也表示,会做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提高重点区域和重点电厂存煤水平,确保不出现缺煤停机。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扰动;消耗燃煤时,又会进一步增加碳排放。《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7.7%。煤炭在我国能源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位置短期内无法改变,这无疑增加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难度。

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高超超看来,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决定了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基本并驾齐驱,这种并行关系意味着碳达峰、碳中和和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

“应对气候变化是对内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外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抓手,而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关键阶段性指标。”高超超向记者表示,能源碳排放与大气污染同根同源,越早达峰意味着越早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通过倒逼经济转型引导其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变,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新技术和工程手段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向外输出。

如何缓解碳达峰、碳中和与能源供需结构性冲突的矛盾?高超超认为,关键是要打破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的锁定关系,从提高能效和降低碳排放强度两个途径入手。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约占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85%、全部温室气体排放的70%,随着清洁能源利用水平、电气化水平提升,电能替代了终端对煤油气等化石能源的直接使用,减少了终端用能部门的直接碳排放,支撑了终端用能碳排放的大幅降低。因此,控煤电、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路径。

我国煤炭产量近年来稳中有升,但煤矿数量已显著减少,这是煤炭资源整合的结果,虽然解决了以前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但距离绿色发展的要求还有距离。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专家称,下一步煤企转型的关键就是开采中生态减损,加强采前预测、采中控制、采后治理。即开采之前由政府严格审批开采对环境产生的综合影响;开采过程中,通过限高开采、截水帷幕等技术消除因煤炭开采产生的环境负效应;开采结束后,采用土壤重构、地裂缝回填等相关技术手段恢复区域生态环境,在政策引导与龙头企业引领的双重作用下共同推进煤炭绿色高效开采。

此外,在碳减排背景下,火电企业同样承受着巨大的保供、发展压力,也需要加速转型、提高效率。“评判电力产能是否过剩的标准不是煤电利用小时数,而是看保证系统可靠性的有效装机。”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储能设备技术专委会秘书长郭云高认为,“十四五”时期需要在局部补强可靠性机组,才能防范个别地区缺电风险。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