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青海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向世界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青海生态之窗”建设迈上新台阶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何敏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9-08 09:39:51

9月7日16时10分,在玉树文成公主庙旁的巴塘河畔,一只小水獭身姿灵活地摸出岩洞,悄悄攀上河边大石头东张西望了起来。此时,这个小家伙咖啡色的体背部,灰褐色的腹面,东嗅嗅西闻闻的小鼻头,都在“青海生态之窗”的监测镜头里一览无余。与此同时,在八百多公里外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片区观测点,五六只普氏原羚正悠闲地甩着小尾巴在觅食。

能够把距离八百多公里空间里的野生动植物的动态即时信息尽收眼底,这就是“青海生态之窗”的神奇之处。

1.jpg

玉树州囊谦县观测点

青海是在全国率先依托重大生态工程实施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的省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省生态环境厅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累计投入2700万元持续建设“青海生态之窗”,观测点位由原来的6个扩建到76个,实现了对典型区域的生态类型、自然景观及野生动物等进行“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的实时高清视频观测,丰富完善了“天空地一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该平台的建成投用,有效支撑了自然保护区监管和物种多样性监测,生动展示了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效。

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显著提升。自2016年建设以来,“青海生态之窗”积累实时监测收集大量视频观测数据,积极探索视频数据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将藏羚羊等重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数量、活动区域进行数量统计和跟踪观测,初步掌握了藏羚羊、普氏原羚、欧亚水獭等生境状况、生态习性变化情况,为物种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现场观测分析手段。

目前,借助人工智能视频分析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已能做到识别迁徙藏羚羊种群数量。在此基础上,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快建设,初步实现了全省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空气和声环境质量的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数据的统一管理,以及环境质量状况的分析预警,为加强环境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2.jpg

玉树市观测点

依托长江、黄河流域(青海段)生态监管信息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初步实现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数字化、信息化,更好展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结合人工智能自动化分析技术,为流域水环境综合监管及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撑。同时,青海积极探索“青海生态之窗”观测视频数据自动化识别疑似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和报警功能,推动与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联动,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服务环境治理作用更加突出。通过6年来的建设,“青海生态之窗”在观测点位覆盖、功能拓展和数据应用方面得到显著提升,服务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作用凸显。2020年9月至2021年,仅木里矿区就建设了11个高瞭望观测点位、矿区矿坑边缘9个自建观测点,2022年又新建观测点位10个,形成对木里矿区采坑和渣山生态修复整治工作全过程多角度的视频观测,目前已形成积累时长超过1000小时的影像档案。

生态保护宣传阵地更加凸显。几年来,“青海生态之窗”通过大量生动鲜活视频案例、现场讲解和网络直播形式,向社会各界宣讲全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成效,充分发挥了生态环境教育科普、宣传主阵地作用。

3.jpg

青海湖泉湾观测点

截至目前,“青海生态之窗”服务保障国家部委、省内相关部门、社会团体考察调研、参观学习共340余批次、3600余人次。此外,“青海生态之窗”观测数据实时向生态环境部、省自然资源厅、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中科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等单位推送共享,成为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数字中国峰会数字生态分论坛等国内重要会议相关环节实时展示内容。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