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濒危物种

旗下栏目: 土壤修复 濒危物种 林业矿业

黑面琵鹭遗传多样性逐渐丰富 栖息地保护最关键

来源:环境资讯中心 作者:廖静蕙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3-11 16:06:01

节气到了惊蛰之际,来台度冬的黑面琵鹭,累积足够的能量、换上亮丽繁殖羽,准备离开蛰居一个冬季的栖地,往北飞回夏季繁殖栖地。就在此时,特生中心与台师大组成的研究团队率先全球,正式宣布完成黑面琵鹭全基因定序,解开黑琵遗传多样性之谜。

33437992458_0dfaf73868_b.jpg

在台湾度冬栖地累积足够的能量、换上美丽的繁殖羽,黑面琵鹭即将返回夏栖地,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摄影:郭东辉、特生中心提供

农委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与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学院,7日联合召开记者会,发布这项经过两年合作整理分析、全球首度黑面琵鹭基因组完整定序讯息。结果显示:历经1990年代族群数瓶颈效应之后,全球积极保育行动,促使族群扩展、遗传多样性恢复丰度;而栖地多样性、经营管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找出多遗传多样性现况  解答族群适应的潜能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中,列为濒危(CR)的黑面琵鹭,每年10月至隔年4月,约有6成的族群来台度冬,西南沿海浅滩湿地是其重要的度冬栖地,鱼塭收成后的浅池,也常有黑琵造访觅食的足迹;它们是这些栖地的居民。

1990年代,全球黑琵族群数一度下降到300只以下,让全球保育组织意识到需协力保护这个物种。无论是繁殖栖地或度冬栖地所在地,经过多年来的努力,虽族群数大幅提升,直至去年全球黑琵普查,族群数仍不足4000只。今年全球普查结果尚未公布,可喜的是,台湾度冬族群数比前一年多了500只,直逼2600只。

46592777304_d6a1847384_b.jpg

台湾是黑面琵鹭最重要的度冬栖地,完整的里海地景创造人与野生物和谐共处的画面。高雄鸟会提供

不过,1990年代的瓶颈事件是否造成近亲交配,导致黑面琵鹭丧失大量的遗传变异?最新研究指出,“遗传多样性和族群数有相对关系,族群数越大越稳定,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多元,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越强。”因此,研究团队试着从黑琵的基因序列中寻找答案。

“瓶颈效应就好必一罐酱油,平底较宽,瓶口较小;一个族群数从数量较大的瓶底,例如从1万只到300只,300只明显是瓶颈,由此说明族群大量的衰退。”特生中心高海拔试验站主任姚正得表示,全基因组定序技术虽已发展成熟,仍须仰赖好的样本,只是濒危物种的研究材料取得相当不易。

特生中心野生动物急救站此时发挥了重要功能。2015年冬天在台湾南部救伤的雄性黑琵个体,依据当时检查血液时所获得高质量的DNA样本,并针对10只在2002年因肉毒杆菌中毒而伤亡的黑面琵鹭个体取得黑面琵鹭样本,进行全基因组重定序。

即使如此,仍需针对庞大的讯息进行分析,研究团队即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基因组定序,从基因片段的总长看,约11.9亿个碱基对(组成基因最基本的分子)、完成基因组中约1万2774个基因。姚正得说,从鸟类的共同基因来看,黑琵分析出的总数是相当完整,成为后续分析的基础。

40348776793_9274f93199_b.jpg

历经1990年代瓶颈效应,黑面琵鹭随着族群数量壮大,近亲交配的影响逐渐缓解,遗传多样性与皇家琵鹭不相上下。摄影:郭东辉、特生中心提供

近亲皇家琵鹭提供比较信息 遗传差异度不大

完成定序后,如何得知其遗传多样性?李寿先说,栖地位于澳洲、纽西兰、新几内亚的“皇家琵鹭”(P. regia),是黑琵的近亲,而且族群数量大,约10万只,长久来处于稳定的状态,是绝佳的比照对象。

基因组的变异程度可用来推估过去历史的有效族群量;从相关研究如游隼、黑猩猩、红毛猩猩、熊等所进行的推估,有效族群通常只占实际族群的1/10。

研究团队从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约1万8000年前),进行比较。姚正得解释,冰河期造成大多数物种族群萎缩,冰河期结束后,每种物种族群发展则有差异,皇家琵鹭的族群数呈现微幅上扬,而黑面琵鹭则相反。透过推估,黑面琵鹭冰河期后族群数约有6万只左右,即使在瓶颈效应发生前,黑面琵鹭也应有1万只规模。

尽管族群数这几年来有长足的进展,仍有必要了解遗传多样性是否足够。基因多样性是否具有未来发展的潜能,尤其黑琵近代曾落入族群瓶颈,更须了解是否因近亲交配窄化基因多样性。

透过近亲交配的因子长度比对,黑面琵鹭呈现的情况虽较皇家琵鹭显著,瓶颈效应确实对黑琵造成影响,但是近亲交配的程度,也随着族群数量的回升逐渐缓解。姚正得解释,在一个很紧迫的时间造成的近亲交配,会随着族群数增加而降低影响。

研究团队进一步与皇琵进行遗传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旗鼓相当;表示瓶颈效应对黑琵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相当有限。

姚正得对此总结说,从冰河时期结束,黑琵的族群数量就不断下降,加上战争、化学药剂的使用等人为因素,更加剧瓶颈效应,短暂的瓶颈效应曾导致黑面琵鹭近亲交配,但也随着这30年的努力,族群上升,近亲交配的影响逐渐缓解中。

33438064088_7ecb5cf28d_b.jpg

特生中心提供。

栖地保护及复育  黑琵最佳礼物

这个讯息显示,30年来保育的方向,让族群数壮大是正确的发展;瓶颈效应并未造成遗传基因丢失的现象。研究团队认为黑面琵鹭仍具有环境适应的潜能;另一方面,台湾要恢复黑琵族群数到瓶颈效应之前,仍有一段努力空间,而关键就是度冬栖地保育上,须善尽保育的责任,避免族群剧烈的下降。

尽管今年全球黑面琵鹭普查尚未公布,但台湾普查数据已经出炉。过去一想到黑面琵鹭就连结到曾文溪口、四草等栖地,如今已被布袋盐田湿地取代,尤其四草的数量明显下降;另外,无论七股或布袋盐田,都因光电开发用地甚窘,未来是否能安然栖息仍充满变量。

黑琵来台度冬族群数量再添500只,一则以喜,但栖地环境没有准备好,却令人忧心。高屏溪口虽然有十几只黑面琵鹭稳定的族群,近日引发度冬水鸟集体暴毙,显示栖息环境质量恶劣。

姚正得认为,黑面琵鹭会自己找栖地,增加栖地多样性和范围有助于族群健康。此外,对于既有的保护区、国家公园、国家重要湿地等,透过经营管理,增加黑面琵鹭的负载量,是黑琵保育契机。

这项研究凸显了,维系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从基因多样性到物种多样性,最后端赖多样性的栖息环境。特生中心主任杨嘉栋说,黑面琵鹭是全球关注的物种,超过一半的族群每年选择到台湾度冬,它的基因组定序台湾当仁不让。这份认知与使命,促使台湾拔得头筹,为全球濒绝物种指引保育方向。

黑面琵鹭近五年来在台湾过冬的数量趋势仍持续成长中,他邀请民众共同支持栖地改善与维护,一起推动增加栖息环境,用积极的保育行动,善待这群冬天的居民。

32371907927_76d2a094ba_b.jpg

左起:师大生科系研究员叶佳芬、特生中心姚正得、杨嘉栋。特生中心提供

(编辑:Nicola)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