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台湾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弥补山林失落的一角 云豹「再引入」开展跨国学术讨论

来源:环境资讯中心 作者:廖静蕙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0-10 16:35:25

云豹是台湾两种猫科动物之一,1980年代即无目击纪录,近几年宣告灭绝。将近四十年,台湾生态系是否因此而有不同面貌?台湾猕猴、山羌、水鹿,甚至黄喉貂的数量增加,是否与缺乏云豹这个天敌有关?上周末「猫科动物再引入研讨会」中,针对是否比照其他国家再引入云豹进行讨论,几位部落来自排湾和鲁凯族代表都持保留态度。

台湾云豹=亚洲云豹 再引入让山林生态系完整

过去全球云豹视为一属一种,底下分为四个亚种,其中之一就是台湾云豹;婆罗洲、苏门答腊则属另一个亚种。近年来经科学家比对斑纹、颜色、条纹位置等条件,发现可明显区分为两种,其一为亚洲云豹(Neofelis nebulosa),并将婆罗洲、苏门答腊独立为一种,称为「巽他云豹」(Neofelis diardi)。

18586107329_1a229d4354_h.jpg

Leopardus Brachyurus Wolf 云豹。作者:Joseph Wolf。

亚洲大陆的云豹毛色偏黄,巽他云豹毛色偏黑,斑块小,但这些证据却无法区分是否来自台湾或其他地区。因此,台湾云豹(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a Swinhoe, 1862)归类为亚洲云豹,至今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台湾云豹是亚种分支。台湾石虎保育学会理事姜博仁解释,斯文豪(Robert Swinhoe)命名的依据是跟原住民买来的两张云豹皮,并认为是新种,但后来更正说法,因为毛皮无法完整呈现自然状态。

云豹特征脚短尾巴长,树栖能力强。虽然云豹并不需要栖息在茂密的森林,尼泊尔的纪录中,云豹出现在茶园周遭。但是过去疑因大伐木林道开发,干扰以及造成栖地破碎化,密集干扰云豹栖地,再加上狩猎压力,可能是造成其灭绝的主因。至于牠的猎物,从其他国家云豹排遗,显示会吃灵长类、山羌、水鹿,甚至有吃红毛猩猩的纪录。

姜博仁十年前计算适合云豹栖息的栖地,扣掉针叶林,约莫8500平方公里,换算约可供155只云豹,而这还不包括高海拔的针叶林。在尼泊尔云豹栖地,和不丹最新的海拔分布纪录是3600公尺海拔。

2000年起,由台美组成的专家,历经13年监测调查,无论是自动摄影机、目击记录,完全不见云豹踪迹。姜博仁即为团队成员,博士论文以云豹为研究对象,除了证明过去台湾确实存在原生云豹,也证明台湾岛上原生云豹已灭绝。

他认为,再引入云豹是弥补山林失落的那一角。「云豹可以说是生态上的保护伞物种,一个云豹可以生存的环境,也会是一个生态完整健康的环境与山林,也就是家,也就保护了生活其中的所有物种。」

鲁凯观点:接受云豹灭绝事实 再引入生态疑虑待厘清

台湾原住民族中,排湾及鲁凯族将云豹视为民族动物。研讨会中邀请鲁凯及排湾族代表与会表达意见。

云豹鲁凯语拼音为「lrikulaw」,发音近似「里古烙」。好茶部落作家杜寒菘以云豹创作的作品,充满部落当中。对于云豹的消失,族人的态度是「云豹没有了,我们伤心过,也接受云豹绝迹的事实了,那就留在梦里相遇吧!」

至于是否主张让云豹重返山林,他带来部落的讯息,若非台湾原生云豹,再引入所造成的冲击是什么?这过程谁获利?会不会又是以保育之名,划保护留区实质上限缩原住民族的传统领域?会不会又带来大批游客,冲击部落环境。

好茶部落的迁移过程与云豹的传说紧紧相系,在传统鲁凯族狩猎,是不允许猎捕云豹。义守大学原住民族学院院长台邦‧撒沙勒指出,对于好茶部落而言,云豹的地位有如神明,因此不猎杀、不穿其皮,并将其形象内化为好的人格,例如勇敢、善战等。鲁凯十分肯定猎人,会以各种方式来表彰其地位,不过,误猎云豹的人是没有奖赏的。

对于云豹复育,台邦认为应与鲁凯文化、山林环境同步思考,复振部落传统知识,过程要能扩大族人参与,并提升保育能量。

排湾观点:云豹未死 再引入是假

有别于鲁凯族,排湾族人仍深信在大武山深处存在云豹。「对排湾族,云豹不可以消失!」排湾族语云豹的拼音「likuliav」,艺术家拉夫琅斯‧卡拉云漾说,族人仍在等待云豹。依据族人的传说,云豹在清朝1850年代就很少了。部落认为云豹之所以消失,是因天性难繁衍,再加上懒得交配所致。

在排湾文化中,云豹代表勇士、男性;勇士舞步也是踹摩云豹步伐。云豹对于族人是谜样的存在,排湾传统狩猎,熊鹰、黑熊和云豹,都属于圣物,误获时须于特定的地点举行丧事和族咒及除檅仪式,而且只能在夜间举行。他解释,在部落,不光彩的事情才会在夜间举行。所得猎物归于贵族领袖所有。

当他询问部落耆老对云豹再引入的看法,他们用排湾语念了两次likuliav。拉夫琅斯解释,排湾语将一个名词念两次,代表是「假的」。不但不能接受引入云豹,也不接受熊鹰羽毛的替代品。

成功引入伊比利山猫 关键在于人

全球野外猫科普遍遭遇生存威胁,不少国家投入保育工作。由林务局、台北市立动物园合作举办的猫科动物再引入国际研讨会,即邀请远从西班牙伊比利亚山猫复育计划专家分享经验。

Iberian Lynx伊比利亚山猫(Lynx pardinus)曾经被认为是地球上最稀有的猫,名列IUCN野生动物红皮书极度濒绝(CR)等级。20世纪初超过十万只漫步伊比利半岛,由于栖息地消失,2002年野外族群不到一百只。

Linces19.jpg

伊比利亚山猫。照片转载自维基百科(CC BY 3.0)

米格尔西门(Miguel Simon)是第一个意识到必须保育这个具有代表性的物种。他领导了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各地的数百名科学家和环保人士组成的专家团队,设置育种中心,通过最先进的设施,24小时监控每只山猫,得以每年释出多只伊比利山猫,并确保任何幼兽安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野生种群现在估计接近500只。

米格尔‧西门提到,重新引入必须清楚为何做这件事,目标明确。另外还须足够的栖地,栖地之间能够连结;并且须有正确的基因库并确保遗传基因多样性,以及疾病预防。2007年首座育种中心成立,营运之初也曾面临猫白血病,导致40只幼兽只存活12只,这个教训让研究人员意识到全面性卫生计划之重要,得以专注疾病预防。

过去山猫是猎捕的对象,肉可以吃、皮可以用,牙齿可做成项鍊,是具有经济价值,现在转而为保育引入对象,居民能否接受是关键。全面性评估人们的态度和观感相当重要。项目经理玛丽亚‧多明桂(Maria Navarro Dominguez)表示,再引入计划之前,做了很多居民态度的研究调查,透过访视、电访进行量化分析。

居民对于引入带来的冲突有些疑虑,例如不能利用,也不能视为娱乐的对象等,土地可能因保育山猫而不能利用,尤其是造成畜养场的损失等。解决方案包括与农民签订协议,维护其利益,并协助争取相关机关补偿,让居民不因保育而有实质损失。他强调在过程中与居民充分沟通、直接面对问题的重要,即使居民拒绝接受,也要找出背后的原因加以解决。

全球野生动物保育基金会(Global wildlife conservation,GWC)野生猫科动物保护项目经理(Program manager of wild cat conservation)吉姆‧桑德森博士(Dr. Jim Sanderson),指出,一个物种「再引入」,必须评估是不是有需要、强烈的渴望牠回来。

「我们不需要改变猫;我们必须改变人们的思想。作为保育者,我们的任务不是与猫合作,而是与人合作。」吉姆‧桑德森强调,虽说是猫科再引入,实际工作的对象是人,而非只是猫科动物。例如猫科会侵入鸡舍,人们会猎杀牠。因此必须了解原栖地的居民是否希望云豹回来。

他也是IUCN猫科专家组成员,在他工作的场域上至数十座坚固鸡舍,解决猫科动物入侵的问题。而庞大的资金往往伴随着成功的经验而来。「捐款的性质是锦上添花,成功才会有人锦上添花。」

(本文字体已经过繁简转换,编辑:Nicola)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