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黑龙江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松花江三姓浅滩的前世今生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孙文华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2-17 17:17:16

在松花江三姓浅滩17号航标附近,左岸山坡上的灌木丛中矗立着一座墓碑。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常有人来到墓前,献上一束新带露的野花。过往的船舶每当经过到这里,都不约而同地长鸣一声汽笛,向长眠在这里的原交通部黑龙江航运管理局(以下简称“老黑航局”)党委书记兼局长王源章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整治三姓浅滩是几代水运人毕生的夙愿,而王源章与三姓浅滩更是有着不解之缘。整治三姓浅滩正是他为之奋斗的事业!

1.jpg

“魔鬼浅滩”的真面目

提到三姓浅滩,松花江沿线的老跑船人无人不知,都会摇头咂舌。因为三姓浅滩,是松花江上最“臭名昭著”的碍航浅滩。

位于松花江中游依兰(距哈尔滨331公里)至沙河子(距哈尔滨298公里),左右毗邻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的三姓浅难河段全长35公里。依兰是满语“依兰哈唎”的汉译,即依兰是满语“三”的意思,哈唎则是满语“姓”的意思。所以有史以来人们一直习惯的把这个河段称为三姓浅滩。

三姓浅滩为石质河床,浅滩底质为风化或半风化花岗岩,局部覆盖着淤沙、砾石。河道中岛屿、暗礁众多,浅滩上下口狭窄,加之牡丹江回水的顶托和两岸众多支流夹沙在河口落淤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该浅滩河段河床粗糙率大、河宽、水浅、水流分散,浅滩水面比降不大,流速比较缓慢,一般为每秒0.8米左右,因此,其水流能力难以冲刷河槽,河槽较为稳定。河槽中泥沙推移不定,浅滩连绵不断,航道复杂多变。三姓浅滩实际上为一浅滩群,其中大型浅滩有三块石、满天星、七星坑七八处之多,被船员们形象地称为“鬼门关”,也就是松花江上最浅险的河段。

三姓浅滩较上下各段航道浅约20-30厘米,枯水期平均航道最小水深维持在1.15-1.25米,每年枯水季节,使哈尔滨-佳木斯航线船舶不能畅通。如遇严重枯水年,航道水深下降到0.7米,致使松花江被三姓浅滩分为两段,船舶断航。即使平水年份,船舶也不能畅通,运输不能衔接,造成减载甚至促使货物倒流运输。三姓浅滩造成船舶减载程度在枯水期和平水期只能发挥船舶满载吃水的30%到45%左右,其结果浪费了运力,加大了运输成本。

同时,又由于浅滩航道狭窄,驾驶人员精神极度紧张,领航、操舵稍有疏忽即可能酿成重大海损事故。尤其,多年来,在三块石、满天星等处造成的海损事故屡见不鲜。因此,自从松花江上有航运以来,在船员中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通过三姓浅滩的船队必须由船长亲自驾驶,船上所有船员不论是甲板的还是轮机的,也不管是不是当班的,都要全员上岗,直到船队安全通过。即使这样,还是常有船舶在这里触礁、打漏子、沉船。

近百年来,松花江上的船舶从木帆船发展到蒸汽机明轮,从蒸汽机明轮发展到内燃机分节顶推船队,船员们也一代又一代地更替了多少茬,三姓浅滩却始终是压在广大船员身上的一块心病,久久未能得到根治。

历史上,沙俄时期、日伪时期都对三姓浅滩进行过大规模的整治,但都收效甚微。新中国成立后,也对三姓浅滩进行多次整治,由于当时财力所限,整治技术不成熟,整治基本上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水平上,随着松花江航运的发展,三姓浅滩的“卡脖子”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家企盼着,企盼着有朝一日能够彻底根治三姓浅滩,企盼着让航行的人们一路顺畅。

2.jpg

沙俄、日伪时期初步整治

整治三姓浅滩,历史由来以久。

1904-1906年,在旧中国时期,沙皇俄国侵占东北期间,曾首次派遣测量队对浅滩进行勘察绘制江图和对三姓浅滩岩石河床进行早期的清石工程。1908年中国海关接管后,三姓浅滩清石工程继续进行,至1926年在三姓浅滩共清石22618立方米;1928年东北水道局成立后,重新对三姓进行了水路测量和地质调查,同时在沙河口、小古洞岛、牡丹江口、三姓四个地方设置了测水标。

1930-1931年试验性整治。1931年,东北水道局从德国欧林斯达公司购入了2艘挖泥船,一艘为60方链斗挖泥船,另一艘为30方抓扬式挖泥船。1931年9月至11月初,2艘挖泥船(取各平江、安江)和4只泥驳由哈尔滨出发,驶往三姓浅滩现场,于6号、7号标处开始进行疏浚作业,共完成了85个工作日,挖泥25000立方米。

1931-1938年用挖泥船疏通航道。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大量掠夺黑龙江流域物产资源,对碍航浅滩也进行了整治。日伪时期对三姓浅滩的治理办法,开始主要也是疏浚,疏浚量约为46万立方米。1938年起哈尔滨航务局疏浚作业和永久性大规模的整治工程和护岸工程正式开始。

1938到1944年,维修性挖泥量累计长度为32613米。在此期间,日伪对三姓浅滩整治工程的技术措施是缩窄及挖深河床,改正河道、护岸及堵塞支流,对稳定河道、调节分流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所建工程都集中在浅滩中上游,对航道最差的中下段未进行整治,全靠疏浚维护。下段泥沙积量较大,疏浚力量不足,致使中下段航道仍处于碍航状态。浅滩上游的一些整治工程,由于质量差、标高低,而且又没有及时维护,因而,工程疏浚不久后,大部分被春季流冰冲毁,几乎不再发挥作用。

前仆后继的尝试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对水运工程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老黑航局从1951年起用疏浚方法维护航道。从1963年开始,原计划用4年时间完成浅滩中下部河道整治工作,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工程进展很慢,中间几度停顿。

1963年以后,主要建造了丁坝、锁坝、护岸和疏浚土石方等工程。整治工程首先在航道最浅的满天星浅滩进行,基本上是按从上至下的顺序施工,整治建筑丁高满段丁坝为零米(设计低水位)、锁坝和下段丁坝为0.5米,整治工程均为堆石坝。

整治工程实施后,效果较好,清除了航道的淤积,满天星段河道达2000米,原北航道在汛期与流冰期常为泥沙淤浅,淤沙量虽不大,航道淤浅一般也只有0.2-0.3米,但已使该处成为三姓最浅的航道。几乎每年汛后和流冰后都在进行清淤,航深只能维持在0.9米左右。

1964年改走南航道后,其下口汛后仍有较大回淤。1965年在此河段南侧建丁坝后,航道汊流流量增加约20%,流量也相应加大,疏浚后的航道不再回淤,最浅的满天星南航道,浚深了0.25米。15-17#航道疏浚泥沙124857立方米,使本段尝试由1964年的0.9米增加到1.15米,其余的9-15#航道经过清石、挖泥,航道水深也有所增加。同时雍高了浅滩中部水面,增加了航深。

综上,整治工程雍高水面,疏浚降低航槽,仅此2项因素,整治区段航深提高了0.3米。这次整治三姓浅滩各项工程的效果虽然显著,但是由于三姓浅滩形成的原因复杂,整治困难,所以,这次整治只是为今后的继续整治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但收益甚微。

60、70年代,航行在哈尔滨到佳木斯区间的大型客轮“天龙号”(后改名为东方红06)曾两次在三姓浅滩打漏子沉船,第一次发生在1966年,这艘船满载上百名的旅客由沙河子开往清河,当航行到三姓浅滩6号标时,由于航道水深不足,船底撞到孤石上,船舱大量进水,幸好船长采取了紧急抢滩措施,客轮才没有沉没,但是由于慌不择路,船体担在河底石梁子上,龙骨变形,船体严重受损。

还是这艘船,不久后,又一次在三姓浅滩触礁。据当时参与事故处理的人回忆,由于河底到处是孤石,一下子撞了大小48个窟窿。此后还发生过“红旗09”挖泥船等几十起触礁、打漏子事故。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