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台湾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AI动物辨识警示系统5月上路 保护台湾石虎免死于路杀

来源:环境资讯中心 作者:庄晓萍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4-09 11:23:17

你有在路上看过被压扁的动物吗?台湾有一群研究者与志愿者8年来拍摄了79,059张在道路上不明原因死亡(路杀)的动物“遗照”,促成公路总局正视路杀问题,不只挹注资源在2018年进行全台系统化路杀动物调查计划,今年5月还将推出全台第一套石虎警示系统,保护石虎免死于路杀!

2018年调查结果显示,路杀旺季在春、秋两季,主因是繁殖及幼体离巢时可能会离开栖息地到处移动,其中两栖类与爬蛇动物占路杀动物数量7成;路杀社同时表示,今年5月首度推出的石虎警示系统,这是创社8年以来最大的保护计划。

46604916165_67e615acea_b.jpg

图片提供:台湾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全台路杀大调查   3线石虎热点列首要改善标的

台湾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员陈宛均,于第七届路杀社年会表示,过去路杀社进行的调查时间与地点过于随机,使得资料应用上有困难,所以在2018年进行的系统化调查,便是将台湾依照生态分区、道路密度及道路类型化分为1444个网格,切成336个样区,开放让网友认养、并在14710月四个时间进行调查。

一年来,共记录了3780件动物死亡的资料。从数据发现,路杀事件主要发生于春、秋两季,死亡动物以两栖类及爬虫类占比最高,达7成。路杀社长、特生中心动物组助理研究员林德恩表示,春秋两季为路杀旺季原因,就是因为生物繁殖及幼体离巢时间,主要为春、秋两季,在路上移动较为频繁,死于路杀机会明显增加。

然而全台道路总长超越4万公里,哪些道路才能具体改善路杀事件的发生?林德恩表示,为了把有限的经费花在刀口上,首先选择中大体型的保育类动物-石虎,为保护对象,锁定台3在线石虎易穿越的路段,进行预警系统的研发。不过,“省道不象是高速公路是封闭系统的高架道路,可以设置围篱避免路杀,省道两侧多是民宅,土地使用上会有困难。”

47520389331_96d64d0bc1_b.jpg

2018年路杀社号召民众参与系统化路杀动物调查计划,资料显示路杀好发于春秋两季,主因是生物繁殖与幼体要往外拓展生存基地,导致路杀数量提升,其中路杀生物种类比例最高为两栖类及爬虫类。图片提供:台湾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林德恩分享,虽然资料分析已经可以找出石虎的路杀热点,但实际行动仍会受到很多困难,因此第一套石虎预警系统是选择台3在线两侧公有地进行改善,透过测速器与AI动物辨识系统提醒用路人降低车速、提示动物远离道路,预计5月就能正式上线。

改善路杀从环境教育开始  路杀社再推其他物种调查计划

2011年成立的“路杀社”,原先只是台湾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用于联系生物调查志愿者的联谊性社团,后来却因为特生中心动物组助理研究员林德恩一张死蛇照,开启了社团成员调查路上不明原因死亡动物的行动。社团成立至今,成员已突破1万人,累积了近8万笔“遗照”,纪录了台湾574个死在道路上的物种。

林德恩说,自己也没想过这个社团能走得这么久,甚至能在2017年年底获得公路总局的资源挹注,展开全台道路系统化调查,以及石虎道路警示系统的建置与概念推广等计划。

林德恩表示,虽然调查与系统研发已有初步成果,但最重要的仍是环境教育的普及化,除了与路杀热点邻近社区合作,进行友善道路环境教育,今年也规划了公路总局养护工程处工程人员的教育课程,期许道路设计不只是考量物理与工程效益,也能看见环境中的不同物种的存在。

关于后续工作计划,路杀社表示,今年还是会持续进行路杀动物系统化调查,希望招募更多花东地区的志愿者参与调查;另外,将在端午节前后进行蛇类、秋季进行农法施作与田间动物的调查,期待公民的力量能协助特生中心获得更多物种信息,了解人类生活与动物生态间的冲突,推动更多改变。

路杀社与公路总局、中兴大学等团队合作研发全台第一套省道石虎警示系统:当测速系统侦测到车速超过60km/hr时,荧幕会显示警示字样,提醒用路人注意前方为石虎出没热区;另外,AI动物侦测系统当侦测到目标动物时,会向目标动物发出警示灯光或声响,提醒动物不要靠近。然而,林德恩也表示,目前还在进行警示系统的调整,希望可以避免动物习惯提醒内容,而失去警示效果。图片提供:台湾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编辑:Nicola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