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濒危物种

旗下栏目: 土壤修复 濒危物种 林业矿业

如何缓解人兽冲突 印度研究:政府补贴不是最佳解

来源:环境资讯中心 作者:范震华 赖慧玲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1-02 16:57:55

印度中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偏远小镇潘达尔卡奥达,在2018年屡屡登上了该国报章媒体的头条:一只年轻的母老虎带着幼虎们在当地徘徊觅食,威胁居民的生命安全长达18个月。到9月底为止,这只母虎已经造成14人死亡,光是8月间就有三起命案被通报。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9月间试图进行予以活捉,但任务失败,最后,这只老虎11月2日遭到射杀。

此案不仅在印度、在国际上也引起诸多讨论,印度保育记者、作家Ananda Banerjee,在商业标准报(Business Standard)以此事作专文探讨,人类面临野生动物与人类生命安全、农业生产相冲突时,如何面对?又有哪些考量?本文为内容节译。

46537147141_00c2228c96_c.jpg

这只举世瞩目的老虎名为AVNI,因涉及多起人命,当局活捉不成,最终予以射杀。图片取自印度时报。

通常老虎只会猎食牲畜,对人类兴趣缺缺。但是一旦牠们将人类视为猎物,后果往往不堪设想。这不仅会对居民和社区带来社会、心理和经济层面上的损害;对老虎这样的濒危物种而言,一只个体若因此被人类捕杀,也是基因数据库的一大损失。

在野生动物对人类造成的损害中,最常见的是农作物遭大象、鹿、羚羊或野猪侵袭。受害的农夫往往陷入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困境,进而以毒药或简陋的装置来报复入侵的野生动物,使其中毒或伤残。根据2010年印度环境部大象项目小组发布的《保护印度大象的未来》(Gajah: Securing the Future for Elephants in India)报告,人象冲突每年损害80~100万公顷的农作物,并摧毁10,000到15,000 栋房舍。

根据一篇题为“补助金给付、程序与人兽冲突的管理政策:印度之见”(Compensation Payments, Procedures and Policies Towards Human-Wildlife Conflict Management: Insights from India)的新研究,2010年至2015年间,印度每年约有66,940到108,853起人兽冲突事件,有88种野生动物涉入其中。这篇论文发表于2018年7月《生物保育》(Biological Conservation)期刊,是相关研究的先驱。

和一般大众的认知不同,野生动物不会乖乖地待在国家公园或保护区里,牠们对人类划分的疆域毫无概念,甚至会在某些栖息地里和人类共享资源。例如印度30%的老虎族群(800)其实居住于保护区外,而大部分的象群在前往不同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时,会不断横越人类的生活区域。

以金钱补偿居民生命和生计的损失,是印度政府降低民众对野生动物敌意的主要方式。但政府的补偿真的能有效解决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害吗?

“印度是高冲突、低补偿的国家?”

这项由班迦罗尔(Bengaluru)野生动物研究中心保育学者卡朗斯(Krithi K Karanth)、古普塔(Shriyam Gupta)和马纳马马莱(Anubhav Vanamamalai)共同进行的研究显示:“印度全国29个邦之中,有22个邦政府(76%)补偿人民的农作物损失,18个邦(62%)补偿资产的损害,并有28(97%)邦会补偿伤亡者。”

根据这项研究,印度并没有全国统一的补偿政策,例如补偿资产损失的18个邦,对于资产的定义不尽相同。除此之外,各邦对其他类别的给付标准也有差异。例如马哈拉施特拉邦对死者的给付金额是阿萨姆邦(Assam)和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的8倍。而哈里亚纳邦(Haryana)和贾坎德邦(Jharkhand)对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补偿金额也不一样。

卡朗斯等人的研究指出,2012年至2013年间,共有来自18个邦、78,656起冲突事件,补偿金额高达3.86亿卢比(约人民币0.38亿)。平均而言,每起作物与资产损失可获得的补偿金额是 3,406卢比(约人民币334元),牲畜伤亡者补助   5,363卢比(约人民币525.8元),每位伤者补偿  7,465卢比(约人民币731.9元),死者则是  233,715卢比(约人民币22915元)。

各邦之中,马哈拉施特拉邦支付了最多的民众伤亡补偿,总金额达 1150万卢比(约人民币112.8万元),中央邦(Madhya Pradesh)则以1120万卢比(约人民币109.8万元)紧追在后。平均各邦支出总额为240万卢比(约人民币23.5万元)。

研究也指出,补偿金制度的问题在于容易孳生腐败并且不够透明。此外,由于给付过程效率欠佳,民众常得经过拖延又扰民的行政程序之后,才能拿到微薄的补偿金。这就是为什么受害者往往选择报复性地杀害野生动物,而不是向当局回报以寻求补偿。

卡朗斯表示,“由于无法取得所有邦政府的纪录,加上部分资料不全且通报率太低,我们搜集到的数据无法呈现持续发生的人兽冲突全貌。补偿政策尚未能普及至全国各邦,例如曼尼普尔邦(Manipur)和那加兰邦(Nagaland)缺乏伤亡补偿政策,拉贾斯坦邦(Rajasthan)没有农作物补偿政策。而一些邦政府的申请流程耗时费力,补偿金额却偏低。不仅如此,各邦要求的补助资格、申请方式、评估标准、执行力度和支付程序也不一致。”

根据卡朗斯等人的研究,各邦补偿程序和标准的不一致,可能比补助金额过低的问题更大。若所有受害者无法透过一致、透明、且有效的过程获得补偿,人兽冲突管理仍会是印度保育工作中最大的挑战之一。

比起提高补偿金额,该研究认为预防人兽冲突发生是更好的保育措施。“农作物、财产和牲畜的损害占印度人兽冲突相关损失的94%,却只获得了72%的补偿金额。透过整合早期预警系统与简单的措施来防止灾损发生(例如改善围栏或优化畜牧业经营方式),同时缩减补助的申请流程并改善效率,就能降低人兽冲突事件。”

单靠补偿机制无法制止民众对野生动物采许报复行为。该研究认为“必须监测受害民众对野生动物的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才能避免冲突持续加温。

(编辑:Nicola)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