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清洁能源

旗下栏目: 循环经济 清洁能源 绿色金融

探索燃煤清洁供暖发展路径——来自山东、河北等地的调研 (2)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林火灿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2-11 08:31:13

燃煤锅炉进入更替升级阶段

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7.5亿吨左右的散煤消耗中,工业小锅炉约消耗2.36亿吨,全国35蒸吨/时及以下的小锅炉约消耗2.2亿吨。因此,解决燃煤锅炉的节能环保问题,对于改善大气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经济信息社副总裁曹文忠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城市集中供热已经形成了以锅炉房、热电联产为主,其他热源为补充的格局,锅炉房、热电厂主要原料为煤炭。在我国城市集中供热格局中,锅炉房供热约占36%,热电联产约占63%。

数据显示,我国燃煤供热小锅炉数量众多,20蒸吨/时及以下的中小型锅炉仍然占绝对优势。但20蒸吨/时及以下的小型燃煤炉供暖煤耗高,一般在48千克标准煤每吉焦(kgce/GJ)以上,且脱硫脱硝过程很难实现,单位供热量的污染物排放远高于大型锅炉。因此,低效的小型燃煤锅炉成了各地淘汰或改造的对象。

早在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加快推广高效锅炉,加速淘汰落后锅炉,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并给出了时间表。

为此,各地近年加大了工作力度。河北省印发燃煤锅炉改造、淘汰的补助办法,单独取缔拆除的补助3万元/蒸吨,实施清洁能源改造的补助8万元/蒸吨。陕西省明确,2019年对35蒸吨/时以下的燃煤锅炉全部拆除。河南省实施逐年递减的资金奖补方式鼓励加快拆改燃煤锅炉,直至2020年10月不再给予资金奖补。

随着相关政策举措的实施,尤其是地方超低排放标准的加码,我国燃煤锅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加速进入更替升级阶段。

兖矿集团副总经理陈峰教告诉记者,兖矿集团联合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岳光溪院士团队,研发新型煤粉工业锅炉和新型流化床工业锅炉。其中,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发的预热燃烧技术,可以实现煤粉的高效低氮燃烧,并将锅炉氮氧化合物原始排放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100毫克以下;与岳光溪院士团队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流态重构”技术基础上,开发了炉内喷射高效复合添加剂技术,采用分级配合风和控制燃烧温度,锅炉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原始浓度均能控制在每立方米100毫克以下。

记者了解到,在燃煤锅炉提高燃烧效率及达到超低排放的探索过程中,有两种相对成熟的技术值得在有条件的地区加以推广,一是煤粉工业锅炉,二是水煤浆工业锅炉。前者已经应用10多年,已在多个省区市推广应用,总规模超过4000蒸吨;后者已经应用30多年,具有代替油、节能、环保、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效果。

专家指出,当前,我国重点地区对小型燃煤锅炉的淘汰和改造步伐在加快,但期间也遭遇过资金补助不足、气源供应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还应注意因地制宜持续探索。

对多种能源进行合理配置

《报告》分析指出,未来3年,我国还有22.3亿平方米需要采用清洁供暖方式解决,清洁供暖市场需求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由于各地能源资源、地理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等情况差异较大,因此,亟需探索构建安全、清洁、高效、经济的供热系统,将清洁供暖引导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推进清洁取暖关系到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到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变革、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一环。”刘荣表示。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确保北方地区群众安全取暖过冬。

专家建议,我国应对煤炭、天然气、电、可再生能源等能源形式进行合理配置、多源互补、统一规划,对整个供暖系统进行全面的节能减排、装备升级、能效提升,为清洁供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商业环境,确保清洁供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以燃煤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式为主导,以工业余热、燃气、热泵以及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为调峰或补充,多种能源互补,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基本方针,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以集中供暖替代散煤燃烧,以热电联产替代燃煤锅炉,强化减排措施,控制减排总量,实施余热利用,推进热电协同。

在此基础上,还应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煤炭资源、余热资源、燃气资源、电力资源,挖掘农林生物质资源、地热资源、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等,统筹兼顾资源能源供应、环境约束要求、经济承受能力和取暖用热特点,选择适应的供暖方式和技术路线,将清洁供暖引导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针对当前发展清洁供暖过程中,政府补贴可否持续的问题,专家建议,各地在选择清洁供热方式、技术路线和装备时,应综合考虑与平衡环保指标和经济能力的关系、城区与郊区农村的关系、整合和改造的关系,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供热方式和能源利用方式。同时,充分考虑政府、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经济、适合的能源供热或采暖方式,让农户可接受,确保政策和供热方式具有可持续性。

也有专家建议,要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运行、谁受益”的原则,推进项目市场化运作;实行适宜的资金、价格、市场交易等具有实质性推动作用的政策,提升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推动清洁供热市场环境的进一步向好。

1.jpg

调查手记:清洁供暖须“因地制宜”

让北方地区的广大群众温暖过冬,这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长期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比例低,散烧煤和热效率低下的小型燃煤锅炉应用较为广泛,给大气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为推进清洁供暖,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近年来,蓝天保卫战的打响和散煤污染治理的不断深入,国家支持清洁供暖改造的力度持续加大。

随着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实,我国清洁供暖取得快速发展,清洁供暖面积和供热量得到稳定增长。其中,城市以集中供热、区域性清洁供暖为主,在集中供热难以覆盖的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则因地制宜推进了分散清洁取暖的方式。

当然,冬季取暖作为一项系统工作,任务极其繁重。而由于目前部分地区仍然缺乏统筹规划,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经济性差、运行费用高、技术选择“一刀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清洁供暖的可持续性。

在调研采访中,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推进清洁供暖工作,最为关键的是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地引导各地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条件以及环境容量等要求,结合当地特点和经济能力,做到“资源能适用、方式有选择、设备能支撑、政策能兑现、市场能运营、财政有保证、居民可承受”,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简单粗暴地“去煤化”。

当前,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供热事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期。未来3年,我国还有22.3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需要清洁供暖。2018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时指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确保北方地区群众安全取暖过冬。

因此,在未来确定清洁供暖的实现方式和技术路径时,必须充分考虑人口、资源、环境、安全等压力,从我国资源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宜的供热方式。

(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