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濒危物种

旗下栏目: 土壤修复 濒危物种 林业矿业

从10只到406只 濒临灭绝的朱鹮如何在这里重建种群(2)

来源:中国林业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06 09:47:27

我们透过笼舍发现每只朱鹮的脚上都挂着一个环。带着好奇,我们看向饲养员许连松,“那是朱鹮的‘身份证’。”他说。

朱鹮还在蛋壳里的时候就进行了DNA检测,并有了谱系编号,基于编号,可以追溯每只朱鹮的族谱信息。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主任方盛国告诉我们,为了提高朱鹮的受精率和后代存活率,他们利用自行开发的遗传基因评估平台,通过基因谱系筛查,将能够匹配的个体散放在一个较大的笼舍中,让朱鹮自主选择配偶,避免“近亲结婚”。

在笼舍区走了一圈,我们发现每个“房间”上部被网隔开,下面则是敞开的。“这就是为了让它们自由恋爱。”许连松说。

朱鹮不但是“一夫一妻”制,它们在择偶时还有独特的审美标准。通过上百次观察、统计,方教授发现了一些规律。“这只是雄朱鹮,它更青睐腿长的雌朱鹮,就像旁边这只。因为长腿雌朱鹮体重较大,容易受精,所生蛋的个头大。”方盛国又指了指笼舍另一侧,“你猜雌朱鹮在择偶时更看重什么?”我们摇摇头,他说:“是羽毛色彩!”雄朱鹮到了繁殖期,羽毛颜色会发生变化,渐渐由白色变为灰色或黑色,朱鹮可分辨紫外线波长,雌朱鹮更倾慕羽毛偏灰的雄朱鹮。

饲养员正在检查核对朱鹮的“身份证”(由德清县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提供)

成对的朱鹮来回踱步,悠闲自在。朱鹮对周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它们的到来也“倒逼”当地对水环境严格治理。2014年开始,下渚湖湿地所在地――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借助“五水共治”行动,对矿山、生猪养殖进行了大整治。如今,下渚湖长期保持Ⅲ类水水质,秋冬季节可以达到Ⅱ类。

“环境好了,朱鹮也更愿意谈恋爱了。”许连松说,经过多年努力,德清朱鹮的受精率逐步从30%提升至87%,整体种群质量远高于国内外其他朱鹮种群。

“即便如此,同一地区的朱鹮繁殖后代,也会有基因退化的可能。”方教授坦言,国内朱鹮的分布区主要在陕西、河南、四川等地,德清的朱鹮种群数量仅次于陕西。最近他们正筹划开展基因优化工程,计划与国内陕西、河南等地的朱鹮进行种群交流。

人鸟和谐相依 湿地生态大变样

离开室外笼舍,我们来到基地会议室,这里的墙上挂着几十块监控屏幕。密密麻麻的视频影像让我们一时间有些看不过来,许连松却能盯着看一下午。

许连松是德清县第一位朱鹮饲养员,相伴11年,朱鹮于他而言,有一份特殊感情。他说,如今在德清县,群众也都自觉参与朱鹮保护,人与朱鹮相处得更和谐。与此同时,当地也特别加大对湿地特色植物的培育力度,营造良好的动植物生长环境。

2014年,德清县借力浙江大学的科研技术,实施了朱鹮野化放飞,迈出浙江朱鹮野外种群重建的重要一步。随着野生小朱鹮在德清破壳而出,标志着我国江南地区首次实现朱鹮野外自然繁殖。许连松决定带着我们去野外寻找朱鹮的身影。

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野化训练区内,正在接受野外驯化的朱鹮(见习记者 林婧)

从基地后门出来,沿着小路走一段便是沿河村,路边的树木蓊蓊郁郁,一派江南水乡景象。我们正巧遇到下渚湖街道党工委书记、下渚湖管委会主任丁本荣到村里查看水质。他说,这几年,街道对湿地周边区块实施拆迁和生态修复治理,增殖放流鱼苗近20万尾,恢复湿地生态多样性。同时,伴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的推进,各村也积极打造景观小品,村民自发种植大量芦苇、莲藕、菖蒲等湿地特色植物。下渚湖动植物种类、数量逐年上升,尤其是越冬候鸟的种群数量显著增加。据统计,目前下渚湖湿地风景区内有高等植物500余种,各种动物约377种。

湿地和村庄和谐相融,给朱鹮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它们甚至会飞到村民的房前屋后觅食、休憩。“体型大,红脑壳,脖子后头有一缕白毛,这就是朱鹮,这一片的居民都认得。政府的人挨家挨户发宣传单,让保护朱鹮……”说到朱鹮,沿河村村民丁香根满脸自豪。

聊着聊着,许连松提到今年7月初他接到村民的一通电话。当时一只朱鹮翅膀受伤,倒在村里池塘边。下渚湖街道塘泾村的村民发现后,自行保护起来,并立即给他打电话。类似这样群众保护朱鹮的事例,每年都有好多次。“碰到外地人来看,我们还有些怕的,不小心伤了它们怎么办?”丁香根说,鸟也是生命,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们应该好好照看。

记者听邱国强介绍繁育基地的情况 (通讯员 李杰)

记者手记

人鸟相安乐悠悠

种群重建听起来是个繁冗庞大的系统工程,实际上,也是通过用心做好一件件具体小事累积而成。其中既有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工作人员的坚守与付出,也有当地政府保护、修复生态的决心与担当,更有当地百姓全民守护朱鹮的自觉与爱心。

邱国强说,基地建立之初,招募人员时有一条硬性要求――热爱动物。基地仅五六名工作人员,每位饲养员都挂着黑眼圈,但一提起朱鹮,他们一下子就来劲了,眼神发亮。饲养员许连松今年已经59岁,临近退休的他负责对野外朱鹮的追踪,工作内容并不轻松,但他从未表现出倦怠情绪,观察、照顾朱鹮一丝不苟。采访中,许连松掏出他的相机给我们看,里面有上千张照片,都是他这11年来为朱鹮拍摄的大作,像一个炫耀孩子的父亲。

生态持续改善的下渚湖自从有了“鸟中美人”相伴,时常吸引成批的观鸟摄影师前来取景。在下渚湖周边遇到朱鹮,当地村民都会告诉你,只要不惊扰,完全可以近距离拍出清晰大片。有时它们会歪着脑袋好奇地端详对准它们的镜头,仿佛在聆听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响,也许它们正享受当明星的快感。

德清县文化旅游发展集团为朱鹮设计了卡通形象——“鹮鹮”,它成了代表德清旅游的吉祥物。当地景区内,印有“鹮鹮”的帽子、T恤、手机壳、抱枕、玩偶等吸引不少游客挑选购买。

湖水清幽、鱼虾丰美,朱鹮时而翱翔在蓝天碧水间,时而漫步于萋萋芦苇丛。美丽的“东方宝石”已然成了当地的一张名片,人人知道它、爱护它。德清给了朱鹮一片栖身之地,朱鹮则用自己美丽的身影给德清颁发了大自然的奖章。

觅食中的野外朱鹮(由德清县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提供)

朱鹮名片

姓名:朱鹮

昵称:东方宝石

分类位置:鸟纲鹳形目鹮科鹮属

濒危等级:国家一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

栖息环境:环境僻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足,有枝叶繁茂及高大的树木供以栖居,湿地面积广阔,食物资源丰富且污染较小。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我国陕西、河南、北京、广东、上海、四川、浙江,以及日本和韩国等地。

食性:各种陆生和水生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两栖类。

习性:全年活动可分为越冬期(11月中旬-1月中旬)、繁殖期(1月下旬-6月下旬)、游荡期(6月下旬-11月初)。

繁殖方式:3月中下旬开始繁殖,每年产1窝卵,窝卵数为1-4枚,多为3枚。卵为卵圆形,淡青绿色,壳较厚,表面光滑,布以不规则的乌褐色斑和暗褐色斑。

寿命:人工饲养条件下可达到17年以上。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小虫)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