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绿色金融

旗下栏目: 循环经济 清洁能源 绿色金融

王遥访谈:以绿色金融与世界共赢美好未来(下篇)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02 19:54:35

2016年中国担任G20主席国,将绿色金融作为主推议题之一,将G20从来没有讨论过的议题变成全球20个最大经济体领导人的共识。与此同时,中国绿色金融也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更以绿色投资原则(GIP)为纽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相融合,以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在国际上备受瞩目。

1.jpg

日前,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就相关话题接受了中宏网独家专访。以下是访谈实录:

把脉绿色金融发展关键

中宏网记者:中国绿色金融在取得了较大发展与成就的同时,您认为,当下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挑战与痛点有哪些?

王遥:2016年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元年,从2016年开始,中国在政策制度、市场创新、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具体来讲,中国将绿色金融与一些国家战略,比如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一带一路"等联系在一起,确保经济能够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而且,中国发展绿色金融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模式,也就是依靠政策的推动,促使行业、资本市场、地方政府等参与到国家绿色金融建设中来。同时,绿色金融的地方试点工作因地制宜的形成了一批有效的地方政策和市场实践。并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地方经验。中外的绿色金融合作取得重要进展,《绿色投资原则》的发布是"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合作又一里程碑。

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我国绿色发展进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我认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挑战:

一是政策如何有效协同?绿色金融的推进不仅涉及到金融管理和监管部门,还涉及到财政、发改、生态环境、农业、住建、工信、科技等有关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协调。从国家层面来看,涉及到绿色金融指引和监管政策与各部委的绿色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财税政策的协调;从地方层面来看,需有效协调区/市、省各政府部门及国家金融管理和监管机构,对接中央、省级、市级的各项相关政策,而能否对接顺畅,涉及到行政管理上的责权划分及相互配合。因此,各部门的紧密协调配合,绿色金融政策与其他政策的顺畅对接,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也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二是环境风险和效益如何进一步内生化?当前,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一方面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缺乏认知,也不知如何量化相关风险,在投资时并不充分考虑ESG因素;另一方面缺乏行业专业知识,普遍认为绿色产业技术不成熟、市场不确定、短期内自身盈利能力有限,风险较高,从安全性和盈利性角度考虑,多数仍对绿色领域敬而远之。这体现出当前环境风险和效益仍没有内生化,无法在金融定价中得到体现。

三是绿色金融创新产品模式如何广泛推广?目前,绿色信贷、绿色债券/ABS、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领域的产品模式创新,如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绿色市政债、绿色融资担保基金、绿色建筑保险等都陆续推出。但是,一些创新的产品模式目前只有少数案例,需要积极的政策支持,发现普遍适用的商业应用场景,从而有利于该创新产品的广泛推广。

四是绿色标准如何统一和分层?绿色标准是指导绿色投资的重要前提。当前,中国大力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绿色产业目录》,各部委也出台了相应的绿色行业标准。此外,各地还有重点支持符合本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企业和项目,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的"绿色"标准。因此,当前我们首先面临标准统一的问题,从而能够有效引导绿色投向。例如,要改变当前两个绿色债券目录的现象,也要解决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对绿色的定义不完全一致的现象。同时还要明确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关系问题。

五是如何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目前,金融领域普遍存在环境信息披露较为薄弱、企业环境信息不完整、及时权威的信息整合存在壁垒的现象。环境信息披露和共享机制的不健全,会阻碍环保部门建立切实有效的环境质量评估标准;同时,金融机构难以及时获得绿色环保信息,会影响正确的投资定价和风险管控。

六是如何提高绿色金融意识和能力?首先是提高政府官员的能力意识。目前除直接承担绿色金融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外,相当数量的政府工作人员对于绿色金融的认知程度仍然较低。在金融机构层面,对于开展绿色金融相关业务的意愿和能力仍然有待提高,专门、专业运用环境(E)、社会(S)、治理(G)理念,进行投资决策的业务模式仍需要大规模推广。在企业层面,通过绿色金融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的专业知识和专门人员仍然十分缺乏。在各地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中,从事和开展绿色金融研究的力量仍然较为单薄。与此同时,各级各类媒体对于地方绿色金融发展的宣传报道数量仍然有待提高,媒体人员对于绿色金融理念和实践的关注和理解程度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协创共赢绿色未来

中宏网记者:自2016年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绿色金融获得了巨大的突破,绿色金融制度创新加快、体系建设也稳步推进,放眼未来,您认为有哪些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王遥: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政策逐渐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在绿色金融未来发展过程中,我认为有五大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绿色金融在助力高质量发展方面作用越发显著。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多种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引导经济向绿色转型,加快培育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据人民银行统计,2019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9.47万亿元,余额比年初增长7.0%,折合年增长率约为13.9%,余额占同期企业及其他单位贷款的9.9%;根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数据,今年上半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合计高达1432.91亿元,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了清洁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和污染防治等领域。此外,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等也为农业、建筑业等行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在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和新兴行业发展壮大,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是绿色金融标准将进一步规范和统一。今年我国出台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欧盟也制定了《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并且在向全球征求意见。有专家表示,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率先研究推动中欧绿色金融标准趋同。一个全国统一并与世界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一旦制定并推行,有利于吸引外国投资者,吸纳外国资本,形成统一市场并便于监管,同时,可将资金引导到真正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和行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三是更多绿色金融相关产品和服务创新。尽管当前我国绿色信贷产品在绿色金融市场上仍占有较大比重,但政府有关部门、各金融机构、企业等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实践。比如,今年6月赣江新区发布了首单绿色市政专项债;今年3月,北京朝阳区推出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等。绿色金融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更好地发挥绿色金融在引导绿色发展方面的作用。

四是ESG信息披露主流化发展趋势明显。当前我国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严重不足,但根据《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上市企业将强制披露环境信息。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有利于增强透明度,提升投资者信心,增强资本市场诚信度;对于企业而言,则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代理成本,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股票价格和公司价值,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五是绿色金融国际化步伐加快。2016年,中国首次把绿色金融纳入G20峰会议题,2017年作为发起国之一又成立了央行和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等绿色金融合作平台,2018年中英又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搭建绿色金融发展平台,不仅有利于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对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