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绿色金融

旗下栏目: 循环经济 清洁能源 绿色金融

中国-东盟绿色低碳合作呼唤绿色金融支持

来源:中国日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7-18 18:46:47

导读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近期密集出访东南亚多国,对助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色低碳合作是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点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仍面临不小挑战。下一步双方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绿色金融合作,打通国内外金融机构绿色投融资合作路径,填补东盟绿色转型资金缺口。

作者

翟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石有为: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生

绿色低碳合作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中国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点领域。中国与东盟在生态环境、绿色低碳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具有战略支撑、机制引领和注重实际的特点。与此同时,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双方合作也面临不少困难,可凭借绿色融资助力绿色低碳合作。

制度化格局引领中国东盟绿色低碳合作

战略化、制度化是中国-东盟生态环境和绿色低碳合作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不断纳入全球和本地区紧迫的生态环境问题。早在1997年,中国与东盟就签署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进入21世纪,双方不断加强生态环境领域交流合作,先后签署《巴厘路线图》和《巴黎协定》,并通过多个环境保护与低碳发展的合作协议。近年来,双方共同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

1.jpg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2004年8月,首次中国-东盟环境政策对话研讨会召开,双方在公众意识和环境教育、促进环境无害化技术与清洁生产两个领域展开实质性合作。2007年,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09-2015)》,战略每五年更新,提升合作层级。2021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可持续发展成为合作年主题。5月,双方通过新一轮五年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将环境政策对话与能力建设、可持续城市与海洋减塑、应对气候变化与空气质量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作为战略方向。

在具体操作层面,中国-东盟环保合作中心成立,开展各类务实合作。自2011年以来,中国-东盟环保合作论坛已连续举办10届,围绕当下最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合作。双方先后组织30余场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活动,建设中国-东盟环境合作信息共享平台和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

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援助东盟国家建设高质量清洁能源项目。例如,截至2020年底,中资企业在柬埔寨建成投产10座水电站,中资各电站2020年上网电量占比达80.3%,为该国低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jpg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后疫情时代低碳合作面临挑战

一是疫情持续蔓延影响发展规划落地。虽然封锁隔离措施导致排放量下降,空气和水质得到一定改善,但积极影响可能是短暂的。疫情导致各国医疗废物处理的负担加重。同时,各国能源部门的绿色发展规划受到投资和供应链中断的负面影响。国际能源署估计,由于供应链中断、疫情管控措施以及融资困难,2020年可再生电力净增加量同比下降13%。

二是产业发展的排放压力阻碍能源结构转型。中国部分欠发达地区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能源需求与绿色转型相适配的挑战。未来东亚国家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将随着工业化进程持续扩大,预计到2050年石油和煤的需求量将较2017年增加约50%。此外,东盟国家政府允许工业部门在复苏期间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将进一步阻碍原有低碳发展计划的实施。

三是技术研发投资匮乏导致产业发展滞后。要适应产业发展目标,就必须加快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应用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高新技术,在研发方面加大投资力度。然而,东盟整体的研发支出总额低,研发支出占GDP比例不足1%。各国研发投入差距也较大,东盟总体人均研发支出与中国相当,其中新加坡的人均研发支出甚至高于美国,而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国研发低碳技术的投资占比微不足道。

1.jpg

图片来源:东方IC

绿色金融助力中国-东盟绿色低碳合作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与东盟可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合作。

一是满足“一带一路”宏观层面的资金融通要求。东盟国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方。“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的“2023年愿景”行动计划要求签署方制定绿色投资目标。金融机构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棕色投资向绿色投资转变,助力低碳转型。一方面,随着化石燃料消耗的不断下降,灵活管理转型风险;另一方面,创新融资机制和融资渠道,助力低碳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填补东盟国家绿色转型资金缺口。东盟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在绿色转型各领域存在较大资金缺口,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将成为此类投资重要的中间渠道。虽然美欧仍然是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领域的领导者,但中国发行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可鼓励积极发展能效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稳妥开展环境权益、生态补偿抵质押融资,依法合规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探索碳金融、气候债券、蓝色债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气候保险等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借助新加坡作为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推动绿色金融合作,助力共同实现绿色转型。

三是拓宽国内外低碳项目的融资渠道。通过放宽国内电力项目股权投资比例限制、引入碳排放权交易,建立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统一、开放的交易市场,激发绿色融资市场活力。打通国内外金融机构间绿色投融资合作路径,为国际绿色投资者提供“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市场准入便利,拓展中国东盟绿色投融资群体范围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